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讓“雲祭掃”成為清明新風尚

減少聚集降低風 險提倡文明環保祭祀

路北:讓“雲祭掃”成為清明新風尚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趙立峰)清明節就要到了。為避免現場祭掃引發聚集性疫情,近日,路北區發出倡議,提倡家庭追思、網絡祭掃等方式,大力推廣“雲祭掃”。

路北區下發的《關於清明節文明祭掃致全區居民的一封信》中提到,要以健康、文明、節儉、環保的形式進行祭掃。祭祀活動重心不拘於形式。疫情當前不組織現場祭掃,特別是集聚性祭祀活動,將祭拜逝者的傳統習俗以更健康、更文明的方式來表達,通過家庭追思、網上祭祀等方式寄託哀思、祭奠故人;樹立生態環保祭掃新觀念,創造文明低碳祭掃的良好社會環境,自覺做到不在全域範圍內焚燒祭祀用品、燃放鞭炮,做到不汙染環境,自覺維護優美、整潔的城市環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嚴防火災事故發生,還清潔明淨於清明。

據介紹,“雲祭掃”被社會認可,不只是因為這次前所未有的兇猛疫情。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不遺餘力地倡導移風易俗,積極引導文明祭掃,鼓勵群眾採取鮮花祭掃、網絡祭掃、居家祭掃等祭掃新方式。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給這種新風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清明“雲祭掃”漸漸被更多人接受。

當下,抗疫阻擊戰尚未完勝,外防輸入依舊形勢嚴峻,人群集聚的風險仍不可小覷。同時,從消防安全和環境治理上看,“煙熏火燎”的傳統祭掃方式也不合時宜。天時、地利、人和俱全,推廣“雲祭掃”可謂正當其時,一舉多得。

路北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副局長楊學益說,清明節俗雖形式各異,但貫通於其中的核心價值是對生命的熱愛和關懷。人們對先人的追思緬懷,同時也是對傳承濟世德業、弘揚優秀家風的美好期待以及對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思考。迴歸到清明的核心價值上,“雲祭掃”就是值得大力倡導和推廣的祭祀方式。通過網絡“雲祭掃”,既可以表達對先人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撫慰和充實生者的精神和心靈。

目前,路北區倡議全區廣大黨員幹部、機關工作人員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帶頭人,積極向親朋好友和身邊群眾宣傳文明健康的祭祀方式,主動監督和勸阻集聚性祭祀行為,營造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