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撕逼營銷了解一下?

撕逼,不是罵街。

罵街講究的是穩準狠,直戳對方祖墳。

但撕逼講究的是段位,表面上雲淡風輕,場面極其乾淨漂亮,實則輕舟已過萬重山。

正所謂吵架要吵的有理有據,撕逼也要撕的可歌可泣。

但顯然,華潤在北京的某項目,成功躲過了以上所有知識點。

先來看看華潤某項目都幹了啥!


華潤,撕逼營銷了解一下?


嗯……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事情的經過是這個樣子滴。

以上三張海報均出自華潤在北京順義新城的某項目,而海報中提及的金X國際社區,則是同屬順義新城的金茂某樓盤。

通過海報不難看出,是華潤某項目在實名diss金茂,從社區到戶型再到地段,可謂360度全方位覆蓋,而且還是中英文混合雙打。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海報,簡單猜測應該是華潤方面想借勢來蹭一波熱度,畢竟金茂樓盤的熱搜指數和刷屏頻率都要明顯高於華潤。

反觀華潤項目,如果不是這次海報事件,可能行業很多人都不知道華潤在順義新城還有個樓盤。

出名要趁早,但華潤想上天。

相信策劃這組海報的華潤同學,打死也不會想到,窮盡自己一生才華所想到的創意和文案,最終竟會成為行業公認的笑話。

刺不刺激,驚不驚喜?

你以為會等來金茂實名回懟互動,一來二去,成就一個經典營銷案例,沒想到,等來的卻是行業口誅筆伐的聲討。

你或許有不甘,或許不服,但你聰明反被聰明誤,輸的徹徹底底。

而且還連坐了華潤同期在售的其他項目,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

時代的一粒塵,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但落在華潤頭上,就是一口鍋。

近兩年,華潤產品頻頻被曝維權事件,而且是難得一見的全國多地聯合爆發,早已自顧不暇。

很多人會問,華潤到底是怎麼了?

現在看來,很有可能是人們嘴裡常說的一種生命形態“活膩了”。

為什麼華潤這組海報會引得群起而攻之。

事實上,不少業內人士已經給出了回應,堪稱行業大V的攸克地產更是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希望大家競合競合,為品牌雙方當了一次和事佬。

但在我看來,華潤海報本身的出發點其實並沒有問題。畢竟同區域競品項目搞的風生水起,人盡皆知,自己項目卻偏安一隅,毫無名氣,這種刺激和對比,只能換來領導的一句生死拷問:差距咋就那麼大尼!。

而且,在眾多相似的傳播語境中,常態的推廣邏輯很難引起人們的關注,想要制勝,就一定要出奇出新。

因此,華潤將目標對準了身邊的那位流量達人,所謂“兄臺何不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於是,華潤開始效仿互聯網常見的撕逼營銷,希望在這波輿論導向中,為自己扭轉一下頹勢。

但可惜的是,開卷考試,華潤抄了個0分。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案例來自:寶馬生日,BBA上演的“撕逼營銷”。

奔馳給出的文案是:“感謝100年來的競爭,沒有你的那30年其實感覺好孤單”(奔馳比寶馬早成立30年)

華潤,撕逼營銷了解一下?

隨後,寶馬官方做出回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華潤,撕逼營銷了解一下?

而作為BBA鐵三角的奧迪則回應了這樣一組海報:

華潤,撕逼營銷了解一下?

眾人皆知BBA的競爭關係,網上有關三者撕逼的營銷海報更是層出不窮,但憑藉高段位的文案和巧妙的措辭,寶馬奔馳和奧迪之間卻塑造出了“相愛相殺,好基友”的品牌形象。

這樣的營銷,優雅中帶著智慧,智慧中透著格局。

第二個案例來自:阿里釘釘對微信的“貼身肉搏”。

阿里釘釘地鐵“圍攻”深圳騰訊總部的海報曾在互聯網圈引起軒然大波。

華潤,撕逼營銷了解一下?

但未等微信回應,馬雲便親自批評阿里釘釘廣告部,稱其“釘釘那個廣告實在太low了,並表示已正式向馬化騰和騰訊公司道歉!“因此,阿里釘釘連夜向微信和大眾發佈致歉信,並在致歉信中說道,“好的產品絕對不是靠一個‘文案帝’;但是一個抖機靈的‘段子手’,卻有可能毀掉一個好產品。”

對於阿里釘釘三番兩次的挑釁,微信惜字如金,僅回覆了三個字“不回應”。這反而讓這場撕逼戰高下立判,讓人覺得釘釘確實手段太LOW。

以上兩個案例,論及段位高低,BBA吊打阿里。

而此番華潤上演的,恰恰正是阿里此前的零分作業。

其實對於華潤來說,央企的身份,並不至於淪落到要靠捆綁營銷才能贏得關注的地步,可華潤偏偏用自己的智慧,上演了一出,“嫉妒,使人面目全非”的無實物表演。

反而是金茂,一臉懵逼中,喜提數篇免費宣傳稿件和品牌好感度。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華潤只看到了金茂項目的熱度,卻沒看到熱度背後的付出以及金茂品牌為之所做的加持和助力。

從這一點來看,華潤的問題,並不只是單個項目的問題。

諾大一家央企,產品時代積攢下的品牌好感度,已悉數東流。這兩年,華潤頻頻高價拿地,卻在產品端屢屢失手。

這樣的華潤,值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