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對美國“剪羊毛”,美國正在淪為中國的殖民地。

​2020年3月份美股大跌的時候為什麼美元指數卻跳漲?因為中國正在對美國“剪羊毛”。美國正在淪為中國的殖民地。

首先科普下最基本的匯率決定理論:

匯率是由外匯的即期與遠期市場的供需雙方決定(參與者主要是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大型基金機構等)。什麼意思呢?就是類似股票的撮合成交機制,你可以拿著人民幣去外匯交易所兌換美元(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與外匯交易平臺),能兌換多少美元呢?市場決定。有人說願意拿10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於是也這麼掛牌,有人說只願意拿3塊人民幣兌換1美元,可以這麼說,持幣的雙方都希望自己能以儘可能小的持有幣付出去換取儘可能多的兌換幣,(你也可以掛1元人民幣換1000萬美元,只是看有沒人願意跟你成交罷了),最後雙方的價高者得,而最終顯示的匯率就是最新的成交價,例如現在最新成交價是7人民幣兌1美元,則說明7元人民幣是人民幣持有者買1美元願意給出的最高價格,同時也說明0.14美元(1/7美元)是美元持有者願意買1元人民幣給出的最高價格。

那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值,最直接的原因是外匯市場上持有美元去買入人民幣的買盤增加了(同時也是持有人民幣去買入美元的買盤減少了),通俗點講就是想拿著美元去換人民幣的人多了;反過來,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就說明持有人民幣去換美元的人多了。

現在我們看到美元兌人民幣在升值,最直接的原因是拿著人民幣去換美元的盤子多了,這個是不需要論證的事實。

那麼現在需要探討的是,為什麼這時候拿人民幣去換美元的盤子增加?持有人民幣換取美元的那些人的動機是什麼?

首先我們再看看這兩週人民幣對其他外匯的匯率情況:

中國正在對美國“剪羊毛”,美國正在淪為中國的殖民地。

中國正在對美國“剪羊毛”,美國正在淪為中國的殖民地。

中國正在對美國“剪羊毛”,美國正在淪為中國的殖民地。

中國正在對美國“剪羊毛”,美國正在淪為中國的殖民地。


上圖分別是英鎊、歐元、澳元、日元最近兩週兌人民幣的匯率情況,無一例外都是在跌。也就是說,人民幣兌其他外匯是整體升值的,唯獨兌美元貶值了。

那就足以說明,現在人民幣大舉買入美元是有針對性的。

這時候可能有人要問了,以上提到的幣種對美元也是在貶值啊,也是說明那些貨幣的持有者在買入美元啊,那跟人民幣買入美元的性質有何不同?

的確,基本上美元兌所有貨幣都在升值,也說明了整體市場上買入美元的佔多數。但有一點要注意,大多數是被動行為。什麼意思呢?因為外匯市場上存在套匯逐利的行為,想象一下,如果人民幣兌其他貨幣升值,兌美元貶值,而如果其他貨幣兌美元的匯率不變的話會發生什麼?那麼就會有人拿自家的本幣去買入美元,然後再用美元買入人民幣,最後用人民幣兌換回原來的本幣,這個過程就會實現利潤增長,而大多數人在這麼做的時候,自然本幣兌美元的買盤大幅增加,於是就會推動本幣對美元貶值。

那麼現在關鍵問題是,哪個是主動行為,哪個是被動跟隨?是人民幣買入美元是主動行為,導致了其他貨幣被動跟隨,還是其他貨幣買入美元是主動行為,人民幣是被動跟隨?一個是持有美元為目的,一個是套匯逐利為目的;前者是自變量、是第一因,後者是因變量。

很簡單,我們只需要看成交量就知道了。

過去兩週,美元兌幾大幣種的成交額(以美元為單位)分別是:美元兌歐元過去兩週的總成交額是11500億美元;美元兌英鎊是15萬億美元;美元兌澳元是3.3萬億美元;

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過去兩週的總成交額是26萬億美元——比上述幾大幣種加起來還要多。

所以由此可見,人民幣大舉買入美元是第一因,是自變量。

那麼接下來就要探討,為什麼會有人民幣大舉買入美元?

