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控制不打孩子?

ctxb567


打孩子肯定不是家長的本意,採用暴力方式肯定不是最佳的教育。

首先我們在教育孩子時還是要心悅誠服的溝通。孩子其實也需要尊重,他希望大人能夠理解他,包容他。大人與孩子在交流時不要總是居高臨下的樣子,孩子是很反感的,自然不會虛心接受家長的批評。家長也需要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聽取孩子的意見,讓他知道哪裡錯了,是不是不該這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接觸的事物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就像一棵樹苗,需要經歷春夏秋冬,風吹雨打。大人也要在孩子的經歷中一起成長,同孩子共同學習,不要總是把自己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比如玩手機,家長都不想讓孩子玩,但畢竟是生活在這個時代,避免不了,我覺得可以在孩子作業任務完成之餘。適當娛樂一下,孩子也需要接觸新事物。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怎麼辦?道理也講了,好話也說了,就是聽不進去,我也遇到這個情況。孩子這個階段就是有點叛逆,或者倔強,適當的皮肉之苦我覺得也可以,古時候,教育有戒尺,家法等等,但是要有度,畢竟打孩子不是目的。還是要回到教育的軌道上來,其實孩子在家鄉打罵後都有反思,這時候講道理他反而容易接受。

打孩子肯定不能成為習慣,否則就是家暴。誰不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打給孩子都會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創傷,所以不能把打孩子養成習慣,要剋制,畢竟是個孩子,需要家長的呵護。千萬不能一打完事,打上成癮,反而害了孩子。






黃河大偉


其實在老一輩眼中,棍棒教育還是很多的,因為他們期間就有很多是經歷過棍棒教育的,以前爺爺就說:“我自己是被父親打出來的,只要不聽話,就是一頓毒打!”,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在以前還是非常管用的,因為很多父母都這樣教育孩子。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就不同了,都不提倡棍棒教育,不提倡虎爸虎媽,如果只有自己家這樣教育,那麼必定會出現對比,給孩子留下陰影,如果全天下都這樣教育,那也沒有什麼了。所以不管怎麼教育,適合時代,不要給孩子留下陰影即可。



現在就不能棍棒教育孩子,要用科學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但是一些家長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還是經常打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心裡傷害。控制不打孩子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心裡暗示,每當自己想要出手打孩子時候,心理就要暗示自己,不能打,這樣對孩子傷害更大,一定不能打,多次暗示,就會有一個很好的效果。


2、控制情緒,有時候打罵孩子不僅僅是想教育孩子,更是自己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會做出一些傻事情。所以要控制好情緒,不要輕易激怒自己,等到心平氣和時候去教育孩子。

3、想想孩子的優點,如果孩子犯錯了,作為父母肯定會去教育,也可能打罵孩子,但是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不能因為一些缺點或者錯誤而忘記了孩子優點去打罵,應該理性教育。

4、將心比心,想想自己,如果自己父母這樣教育自己,自己心裡是否能承受,是否會有心裡陰影,然後再看看孩子,也就會理解很多。


育兒講


為什麼要控制呢?中國祖傳的戒尺是幹嘛用的?也有句古話說得好:不打不成才!京劇三孃教子看過吧,也是拿棍子打啊,打出個狀元!

關鍵看怎麼打,什麼時候打,打得有理沒理。

有的家長劈頭蓋臉地打孩子,沒輕沒重,沒個固定位置,沒個準星,很容易讓孩子受傷。我媽打我從來只用一招,一個地兒~掐大腿裡子,那叫個疼!但對我身體沒傷害,記憶猶新。而我打孩子從來都是打手板,戒尺都不用,手板打手板,不受傷。

中國有句老話兒:餐前不打子,睡前不訓妻。打孩子一定要分時候,餐前不打、當外人面不打、自己有情緒時不打。孩子犯了錯要先講明道理,然後戒尺懲罰,讓孩子心服口服。

再有就是不能因為自己撒氣打孩子,自己沒理還依靠強勢地位拿孩子撒氣,那就不是教育孩子,是虐待兒童。





生活的生意


我是一個暴躁的人,我媽更是一個暴躁的人,我的童年是被打大的,千錘百煉,百鍊成鋼。

小時候我去媽媽的一個朋友家玩,他們家有個女兒比我小一點點,然後我叫阿姨的那個我老媽的閨蜜,她說她家的女兒從小到大都沒有捱過揍,也沒有捱過罵。這句話至今為止我都記得,我也記得那天我的震驚,我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不打孩子的家庭,對於我這個一天要挨無數次罵挨無數次揍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現在我自己有了兒子,我曾經無數次幻想:我要做一個慈母!不打人的慈母!

