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市場的“甩鍋”現象


鈦市場的“甩鍋”現象


庚子年,疫情源地需要科學家去慢慢剖析,世界政界裡出現的“甩鍋”現象卻越演越烈,美國"密電"洩露也出來了。“甩鍋”彷彿成了疫情的熱詞。

面對“甩鍋”中的經濟影響已經成為必然。凡事都有兩面牲,弄清“甩鍋”方能應戰未來。面對“甩鍋”熱詞,鈦市場似乎也存在“甩鍋”現象,不信你看看:


“甩鍋”一:全球疫情導致鈦材產品的出口需求減弱。

“甩鍋”二:因下游需求減弱導致海綿鈦出現了庫存。

“甩鍋”三:因為鈦材出口減弱、海綿鈦輕微庫存導致市場回落等。

鈦市場的“甩鍋”現象


仔細看鈦市場“甩鍋”的原因感覺有些道理,但認真一分析,“全球疫情”只是一根導火線,發展無序的市場失控才是根源:


根源一:2017、2018、2019年海綿鈦市場逐步好轉,價格逐級“爬坡”以來,海綿鈦價格已從2016年春節的4萬多元一噸漲到8.1萬元,漲幅接近100%。面對有利可圖,擴產復產、新項目上馬齊上陣,導致庚子年海綿鈦產量明顯釋放。


根源二:鈦材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蒸蒸日上”。第一波鈦材加工企業誕生在10多年前的那輪鈦市爆熱,第二波鈦材加工量增加出現在近兩三年的鈦市回暖。第一波誕生了很多中低端鈦材加工企業甚至作坊式企業(後來也倒閉、轉型了不少),第二波同行間相互添置裝備、各自增產,“你要稱大我也要稱雄”導致加工能力富餘凸顯(這種現象寶雞相對突出,但國內也較為明顯)。

鈦市場的“甩鍋”現象


上面是兩個主要的根源,找到根源再來談“甩鍋”:


如果海綿鈦價格逐步"爬坡”時,擴產、復產、新項目上馬稍為悠著點,哪裡會導致今年的產量過度釋放?關鍵是現在產量已經釋放中,金川集團與伯利聯等依然還在洽談海綿鈦合作事宜。的確,金川集團的海綿鈦項目10多年前上馬至今就沒有賺過“白花花的銀子”,也想趁當下還能賺錢的價格搏一搏!其實,海綿鈦出現庫存應該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誘發的,因為漲價,下游加工企業已經或多或少在儲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加之今年增產明顯,供需矛盾發生轉換,個別海綿鈦企業出現庫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海綿鈦“甩鍋”與市場無關,與自身產能釋放過度有關,“鍋”只能自己背。

鈦市場的“甩鍋”現象


關於鈦材加工企業“甩鍋”市場的現象,其實與海綿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寶雞一帶的鈦材加工裝備能力,一邊還在富餘之中,一邊又在新添裝備,寶雞的裝備能力真的需要在分享經濟中實現資源共享,才能提升寶雞裝備的利用率。放眼全國看,同業競爭也是過度,比如航空加工材料竟爭也是“散狀”,導致拳頭難有力,競爭更激烈。至於那些低端鈦材企業的無序"殺價”式競爭更是導致市場“神經錯亂”。想想這些,凡事不要錯怪市場,疫情只是把“無序發展”的病根給暴露出來了。


“甩鍋”現象,典型的是有問題找外部輕內部,只找客觀因素不看主觀思維,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市場的錯。想想海綿鈦不過度釋放產能,鈦材加工不無序發展,哪來市場的“無情”。其實,進入2000年以後的實踐已經證明,鈦的市場需求一直在穩中有升,只是產能釋放與產量增長超出了市場需求才導致“甩鍋”。看看高品質的海綿鈦企業,看看高品質的鈦材加工企業,他們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依舊是“剛性需求”。


所以,企業要樹立不要“怪罪”市場如何如何不好,而要“怪罪”自己哪裡哪裡做得不好,這樣才不會去“甩鍋”於市場,才會在尊重市場中提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