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民宿“團滅”……預售、長租,民宿業求新生


一場疫情,讓民宿“團滅”……預售、長租,民宿業求新生

昔舍修繕的老洋房“昔舍家宅”,建造於1912年,位於愚園路上“柳林別業”,也是如今熱播劇《安家》龔家花園的原型。


受疫情影響,住宿業同樣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在近日發佈的《新冠疫情對中國住宿行業的影響與趨勢報告》中,中國飯店協會調研了全國28個省(區、市)的600餘家住宿業企業,預計全年住宿行業營收將同比下滑24%,共計損失在1300億元左右。


其實,從2017年開始民宿整體入住率就在下行。2019年,全國民宿入住率總體比上一年下降了10%,尤其以麗江、大理為重災區,莫干山也很明顯。莫干山作為中國民宿的高地,也是行業風向標。數據顯示,莫干山民宿的客流量雖然年年上升,但單家民宿入住率越來越低,很多頭部品牌2019年的入住率降到50%以下。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民宿行業的最大問題就是數量太多,尤其是局部地區,比如2013年莫干山民宿不過30—50家,2019年已經超過1000家,而且體量也越來越大,房間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使沒有這次疫情,2020年全國民宿依然是下行趨勢,只是疫情加劇這種趨勢。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過80萬家住宿業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大約為85%,山東、雲南、四川是我國住宿類企業最多的省份。疫情衝擊之下,抗風險能力弱的住宿業個體戶更加難熬。為了讓企業活下去、挺過來,政府、平臺、集團等外部支持紛紛出力,中小住宿業主也在謀求自救,行業正悄然轉型,但它們的突圍依然步履沉重。


自救與抱團


根據飛豬民宿行業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民宿行業訂單損失率約90%,許多民宿幾近絕收。海南等地的海島民宿春節期間受衝擊最大,損失收入佔全年50%。


一場疫情,讓民宿“團滅”……預售、長租,民宿業求新生

城市藝術民宿品牌“掌宿”的聯合創始人二籠在自述文章中寫道:“從沒想過,城市民宿行業的毀滅或末日是什麼樣。很幸運,或者,很不幸。這個行業垮塌的一幕,我親眼目睹了。”二籠和三個合夥人創立的“掌宿”有200多套精裝民宿,主要分佈在北京和南京,春節訂單爆滿,考慮到出遊人群以家庭為主,他們節前還採購了大量的廚房電器和用具,並承諾給清掃阿姨兩倍工資。但疫情暴發後,這一切安排被全部打亂,出現大面積退訂情況。“第一反應是要快速止損。”二籠介紹,他們開始壓縮辦公和人力成本,並把200多套民宿全部從短租改為低價長租,以實現部分資金迴流。“活下去,才有更多可能性,目前已有四成民宿簽訂了相關協議。”


二籠說,他們近期把主要精力用於開拓長租渠道,除依靠房屋中介平臺外,還會通過老客戶做一些精準房源長租信息的推廣。“這次危機也是民宿業的一次調整和思考,我們考慮要更加優化公司資產管理模型,以應對下一次極端情況來臨。”據瞭解,不同體量的民宿企業也已自發形成多個小聯盟,共享房源表格、互相推介,用互補實現最佳營銷。


業內人士指出,疫情影響最大的就是現金流,每個行業都深受其害,民宿也不例外。對民宿來說,除前期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投資外,日常運營成本還包括租金、人員工資、OTA佣金、布草洗滌、能耗等。不過,民宿體量普遍較小,按國家標準,一般不超過15間客房,因此員工也少,一家店一般也就六七個人。所以相比酒店來說,民宿人工成本低,抗壓能力也就會強一點。但是,一些連鎖自營品牌的民宿壓力則更大、更艱難。


除人工成本,民宿更大的壓力源自租金,尤其是位於景區和大城市的民宿,比如杭州西湖周邊、廈門、麗江、大理等,租金壓力會很大。而真正在鄉村的民宿,相對於投資來說,租金反而可以忽略不計。另外,還有一部分民宿老闆,開民宿只是副業,為了情懷而投資,在特殊時期,這部分民宿老闆的壓力反而更大,等於他有兩個行業的壓力需要承擔,都“嗷嗷待哺”。


一場疫情,讓民宿“團滅”……預售、長租,民宿業求新生


以莫干山為例,莫干山的民宿面向中高端客群,競爭壓力大,不少民宿經營者選擇向銀行借貸,以較大金額投資進行民宿的房租租賃、裝修和經營。莫干山在疫情帶來的危機感之下,讓原本各自為營的莫干山民宿經營者嘗試抱團協作。如自己動手修整民宿,利用周邊空地種植蔬果,減少長期性用工,改以臨時性用工,積極開發新產品,以降低房價預售的方式儘快恢復經營。也有少數民宿主考慮,將民宿整體轉包。