然後···然後,我兒子現在三歲多,也百鍊成鋼了!

不打孩子不知道,一打嚇一跳,有奇效啊!

都說自己家的孩子是天使,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天使常常露出惡魔的模樣,好說也不聽,好勸也不聽,唉,你試試用棍棒,我去,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小心臟了,一招制敵!

那麼,為啥抵制這種千古奇方呢?該揍的時候揍啊!耗時短、見效快!

那麼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什麼呢?
在什麼時候該揍孩子?
以及
在不該揍孩子的時候該如何控制自己?

  1. 啥時候揍孩子?

遇原則問題的時候,屢教不改,揍他!

我兒子有段時間有點膨脹,居然敢動手打他的奶奶和爸爸、媽媽。當然,他動手一部分肯定是因為我們動過手他學到了,其實也不用怕,這也教會了他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是有動手保護自己這個選項的,而不至於,被欺負都只會哭。

那麼我一開始是嚴厲地告訴他,不管怎麼樣,奶奶和爸爸媽媽都是不可以打的,因為那是我的媽媽,是我的老公,他們愛你,你要是打他們我就打你。

當然,一開始他是被震懾住了,但是後來他還是想要嘗試,我就上手揍了,警告過的我肯定會實行,自那以後,他永遠都記得了,不能打長輩

2.不該揍孩子的時候如何控制自己?

一開始真的控制不住,但是你可以悔改,悔改著悔改著你就發現你慢慢有了進步

有一次我兒子和他的表哥在家裡玩,一直打架,哭!我一開始還是主持大局、講道理,分配玩具,架不住兩個孩子在我耳邊鬧了五個小時,哭了無數遍,我最後真的忍不住了,開揍!

即使知道所有的道理,學過許多的課程,我們的忍耐力和情緒都扛不住五個小時的狂轟濫炸!

揍完了以後,我舒坦了。看到孩子在牆邊一邊哭一邊委屈一邊叫媽媽,我這時候開始反思了,我去想孩子為什麼會和哥哥吵架,為什麼會哭,他內心的委屈,他在被揍以後心裡的難過,他為什麼在哭的時候還是要找媽媽。

所以我把他叫過來,抱著他,安撫他的背,先跟他道歉:“媽媽剛剛打你了,你是不是很傷心?”他很委屈地點點頭,我說對不起啊,媽媽剛剛真的太難過了,媽媽看到你哭,媽媽也很心疼,那麼你跟哥哥老是吵架是為什麼呢?

孩子這時候也就開始表達自己的感受了,我們也達成了協議:以後我也儘量不打他,他也不要去搶玩具。

最後,我說:“媽媽愛你”,兒子也對我很親暱地說:“媽媽,我也愛你”。

所以,控制這個東西真的不是說你要拿一個枷鎖把自己鎖起來,這是一種改進,你可以犯錯,你也要允許孩子犯錯,但是在事後,只要大家都有改進的心,慢慢你會在類似的事件上有不斷的進步,我後來再看到孩子和哥哥搶玩具,我就會提醒他我倆的約定,慢慢地,改變也就產生了。


Z張小飄


小孩子到一定年齡,都要經歷逆返心理時期,大人說怎樣,他偏不怎樣,這就是不聽話

但記住一定不要打孩子屁股。

為什麼孩子的屁股打不得?家長打孩子屁股,可能造成孩子臀肌局部血腫、挫傷坐骨神經、損傷腎臟等。打屁股不但可能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商和心理健康。

為什麼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為什麼孩子的屁股打不得?打屁股不但可能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商和心理健康。

1、打屁股用力過猛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身體

家長打孩子屁股時,因用力過猛,可能會引起孩子的臀肌局部血腫,血液循環不暢,發生壞死性炎症;也可能會挫傷孩子的坐骨神經,引起下肢麻木,甚至是癱瘓。

孩子的屁股裡腎臟的位置非常接近,如果家長打孩子屁股時,打的位置比較高,就可能傷及孩子的腎臟。

人體的腦組織位於顱腔內,顱骨通過寰枕關節與人的脊柱鏈接。如果家長打孩子時用力過猛,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擊,就可經過脊柱傳到寰枕關節,可能造成顱骨變形,引起腦損傷。

