酒精性肝炎AST,ALT,GGT的臨床意義


酒精性肝病的診斷以肝活檢病理診斷較明確,可以幫助分類及瞭解病變程度。實驗室酶學檢查,結合臨床影像,有輔助診斷意義。由於實驗室檢查為非侵入性,故應用較廣,並在不斷髮展。

  (一)血清門冬氨酸轉移酶AST與血清丙氨酸轉移酶ALT:

  許多臟器和組織都含有血清門冬氨酸轉移酶(AST)和血清丙氨酸轉移酶(ALT)這兩種酶,兩者分佈的次序大致是ALT:肝>腎>心>肌肉;AST:心>肝>肌肉>腎。在肝內用ALT主要分佈於胞漿內,AST主要分佈於細胞漿和線粒體中。

  在肝臟等臟器、組織損傷或壞死時,酶從細胞內逸出,進人血液。肝細胞內轉氨酶濃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在肝細胞損傷、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時,即使無肝壞死,細胞內轉氨酶也可由於這種濃度梯差而滲漏人血中。又由於整個肝臟內轉氨酶活性比循環內總活性高 104倍,只要有1%的肝細胞壞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1倍,因此轉氨酶是肝細胞損害的敏感的標誌,也是乙醇所致肝損傷最敏感的指標。酒精性肝炎 AST多增高且增高明顯,增高程度不一定與肝細胞損傷成正比。酒精性肝炎即使肝損傷嚴重,ALT可呈正常或輕微增高,不是酒精性肝損傷的敏感提示。

  酒精性肝炎時AST/ALT的比值改變產生的原理可能與酒精性肝炎吡哆辛缺乏有關。吡哆辛的缺乏使其代謝物吡哆醛-5-磷酸減少,後者是AST及ALT的輔酶,吡哆醛-5-磷酸受到抑制,尤以 ALT活性受抑程度大,因此AST/ALT比值增大。臨床研究發現誘導肝細胞壞死無吡哆辛缺乏時血清AST/ALT的比值為1,吡哆辛缺乏時為5。給吡哆辛缺乏組補充吡哆辛後ALT水平增高而AST不變。由此可部分說明酒精性肝損傷時不同的轉氨酶升高機制。

(二)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GGT:

  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GGT):酒精性肝損傷時血清GGT增高。GGT主要分佈於腎、胰、肝、腸、腦等組織。它是一種膜結合酶,其功能與細胞攝取氨基酸有關,在膽管上皮細胞內活性很高,根據臟器GGT同功酶分析,肝、膽汁及血液GGT具有同一性質,故檢測的血清GGT水平增高,可能因酒精損傷肝細胞使肝細胞微粒體GGT酶釋出,而致血清中此酶含量增高。GGT酶診斷酒精性損傷的敏感性甚高,但GGT增高的特異性不高,任何原因所致肝炎血清GGT都升高,故對確定是否為酒精損傷需要鑑別。慢性酒精中毒病人69%陽性,已增高程度較AST顯著,禁酒後此酶水平很快恢復正常,此特點對與GGT升高的非酒精性肝病鑑別有重要意義。


酒精性肝炎AST,ALT,GGT的臨床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