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真的比諸葛亮,龐統強嗎?為什麼?

漢將岑彭


如果論謀略,孰強孰弱不好說,但如果論做人的大智慧,徐庶更勝一籌。

理由:徐庶出山之後,剛帶著劉備打贏了曹仁,就被曹操搞走了。進了曹營的徐庶一言不發。這個在曹營裡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曹操禮賢下士不假,但是眼裡也揉不得沙子,殺的能人不比他接受的少,但是徐庶卻最終活了下來,而且活得還挺長久。這其中大智慧,怎麼搞定曹操,肯定不是簡單的一言不發。

再說諸葛亮跟龐統,一個臥龍一個鳳雛,名聲在外,性格也一個比一個牛。諸葛亮三顧茅廬才出山,搞得關張當時就想揍他,這也為後來蜀國的發展埋下了隱患。諸葛一生奇謀無數,死在他手裡的不計其數,但是算天算地,最終還是把自己早早算死了。

再說龐統,長得其貌不揚,脾氣上天,在東吳的時候就跟一群謀士不對付,得不到重用,來到劉備這,專走險招,最終落鳳坡下折翼。

這兩位若論謀略,確實鬼謀百出,但若論審時度勢論做人的大智慧,他倆不及徐庶。





糊塗小葫蘆


政務排名:諸葛亮、徐庶、龐統。

軍事排名:龐統、徐庶、諸葛亮。

胸懷排名:徐庶、諸葛亮、龐統。

政務:

諸葛亮長期主政西蜀,憑藉蜀國佔魏國三分之一的面積,佔魏國四分之一的人口,在長達20年的時間,和魏國抗衡,維持著三國鼎立的局面,任丞相的職位。憑此政務當排第一。

徐庶進曹魏集團後,雖然在軍事上一言不發,但也擔任御史中丞的職務,政務能力也可見一斑。

龐統,進入蜀國後,僅僅當了耒陽縣令。後來,就開始主持攻打西川的軍事行動,擔任軍師中郎將,政務能力展現的只有縣令。所以排在第三。

軍事:

龐統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就進曹營獻連環計,耍了曹操一把。當時諸葛亮和周瑜,還沒有制定火燒赤壁的計劃。龐統就知道獻連環計,可見龐統早就看到了赤壁鏖戰的取勝之道。

龐統進入劉備麾下。當時,劉備集團最重要的軍事行動,就是攻打西川。這事關大局,生死攸關。劉備讓龐統主持,讓諸葛亮留守,主持後方政務。這就看出,在劉備眼裡,龐統擅長軍事,諸葛亮擅長政務。

為什麼徐庶也排在諸葛亮之前呢?

徐庶先進入劉備陣營,短短的時間,火燒新野,火燒博望,破曹仁的八卦金鎖陣。

諸葛亮三顧茅廬之後,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等,雖然被《三國演義》描寫的很精彩,展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實際上是一直吃敗仗。諸葛亮後期六出祁山,雖然用盡心思,但卻勞而無功。

胸懷:

徐庶推薦諸葛亮,說諸葛亮之才是他的十倍,就足見其胸懷。

諸葛亮推薦龐統,劉備問諸葛亮,和你比怎麼樣?諸葛亮說伯仲之間。雖然謙虛,但不夠有胸懷。

龐統拿著諸葛亮的推薦信,去見劉備,卻不拿出,想憑藉自己的才華讓劉備另眼相看,心理上就有和諸葛亮一較高下的念頭。在西川的軍事行動,龐統急於求成,也是想壓諸葛亮一頭,結果身死落鳳坡,都是因為心胸狹小所致。

喜愛三國曆史的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


易水170


司馬懿,其他的都是打工仔。


用戶671669265176


他們三個人都是相知相識的好朋友和同學,如果只是憑空猜測的話,似乎對他們三個不公平,我覺得他們三個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才能慧眼識英雄,徐庶舉薦諸葛亮,諸葛亮推薦龐統,都說對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雖然是客氣話,但是那個時代文相輕是很嚴重的,能真心跟自己的主公說出那樣的話,說明自己很佩服對方,然後我們在分別說一下三位,首先徐庶投了曹營一生不出一個計謀,幫助劉皇叔打敗了過幾次曹軍可惜很遺憾接下來的舞臺他就退出了,龐統我覺得他是最冤枉的一個,後世有人解說龐統是用他的死為劉皇叔換來攻佔益州的藉口和決心,但不管怎麼說龐統也算是為劉皇叔謀得了一州之地,接著我們說諸葛亮,他似乎是最好命的一個,三個同學裡,還沒露面就被徐庶、水鏡先生等吹得神乎其神,似乎很懂得推銷這條道理,出山後也不負眾望拿下荊州,攻佔益州,劉備死後又憑自己一己之力保證了蜀漢延續十幾年的國祚,可以說是最成功的一位,似乎大家都忘了,那個時代有才能的人都是到處去找那些有勢力的軍閥作主公,他們三個人都去投過東吳、劉表、曹操都沒受到重視,一氣之下,龐統和徐庶就撞到劉備那裡去了,只有諸葛亮,是憑著眾人在劉備面前推銷自己,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劉備才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而且即使後來的那兩位也被列為軍師,但是諸葛亮才是首席,也最得劉備器重,所以其他的我不敢說誰厲害,但是在推銷自己方面,徐庶和龐統就輸了諸葛亮一籌。


