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如何協調好“醫患、患患、醫醫” 三者關係


胡大一:如何協調好“醫患、患患、醫醫” 三者關係


醫生的職業不管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民族,不管技術如何進步,都要堅守三個不變:


一是公眾健康,患者利益至上的價值觀;


二是預防為主,上醫治未病的方針;


三是健康公平可及的社會責任。


做好這三點,一定是高效低成本的醫療服務體系,低成本不是不增加投入,而是如何用好投入,比如不能都用在病後、復發或病的終末期。更值得憂慮的是由於醫保付費機制不合理,被過度醫療套走,被無效醫療套走,投入越多,浪費越大。


胡大一:如何協調好“醫患、患患、醫醫” 三者關係


話語權掌控在一個個越分越細的專注技術的醫學精英團隊手中,一方面有意無意誇大自己手中的技術,手裡握錘子的人看見什麼都像釘子,一錘子砸下去還冒出一堆金子,揮舞錘子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同時又把一些不必與之為敵而要幫助指導患者與之為伴的慢病描述得十分可怕,例如早搏、無症狀的夜間長間歇和許多老年人的心房顫動、穩定的冠心病、CT篩查出的臨界病變等,好像“不射頻”“不起搏”“不支架”,隨時都有死亡或猝死風險,誘導公眾患者接受許多高成本、不必要,非但無益反而可能有害的治療。

我一直質疑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真需要下這麼大氣力去開通嗎?沒能開通,射頻失敗,術後復發患者的那種無望、無奈、無路的低落心情,是很多術者沒有真正體會的,我們做預防康復慢病管理的同道們就是要用服務與關愛,使這些冰冷的心感受到溫暖,為這些自覺無望的人帶去光明與希望,讓這些自感無路的人重新走上享受人生、迴歸社會的康復之路,辦專病俱樂部讓患者有了找到依靠的踏實感,找到家一般的溫暖,這是我們團隊成員們最幸福、最富有成就感和職業價值的最好體驗。


在疾病面前,人性的任何一面都會得到放大,無論是堅強還是脆弱。醫生與醫生之間,跨學科的專家聚集在一起,藥物、運動、營養、心理、戒菸五大領域的全方位服務,關注患者疾病的同時更關注患者心理,學習一些精神科的基本知識,是成為一名優秀醫生的必經之路。


胡大一:如何協調好“醫患、患患、醫醫” 三者關係


同病相憐的患者在一起很容易找到共鳴,很多患者重拾美好人生後,也主動以健康大使的方式加入到了“專病俱樂部”,患者與患者,醫生與患者的醫患關係是親情、親人的關係,怎麼可能不和諧?


如何正確看待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由心室產生的電活動提早搶在了正常竇房結電活動之前發出,導致心臟的一次提早搏動,也被稱為室性期前收縮。由於心臟提早跳動了一次,其後緊隨的一次正常竇房結髮出的電活動和心臟搏動會適度推遲,醫學上叫代償問題。


室性早搏由於提早出現,心臟吸納回到心臟血流的時間短,回到心臟的血相對少,心臟收縮排向全身動脈的血也相對少。從體表能感到的脈搏就弱,甚至會觸摸不清,患者可能摸不到這次脈搏,而將之描述為脈搏漏跳。而早搏隨後的較長的代償間歇,有充分時間接納回來的血液,心臟收縮時排出量較大,從體表能觸摸到的脈搏宏大有力,所以有的患者對早搏的感知症狀是心臟偶然一次強有力的搏動。


胡大一:如何協調好“醫患、患患、醫醫” 三者關係


大多數室性早搏無任何症狀,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到醫院就診時意外發現的。早搏也可有症狀,但有些症狀與早搏無直接明確的因果關係,常常是發現早搏後,不瞭解早搏,醫生忙,無時間解釋,或看了網上發佈的混雜誤導信息——“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險,可能猝死”等——而產生的焦慮症狀,與早搏直接相關的症狀與早搏出現時間一致,表現為心悸或乘坐快速升降電梯時的失重感;或如前述的感知早搏之後的下一次心臟的有力跳動;或無自覺不適,偶爾摸脈搏或自測血壓時發現脈搏“漏跳”。


有器質性心臟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後,患有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的患者比正常的健康人更多見室性早搏。大量使用利尿劑或嚴重腹瀉時,出現血液中的低鉀和(或)低鎂時,也易發生室性早搏。有些藥物如地高辛,甚至有些本來用於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也可能誘發或加重包括室性早搏在內的心律失常。這在已有前述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中更為常見。


胡大一:如何協調好“醫患、患患、醫醫” 三者關係


但室性早搏也常見於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正常健康人。正常人出現的室性早搏既不是器質性心臟病,也不會有獨立的危險,是否需要治療取決於有無症狀,即對症治療。無器質性心臟病又無症狀的室性早搏,最好的治療是不用藥,不治療。有症狀時,要具體分析,症狀是室性早搏引起、有明確因果關係,還是原來無症狀,無意發現早搏後,由於對室性早搏心中無數,又看了一些誤導信息,產生了對室性早搏的過慮和焦慮情結,甚至發生時覺得要過不去的瀕死感。


如果患者的症狀與室性早搏直接相關,因果關係明確,這些無器質性心臟病的良性早搏患者可用以下三種抗心律失常藥物之一:(1)美西律;(2)普羅帕酮(心律平);(3)莫雷噻嗪(乙嗎噻嗪)。如果患者的症狀因焦慮所致,應得到醫生的正確指導,正確認識和了解室性早搏,放鬆心情。這些良性早搏患者對於射頻消融手術要謹慎,我明確建議不要盲目做,一無必要,二複發率偏高。