一國本幣對外匯率升值的原因,其中之一是那一國的貨幣政策。例如如果美國的央行美聯儲宣佈接下來要提高市場利率(升息),那麼美聯儲會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賣出債券,使得債券價格下跌,而債券價格下跌意味著債券的收益率提高(因為同樣的票面價值變得更便宜了),從而帶動整體市場利率提高。這時候其他國家例如中國,如果貨幣政策保持不變,那麼就會有人選擇賣出本國債券,去兌換美元買入美國債券;同時因為美國本土的同業拆借利率提高了,於是又有跨國銀行選擇在國內同業拆借市場以較低利率貸出人民幣,去兌換美元然後在美國境內同業拆借市場以較高利率借出美元,實現套利。上述行為會直接導致人民幣買入美元的買盤增加,於是美元兌人民幣升值。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美國央行美聯儲採取的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也就是降息,其市場利率接近於0,那麼以上動機均不成立——這時候不可能是為了購買美國債券,因為美聯儲執行量化寬鬆的手段之一就是大量買入美國債券(國債與公司債),從而推高了債券價格,債券價格提高意味著收益率降低,這時候去買美國債券等於是高位接盤;也不可能是因為同業拆借利率的利差。

那麼買入美元只剩下一種動機:為了收購美國本土的資產。

這動機有非常強的合理性,因為最近的疫情,加上原油價格大幅下跌重創美國境內頁岩油產業導致美國股市大跌,美國道瓊斯近幾周從最高點29000跌到19500,整體跌了33%,相當於美國這個國家整體便宜了1/3(畢竟資本主義國家的組成單位是企業嘛)。

通過買入美國上市公司股權,等於是間接擁有了其公司名下的各種資產,如土地與工廠、技術專利等等,就跟當年美國對南美的剪羊毛、引發日本泡沫經濟爆發後對日資企業的大舉買入一樣,也就實現了國與國經濟戰的其中一個終極目的——合法侵略。

當然,僅僅是這樣還不足以讓美國淪為中國的殖民地,要讓美國成為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其軍事“閹割”,就如同美國對日本那樣,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掌控他們的經濟與政治——而這只是時間問題,只要中國保持既定的節奏。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中國總GDP超越美國是沒有什麼懸念的問題,估計也就近五年的事情。當然,GDP超越並不代表霸主地位易主給中國了,但是GDP有著其重要的意義。為什麼說總GDP的意義遠大於人均GDP?因為這直接跟財政收入掛鉤,而財政收入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國防與軍事實力。挪威與盧森堡的人均GDP再高,然而人口就那麼多,經濟總量就那麼點,你試下讓他們造個航母跟導彈看看。

而GDP總量主要靠信貸拉動,具體邏輯我在“民間對房地產的錯誤認知:高房價打壓實體經濟?壓縮消費?錯!”這篇文章裡面談到。簡單來講就是債務從發生到消亡的過程會拉動數倍於債務本身的產值,例如你申請住房貸款買房的時候開發商為你建了一套房,而你為了還債於是不得不勞動生產,於是產值增加。企業負債是為了擴大再生產,於是社會產品增加,同時就業崗位與居民收入增加,收入的增長使得消費增加,企業產品銷售提升,於是有收入還債給銀行,貨幣從新流回銀行手裡。

GDP總量增加帶動了財政收入提高,於是就有更多的預算去建設國防與軍事。

而美國則表現的更為激進,它主要通過發行政府債券來融資來維持軍費支出。這時候有小夥伴可能會問:為什麼就不能直接印錢來作為軍費呢?這涉及到貨幣銀行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所有信用貨幣都是從央行“借”出來的(忽略一部分以外匯儲備作為抵押資產發行的貨幣而言),這是貨幣發行的方式,例如購買債券,或貸款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貸款給企業,因為信用貨幣都是借出來的,於是所有人都要追求它去還債,而只要有人需要追求它去還債,那它就有了能夠流通的邏輯基礎——這是信用貨幣價值實現的底層邏輯,是其購買力的保證。如果貨幣發行一旦脫離這個框架,直接印出來就買買買,那就等於讓信用貨幣徹底喪失了能夠流通的邏輯基礎,這貨幣會變得一文不值,這是嚴重的主權信用違約,會造成整個經濟的崩盤。