人生百味千醉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說過臥龍,鳳雛二者得一便能得天下。雖然說是故意誇大臥龍鳳雛的能力,但也可從中瞭解到臥龍鳳雛的確是有經天緯地之才,可以說是三國中最頂尖的存在。臥龍即是諸葛亮,鳳雛便是龐士元。他倆的才華能力應該是旗鼓相當的。

徐庶字元直,是三國中有名的謀士。曾助劉備保新野,取樊城,把曹仁打的落花流水。後被曹操用計,以其母要挾收入帳下。也造就了人在曹營心在漢的佳話,終生沒有為曹操獻一計。

要說徐元直比孔明,龐統強不強?單從計謀和能力方面來說,徐庶應該是比孔明,龐統弱一個檔次。《三國演義》中徐庶臨走時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問到諸葛亮才能時。徐庶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我比他就如燭光比皓月之光。雖然有些自謙之意,但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才能是高於徐庶的。還有《隆中對》中這樣說道,諸葛亮每自比喻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唯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與亮友善,謂為信然!從這可以看出徐庶對諸葛亮的才能是很肯定和佩服的。

所以說,只從計謀和治世之才來說,徐庶是弱於諸葛亮,龐統的。至於別的方面我們也無從知曉,也沒法比較!





飛天神魔


徐庶跟諸葛亮、龐統,他們不能並列的,徐庶只因有個好大爺,龐統名不副實!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尋訪名士司馬徽時,司馬徽推薦了兩個人,說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而恰好這兩人也是北歸的徐庶臨走前推薦過的,於是劉備一番努力之後,將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都招到了帳下。

諸葛亮有多厲害就不用說了,魯迅都說他“多智近妖”,但反觀另一人龐統,才華卻和名聲遠不相符。龐統在劉備手下主要就做了一件事:獻計徵蜀,他先是勸劉備於宴席中幹掉劉璋,因為太下作被劉備否了,後又出上中下三策,下策“退還白帝,連引荊州,緩圖益州”,明顯就是廢話;上策“挑選精兵,晝夜兼行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成功率太低;劉備選了中策:誘殺楊懷,高沛,再進成都。再之後沒兩年,建安十九年(214年)龐統就在落鳳坡被射死了(歷史上是在攻雒縣時被射死的)。

龐統正是因為才華不夠,軍事能力不過硬,才被人射死的,要知道和他齊名的諸葛亮,歷來都是隻有他射別人的份。龐統既然不如諸葛亮,為什麼還會被人將他倆放在一起宣揚呢?原來是因為,龐統有個好大爺。

龐統所在的龐家在荊州襄陽是名門大族,在這一點上,從山東臨沂遷過來的諸葛亮是遠遠不如他的。龐統的大爺是有名的隱士龐德公,他有一個至交好友,正是司馬徽,二人經常在一起飲酒論世,點評天下英才。正是因為有著這層關係,司馬徽才會竭力的捧高龐統,甚至稱他是“南州士之冠冕”,諸葛亮未出山時可從沒有得到過這麼高的讚譽。

不過話說回來,在當時的襄陽,無論出身,還是門第都不如龐統的諸葛亮,能再司馬徽口中與龐統並列,不正也間接說明了他確實比龐統厲害一些嗎?


苦行者263


不可能,我們分析歷史人物要看他做了什麼,而不是看他有什麼潛力。單從歷史貢獻上看,徐庶只為劉備獻過一次計,擊退了曹仁,進入曹操陣營後沒有什麼突出表現,而孔明就不用過多解釋了,劉備死前,出謀劃策,劉備死後扶持劉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柱。

從歷史角度上講,徐庶差諸葛亮好幾個檔位。


漢照烈帝婿邢道榮


那要看你問的是歷史上的真人還是演義中的人物。真實的徐庶跟諸葛亮不是一個級別的,進了曹營後也沒有一言不發,相反還是個話嘮。


孤山老叟


歷史上,徐庶事蹟不多,無從判斷,或者說不如諸葛。

演義裡,徐庶給劉備做軍事的時候,火燒博望坡,智取樊城都是勝仗。而諸葛亮給劉備做軍師的時候,就是當陽撤退,長坂坡撤退各種敗仗了。但演義裡的設定是諸葛亮比徐庶強。這是作者親批的,無力反駁。

所以,這隻能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