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如何通過“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右上角關注 ,頭條心理優質精品號,每日推送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

01

這段時間,很多小朋友都在家上網課。

剛好表姐也還沒正式復工,就擔起了輔導小侄子作業的“重任”。

但是,只是過了幾天,她就有點扛不住了。

“這孩子實在太難教了”。

今天是語文作業,改寫歌詞。明天是英語作業,寫一封信。

小侄子呆呆的坐在寫字桌,大半天舉哀過去了一個字也不會寫。

氣得表姐找我求助吐槽:“你說他倒是沒有偏科啊,竟然能做到門門都不會,全軍覆滅。”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個節目——《一站到底》。

有一期邀請來兩個高顏值的學霸,北大的郭文韜,和南大的蒲熠星。

在傳統印象中,我們都以為學霸沉默寡言,眼裡只有讀書。

但是現在的學霸,可是很“顛覆”大眾的幻想。

其中,北大才子郭文韜擅長乒乓球、足球、戲劇表演、二胡、吉他,遊歷過歐洲14個國家。

心理科普:如何通過“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會彈吉他,更是愛健身

心理科普:如何通過“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而南大才子蒲熠星,也是才藝雙全。不僅是塗鴉大人,還是南大街舞社隊長,還特別會說唱。

心理科普:如何通過“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兩個人從小就自律,不僅愛學習,也很會玩興趣愛好很多,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心理科普:如何通過“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困惑——

為什麼有的人,好像做任何事情都很糟糕。

有的人卻好像是全能的,做什麼事都能做得很好,也有精力都做好?

這讓我想到,心理學上的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分析的就是這種“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原因。

02

在心理學上,馬太效應指的是一種兩極分化的現象。

也就是說,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資源多的人資源會越來越多,資源少的人資源越來越貧乏。

相信自己值得的人擁有的越來越多,覺得自己不配的人失去的也越來越多。

心理科普:如何通過“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馬太效應的名字,也取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的一則寓言。

有一個國王要遠行,於是分別各三個僕人相同的錢,要他們去做生意,等國王回來。

等到國王回來的時候,三個僕人的境況卻大不一樣。

第一個僕人,賺了10倍的錢,國王很高興也獎勵他10座城池。

第二個僕人,賺了5倍的錢,國王就獎勵了他5座城池。

第三個僕人,因為害怕把國王的錢弄丟賠不起,也不敢去做生意,只是小心翼翼的珍藏。於是國王把他的這些錢拿了回來,再給第一個僕人去賺更多的財富。

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是不是很像當下的社會?

後來心理學家把“馬太效應”歸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心理科普:如何通過“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而馬太效應運在家庭教育上,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對於優秀的學生來說,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在這個過程中,他受到來自父母老師等長輩的誇獎和鼓勵,會讓他更有力量的去挑戰其他的問題,不斷的進步。

而對於成績普通的學生,來自老師和家長的否定,哪怕是“善意的批評”,也會讓孩子處於負能量的狀態中,產生自我懷疑。這也導致他們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容易缺乏信心,輕易想放棄。

所以,作為家長,好好了解“馬太效應”是很有必要性。

因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方式,關乎到孩子的未來。

03

作為父母,我們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利用好馬太效應成長得更好?

NLP實用心理學的導師,曾經提過三大建議——

1、強化孩子的心理教育

比起學習成績,一個孩子是否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其實更為重要。

這關係到他們可以成熟的看待萬事萬物,做出相應良好的行為舉止。

2、引導孩子走出環境誤區的影響

我們很難避免,周圍環境存在馬太效應的負面影響。

如果有發現,要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心態,更加正面的去看待事物。

古有孟母三遷,沒有到達很嚴重的程度,倒是不必搬家。

不過,一定要引起家長的重視,多多觀察孩子的生活。

心理科普:如何通過“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3、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優點。最重要但是,父母具備覺察的眼光,可以陪著孩子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正能量的“馬太效應”,激活孩子的潛在天賦。

歡迎關注 ,頭條心理優質精品號,每日推送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

為你推薦:

想要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中科院親子教練、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衛玲親子工作室創始人時衛玲傾情講授,有關孩子成長、父母支持、家庭關係,10堂課統統告訴你!

點擊下方課程購買鏈接,讓你輕鬆成為育兒高手,做幸福的家長,帶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