所以貨幣發行必須按照其通過借貸方式的框架進行,這是維持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

而美國政府通過債券融資來支出軍費,那麼該如何來還債呢?政府在某方面支出的時候,這方面必須帶來效益,才能維持下去,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在軍事方面支出後,其軍事必須要帶來GDP增長才有意義,因為GDP增長了才能帶來財政收入增加,那麼才能夠償還債券的債務,這個系統才能運轉下去。

那麼軍事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去發動戰爭,所以美國要靠發動戰爭,並且其戰爭能夠帶來GDP增量。

美國至今發生的每場戰爭其背後的利益鏈邏輯,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這裡就簡單說下通過戰爭讓一些地方開放外匯金融市場、納入美元金融體系與國際貿易體系,其意義在於美國通過對外貿易順差實現國內GDP增長,因為美聯儲發行美元的擔保抵押資產之一就是國外合法貨幣(根據聯邦儲備法第18章第6條),因為貿易順差是的外匯儲備增加,於是國內可以發行更多基礎貨幣與派生貨幣,使得GDP增長,GDP的增長使得財政收入提高,於是政府債券的債務能夠按時償還,同時因為廣義貨幣總量增加也使得社會整體債務能夠按時清償。

以上過程可以看成是美國把債務違約風險與GDP下滑風險轉嫁到了國外。因為美國銀行系統手握大量外匯,並且有一部分美元的發行擔保資產就是這些外匯,當國外經濟動盪的時候,美國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對沖,例如如果對手國出現大面積債務違約的時候,其市場利率必然提升,資產價格會大幅下滑,那麼美國可以順勢收購資產實現“剪羊毛”。

於是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美國通過戰爭來建立起金融與國際貿易體系,從中實現GDP的增長,於是財政收入增加,而因為政府債券是以財政收入為錨發行的債券,所以財政收入增加使得政府債券的融資能力更強,於是國防與軍事實力更加提升。

然而,偏偏遇上了中國這個對手,中國利用土地金融這一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來實現對美貿易順差,其具體內容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民間對房地產的錯誤認知:高房價打壓實體經濟?壓縮消費?錯!”講的很詳細了,有興趣大家可以去看看。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使得必然存在債務缺口,因為有一部分美元被中國持有,中國人民銀行用所持有的美元來作為人民幣發行的擔保資產。如我前面提到,美元大部分都是“借”出來的,有一部分被中國持有,那就意味著有一部分債務是無法償還,這時候如果美國出現債務違約風險,市場利率會自發提升,因為美國國內或出現債券的拋售潮使得債券價格大幅下跌,同時因為銀行壞賬的提升使得同業拆借利率提升,這時候中國可以選擇用持有的美元低價買入美國國內債券並持有——然而這對美國來說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中國用持有的美元低價買入美元債券後,就意味著日後要有更多的美元流到中國手裡。

而且往往出現債務違約潮的時候,美聯儲會通過量化寬鬆來化解危機,俗稱“放水”,那意味著是通過擴大債務與信貸,用新債來償還舊債。然而,放水的其中一個手段就是美聯儲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購買債券,這麼做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推高債券價格來降低市場利率,然而,如果先有中國先前在美債券價格低位的時候買入了債券,這時候美聯儲買入美債推高債券價格,中國順勢把手中持有的美債拋售,從而賺取了大量差價,同時因此美聯儲放的水有一部分是留到中國手裡,於是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美聯儲又被迫用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美聯儲過度的放水,會使經濟槓桿率提升,因為美國是個金融市場非常自由的國家,其中允許國內投資銀行用借來的錢去買股票。一方面因為量化寬鬆使得市場利率降低,於是社會預期企業利潤提高,於是整體股價提升。

為什麼美國那麼在意道瓊斯指數要永遠保持上漲?因為股價的提升會拉動經濟——我們很多人用傳統思維,覺得是經濟向好才拉動股價,其實現實很多時候是反過來,是因為股價上升了,經濟才向好,為什麼?