有前述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室性早搏並不獨立進一步增加猝死風險。20世紀80年代的一項大規模隨機雙盲臨床試驗——心律失常抑制試驗,將患過較大面積心肌梗死,已有心臟收縮功能降低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另一組用與藥物形狀外觀氣味完全相同的安慰劑,雙盲指參與研究的醫患雙方都不知道哪些患者使用的是真藥,哪些患者用的是安慰劑。


胡大一:如何協調好“醫患、患患、醫醫” 三者關係


研究計劃觀察3年,但研究進行到一年半時,監測研究安全數據的機構發現兩組患者的總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導致的猝死率都出現了顯著的差別。在該項研究揭盲公佈結果之前,很多醫生猜測,服用真藥的室性早搏患者死亡與猝死率低。


但結果與人們的猜測完全相反,使用真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室性早搏明確減少甚至消失了,但他們的總死亡率是服用安慰劑組患者的3.5倍,猝死率是安慰劑組的2.5倍。這一重要研究顛覆了傳統治療室性早搏的理念與模式,揭示了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另一面,即導致或促發心律失常作用,它們一方面可能減少了早搏,但卻可能導致或促發更為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發生猝死的悲劇。因此對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室性早搏要非常慎用和在前面提及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美西律、普羅帕酮或莫雷西嗪。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的治療方案是治心臟病而不治早搏,治療早搏越積極,出事的越多。


故事一


患者男性,當年35歲(1968年),在陝北沙家店中學任校長,由於堅持復課(“文革”期間),與工宣隊員發生了口角,之後不願上班,就去找校醫想辦法弄張假條,校醫摸了一下他的脈搏,發現有早搏,問他有啥不舒服,回答說沒有。校醫給他記錄了一段心電圖,提示有室性早搏。


那個年代把室性早搏看得很重,認為是心肌炎,查不到心肌炎證據,就診斷是心肌炎後遺症,本想找個藉口不上班,沒想到發現了“大病”,有猝死危險的病。患者從此真的再未上過班。到西安踏遍了地方和軍隊醫院,醫生說的大同小異。患者感到緊張而無望,夜間不敢睡覺,怕一覺睡死過去,十多年臥床不起。


後來我在《健康報》上發表了一篇科普文章——室性早搏不等於心臟病,我強調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早搏,預後良好,沒有危險。


無巧不成書,一天患者的兒子買爆米花,包爆米花的報紙恰好是有我這篇文章的那期《健康報》,患者的兒子欣喜若狂,跑步回家給父親看這篇北京醫生說室性早搏的文章,患者後來告訴我,在讀到文章之前的狀態是覺得“活著度日如年,自殺缺乏勇氣”,讀到這篇文章後,覺得有了一線希望,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落水的人,突然發現前面有塊木板,趕緊抓住它,但仍不知道可否僥倖上岸,於是給我寫了封信,問他是否屬於我講的那種情況,我回答他是的。


他又來信說,接到我的回信,如同一粒定心丸,當夜睡了一個好覺,心裡有底了,心情放鬆了,身體一天天好起來,可下地行走,3個月後能給家裡挑水了。患者又給我來信,說病已去了八成,還是希望來北京見我,看見我心裡才踏實。患者在兒子陪同下來到我當時工作的北大醫院,患者見到我說,沒想到胡大夫這麼年輕,這麼年輕的醫生敢說室性早搏不是病。


我給患者做了詳細檢查,心臟結構、功能都正常,我耐心給患者做了解釋,因他被早搏折磨了這麼多年,我建議他在北京多待幾天,遊覽一下長城、頤和園、十三陵、天壇、天安門廣場、故宮……


患者在北京玩了一圈後,發現沒有任何問題,放心地回到家鄉。我們每年通信,患者恢復了工作,繼續做教師,迴歸了社會。


故事二


患者女性,38歲時因感冒發燒去醫院急診,醫生聽診發現早搏,做心電圖記錄為室性早搏。


醫生在急診病例上診斷為:室性早搏,心肌炎?


之後患者去門診做了多種檢查,均未發現任何器質性心臟病證據,門診醫生寫的診斷為“心肌炎後遺症”,並告訴患者不能運動,注意預防猝死,患者住院1個月,出院後室性早搏仍存在,未見減少,從此長年休病假,不敢外出,整天心悸、鬱悶、夜間驚醒,有瀕死感,反覆急診。


3年後拄上了柺棍,5年後坐上了輪椅,多次住院,再現了趙本山春晚小品《賣柺》中的故事情節。


8年後,患者在一家醫院就診時,心電圖報告T波低平或雙相心肌缺血,問醫生缺血是什麼病。醫生回答,要除外冠心病。患者問:怎麼除外。醫生回答造影。那時還沒有冠狀動脈CT。造影結果正常,醫生說可能是冠狀動脈痙攣或小血管病變,給開了治療冠心病的藥,患者用硝酸脂類藥物後,胸痛症狀絲毫不見好轉,頭疼頻繁。


後來患者的丈夫聽聞我有個雙心門診。在北京同仁醫院掛上了我的號,經診後,患者是醫源性焦慮抑鬱和驚恐發作,經與患者仔細溝通,經抗焦慮抑鬱治療,症狀完全消失,患者恢復了原來的生活。後來她在《養生堂》上以自己的就醫經歷生動講述了雙心醫學的溫暖,與觀眾分享了她的經歷與經驗。節目播出後,我收到了大量觀眾來信,有許多北京與外地患者來雙心門診就診。

最後,我再強調一遍——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最好的治療是不治療。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治病不治早搏。


不要與室性早搏為敵,要學會與之為友。學會應對,放鬆心情,不要沒事老去摸脈,越摸越緊張。


文章節選自:胡大一著《過好早搏心房顫動人生》


胡大一:如何協調好“醫患、患患、醫醫” 三者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