如果是男孩子趴在床上或其它依靠物上被打,還有可能被床沿或者依靠物損傷睪丸,造成睪丸血腫或者破損。

2、經常打屁股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經常打孩子屁股或者其他的體罰方式,可能影響孩子的智商發展。

2010年,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公佈了一項歷時4年,涉及1510名兒童的研究結果。研究發現,在806名2歲-4歲的兒童組中,沒有遭受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捱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歲-9歲的兒童組中,這一差距是2.8分。

3、經常打屁股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經常打孩子屁股,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模仿家長的行為,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或者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懦弱、自卑。

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與東安大略省兒童醫院的一項共同研究發現,打孩子屁股、大聲喝罵孩子或者大力搖晃孩子,容易使孩子對別人心存敵意,長大後,對父母、兄弟姐們、朋友以及將來的配偶比較容易動粗。

而且,打屁股等體罰方式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破壞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感情,造成親子關係的不和諧,甚至讓自己和孩子之間產生永久的隔閡。

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雖然體罰孩子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時候,有時候,一時氣不過打了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許多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形。家長們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3、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4、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因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這時候的孩子,因為著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了,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5、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捱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後,一定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6、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對孩子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堅決不能雙方對持。要明確你的規定,但要保證孩子知道這些規定是什麼。

轉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齡,都要經歷逆返心理時期,大人說怎樣,他偏不怎樣,這就是不聽話.遇到這樣的孩子,要耐心說服,說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將事情擱下來,做點別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過一會兒,再去引導說服孩子,也許效果就好多了。

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比如說,孩子心裡不了什麼委屈,心裡不痛快,又說不出來,無法釋懷,就藉機向父母發洩,事事和父母對著幹。這時候就要想辦法讓孩子將內心委屈釋放出來。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體不舒服,心裡難受,但大人沒有發現,還按照常規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特別的“犟”。

總之,對孩子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堅決不能雙方對持,這樣下去要麼就是大人終究犟不過孩子,最後聽了孩子的,助長了孩子的凡事不滿意就鬧下去的壞脾氣;要麼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給寶寶制定一定的規則

要明確你的規定,但要保證孩子知道這些規定是什麼。清楚地告訴他:“我們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氣了,要告訴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來。”或者“別忘了,在停車場一定要拉著媽媽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從這些規則時有問題(每個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辦法。比如,如果他因為感覺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麼就讓他幫忙給妹妹餵飯或洗澡,然後為他安排一個可以和你單獨在一起的特別時段。如果他因為怕黑而從床上溜下來,那就在他的床頭櫃上放一把手電筒好了。




張張張月亮


首先從原因上分析,你打孩子是因為什麼呢?

1,如果是發洩你的情緒,孩子本身沒有錯,那你真的是王八蛋。

2,如果孩子做錯事情了,所以你很生氣所以打孩子。那你就從結果上來分析。

第一,打孩子後,孩子知道錯了嗎?他是知道事情自己做錯了嗎?還是迫於你的體罰?

第二,認錯的話,他是明知故犯還是之前不知道所以犯錯。如果,他能認錯,為什麼要打他,告訴他道理不就醒了。

如果他是明知故犯,他是為了引起你注意還是不當回事犯的。那為什麼你沒有能夠表述清楚呢?

第三,如果是迫於你的體罰承認錯誤,那就是因為他還反抗不了你,所以他只能屈服。等他有一天可以反抗了,到叛逆期,到青春期,到他可以遠遠離開你的時候,他會怎麼做。他一定會帶著積累的怨氣通通還給你?又或者把這些發洩在一些毫無抵抗力的人或者遊戲成癮。

幾個建議,養育孩子也是自己在修煉。

非常生氣時候深呼吸,坦白告訴孩子你真的很生氣。然後冷靜問問自己,孩子哪裡做錯了,告訴他關鍵的地方,告訴他去做,想辦法通過講故事看繪本來講道理。

平和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氣。


西柚媽媽


打孩子?孩子做錯事讓你生氣的時候先給自己一巴掌:孩子是一張白紙,是你沒把孩子教育好!打完了,再想想是誰的錯,不就是錯在你沒把孩子教育好麼,關孩子什麼事?至此,你還能下的去手嗎?