因為銀行放貸的主要業務之一是資產抵押貸款,其中體量最大的是股權質押貸款,股價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融資的額度。同時上市公司另一個融資手段是增發股票,而增發股票的額度也直接由原有市值決定。還記得前面我提到,現代國家的經濟主要是靠債務與信貸拉動嗎?於是,整體股價的高地決定了債務的規模。

股價越高,股權質押貸款額度越大,於是就能融到更多款項去投資擴大再生產——於是社會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整體收入提高,於是消費力提升——消費力提升,使得企業生產的產品不愁賣不出去,於是企業業績提升。於是形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循環邏輯,市場是先有整體股價提升,後有收入提升。

這時候你可能要問,為什麼一定要有資產抵押貸款?能夠無抵押貸款嗎?這要問商業銀行願不願意,如果你作為商業銀行,你會願意把大額貸款給沒有任何抵押的公司嗎?也許會有願意的,但是額度會很小,同時利率會很高

所以,股市不單只是經濟的晴雨表,它實際上是經濟的錨。

而上述提到,美國甚至存在投資銀行以負債的方式大量買入股票,而這類投資銀行多了,自然也推高了股價。而股價被推高,於是更加拉動了信貸規模,於是GDP也隨之提高,暫且看來依然是良性循環。

然而高槓杆雖然能成倍的加速經濟,但同時也讓經濟下滑的速度加速,它就如同一個彈簧,壓的越厲害,反向反彈的越厲害。具體原因我會在“股價漲跌基礎邏輯系列”裡面詳細探討。

在這裡,簡單來講,一旦整體股價下跌,就會形成一個逆向惡性循環:股價下跌使得融資額度減少,於是擴大再生產規模減小,產能增速放緩;於是居民收入放緩,消費力下滑,企業業績下降,於是股票進一步下跌;同時許多股權質押貸款的公司,會跟銀行有保證金協議,股價下跌到一定幅度,就必須要上市公司補繳保證金,於是上市公司現金流更加緊張,虧損幅度提高;於是公司債的債務違約風險提高,使得市場上出現公司債券的拋售潮;持有公司債的投資公司,為了彌補虧損,它會拋售其他領域的債券,如政府債券,於是債券拋售潮蔓延到所有領域;整體債券價格下跌,使得市場利率提升,這無疑又加重了公司的運營成本,於是財務進一步惡化;同時投資銀行因為虧損,而不得不大量拋售持有股票;以上種種導致股票進一步下跌,於是形成一個難以阻擋的惡性循環。

一旦整體股價下滑成為趨勢,那麼就很難改變,不管美聯儲出臺多麼強力的措施,具體原因我會在“股價漲跌基礎邏輯系列”裡面詳細探討。

而這種事情必然發生,因為美聯儲降息使有極限的,名義利率不可能低於0,一旦接近極限,那麼就會進入經濟衰退期。再加上有中國對美國的持續貿易順差推波助瀾。

所以美國的GDP衰退不可避免。GDP一旦衰退,財政收入就會降低,從而無法維持龐大的軍費支出,大量軍備無法維護。

原本,美國可以選擇在這衰退發生之前對中國逼戰,好讓美國自己在軍備實力最強的時候一舉剷除最強對手,然而後來發現太遲了——因為16年南海對峙,美國選擇了認慫,就知道一切已經太遲了,美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中國一步一步走向強大,最後取代了霸主地位。

所以,中國只要保持好自己的節奏,就能不戰而勝,美國只能逐步自我閹割。當中國的軍事強大到能夠發動遠境戰爭的時候,就能一舉殲滅美國軍事力量。同時加上經濟上的“剪羊毛”,實現經濟壟斷,配合對美國軍事閹割,從而可以一舉實現對美殖民化。

所以我堅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會在我們這一代看到。中國比起美國那種只想著拉選票的政治體系,有著其無法比擬的遠見與格局。而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就是相信黨和國家,相信政府,相信自己的同胞,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勢,當其他國家選擇自由與反叛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團結,我們最終會讓世界看到,中華民族必將站在民族之林的頂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