對接莫干山地區的美團民宿負責人表示,“大家正在討論與美團合作,對各家的產品進行深度整合。莫干山不能一直靠‘洋家樂’來吸引客人,新一代的消費者正在年輕化、個性化。”她透露,疫情之後的莫干山,會將特色餐飲、本地風俗活動、民宿住宿,以及騎行、馬術等各家的休閒娛樂活動進行產品組合,線上銷售。還有的民宿選擇加入了“如程民宿卡”,以較低價格將一年的房間庫存包給如程,平臺給民宿經營者收入保底。如程是2019年新成立的一家會員制特色度假酒店預訂平臺。


民宿主打預售,平臺出手相助


曾獲得過愛彼迎“最佳設計獎”的民宿業者陳曉,近日也在自己潛心經營3年有餘的特色民宿推出了有效期一年的5折預售券,希望藉助這樣的方式來吸引一部分客群,補充自己目前急需的現金流。


以優惠價格進行預售是當下民宿業自救的典型方式。多地民宿都採取了預售旺季房間來回籠資金的方式。廈門鼓浪嶼一家知名民宿品牌日前也發佈了599元三天兩晚含雙早餐的預售套餐,而這個價錢在去年暑假期間連一間夜的房費也不夠。


除了預售旺季,短租客房轉為中長租房源、啟動電商也成為民宿業者渡過眼前難關的重要方式。


在龍巖,永定、連城等地的民宿業者這個春節紛紛啟動線上電商項目。“通過賣一點我們當地特色農產品,希望能賺回人工及水電支出。我們的銷售對象都是曾經在我們這邊住宿過的,也算是‘粉絲’吧,他們無論在農產品的質量還是價錢上都還是比較信任我們的。”民宿業者曾女士說。


一場疫情,讓民宿“團滅”……預售、長租,民宿業求新生


民宿經營者承壓的同時,民宿平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影響。為此,包括愛彼迎、途家、小豬在內的國內主要民宿平臺,都陸續出臺了相關舉措。比如,愛彼迎成立了專項基金,投入7000萬元人民幣,從資源、經濟補償、長期成長等方面對民宿業者給予扶持。途家和小豬也緊隨其後發佈相應舉措,在疫情期間減免業者線上系統佣金,啟動民宿房源中長租的項目計劃等。


一位愛彼迎民宿業者告訴記者,她在平臺上開通疫情綠色通道的同時,收到了愛彼迎平臺發送的“愛在行動9折券”。民宿業者可以把券兌換碼發給有意向預訂的消費者,以此幫助提高預訂成功率。在她看來,愛彼迎給予的扶持有助於疫情過後行業的復甦。


“訂單或許遲到,但是不會缺席”


程哥和釋然都是省內較早進入民宿行業的創業者,從經營自有產權房間起步,慢慢擴大房源數量。在他們看來,民宿市場只是暫時“冰封”,長期來看,民宿前景依然向好,“訂單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福建省旅遊協會民宿分會會長寧軍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民宿行業帶來困難,但危機其實也孕育著機遇。下個成長期能否脫穎而出,取決於能否在這場危機中順利活下去及在這場危機中積累的新收穫。近期,一些資金不足的民宿業者不得不清房離場。平靜的表象下,暗流正在湧動——一些有實力、有能力的創業者也在藉機收房,擴大房源。可以說,在行業整體休養生息的同時,洗牌正悄然發生。


一場疫情,讓民宿“團滅”……預售、長租,民宿業求新生


這樣的信心顯然不是盲目樂觀。根據凱度諮詢的統計數據顯示,旅遊、餐飲和外出娛樂這三個行業,在疫情後的消費反彈潛力巨大:有82%的消費者會恢復外出餐飲消費、78%的消費者恢復旅行支出、77%的消費者恢復外出娛樂。愛彼迎的數據也表明,今年五一小長假的房源搜索量已經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5倍,暑期房源的搜索量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


目前,從國家有關部委到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都已經或者正在出臺針對旅遊業的支持政策,幫扶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景區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以全面振興疫情後的旅遊經濟。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專項調查顯示,71.5%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後穩定一段時間會再外出旅遊,而20.7%的人表示疫情過去後會盡快外出旅遊。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而持續增長的大眾旅遊需求沒有改變。人們越來越渴望去到更廣闊的世界,重新擁抱那些久違的“詩和遠方”。社交網絡上,期待並相約春暖花開後出遊的聲音正日漸響亮。


(本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