我的女兒今年二十五歲,從小長大我沒揍過她,是她不犯錯嗎?那是不可能的!最嚴重的懲罰是罰站兩次,是在6歲到8歲之間吧,具體時間記不清了。兩次都是同一個原因:出去玩回來遲了,超過了我規定的時間。孩子小的時候我的工作很忙,工作性質決定時常要下鄉,有時工作時間會提早下班時間會推遲,為方便管理,我對她的時間都有具體要求。五六歲的年紀,玩的範圍很大,和鄰居小朋友可能穿越幾個街區去玩,我需要出門的時候,不能把她鎖外面,要是去找她,根本不確定去向。那時給她配置了電子小手錶,帶數字的,出去玩,規定她回來的時間,只能提前不能推遲。有次回來晚了十多分鐘,即使是跑得滿頭大汗滿臉通紅,說是忘了時間,我也沒客氣,罰站,在院子站十分鐘,自己看時間,時間到了給我報告。還有一次也是,家已經搬到縣城,出去玩回來遲了,讓自己看時間,遲了多長時間,去站外面,她眼淚涮地就下來了,哭著要求站屋裡可以不?我同意了。

真的不能打孩子,父母應該是孩子的老師,教給孩子做人做事,孩子沒做好,首先要檢討是自己沒教好。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來到父母身邊,她(他)做為你們的孩子,教你們如何做父母,你們是共同成長的!就這一點你們是相互成就的!做個好媽媽(好爸爸),愛孩子,孩子就是個好孩子,無條件地愛爸爸媽媽!

做個稱職的爸爸媽媽,孩子一定不會差!


紅塵有我應如是j


我們家孩子👦一年級。一年級之前幾乎沒有動手打過他,最多跟他講講道理!可是上了一年級之後幾乎把之前沒動的手下下子都補上了![流淚][流淚]每次動完手都特後悔,內心裡責怪自己,還向孩子保證不再動手打他了。可是第二天照舊!這段時間我把輔導孩子的任務交給他爸爸了,這期間不停地告訴自己,孩子已經很好了,他一直在努力,我們應該共同進步,家長不應該以過來人懂得比孩子多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功課!現在偶爾輔導一次還是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的!


陸留白


那需要搞清楚為什麼要打孩子,打了孩子就能解決問題了嘛?相反經常打小孩還會給小孩埋下心理陰影,更重要的是影響小孩的性格,比如會變自卑,膽怯等。從結果找原因的話,這麼壞的結果並不是做父母想要的,所以在下手打孩子前一刻能否冷靜一下?但是人的火氣上來時很容易失去理智,那怎麼辦呢,那當然是改善日常親子關係,多關注孩子的日常,多瞭解孩子性格的變化,找找孩子變頑皮不聽話的原因,多與孩子溝通以及作出正確的引導,這些看起來不是事但是需要日積月累去執行,別忘了我們與孩子應該和平相處,而不是變成敵對關係!


在線充電


我是主張對孩子有懲戒行為的,歡迎有不同意見的人,我們可以相互討論。

我所說的懲戒不是用腳去踹孩子,用手打孩子頭,我主張的懲戒是,比如說罰站,或者是用戒尺打手心。我覺得這種懲戒行為對孩子,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我反對的是用暴力的行為,肆無忌憚的打孩子。這種暴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給孩子留下一個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潛意識。

當然了,當家長的難免會生氣,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就想動手打幾下。我覺得首先家長要自己給自己定規矩,不要光給孩子定規矩,自我反思,首先要自己決定打孩子到底對不對?要從觀念上認識到打孩子是不對的,打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負面的。動手打了孩子,自己回過頭來,又後悔,決心下回再不打了,那讓自己打孩子的這個行為更加沒有意義了。

另外,我們要尋找打孩子的替代方式。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加糟糕。我推薦上面說到的用戒尺。我不認為用戒尺是一個暴力行為。我把它歸納為一個懲戒行為。這種懲戒是明確的,是孩子可以預料到的。當犯了錯誤,或者是成績不好,或者是在其他某些情況下,孩子預料到會接受戒尺的懲罰,那他就會對他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最關鍵的還是要加強自我的修養,自我修煉了。同孩子一場是一種緣分,幹嘛要打呢?有其他更合適的相處方式,那我們多多的去探索,去摸索。建立自己在孩子心中更強的威信,也許比打罵更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