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如何規範管理圓明園內群臣的?

雍正是如何規範管理圓明園內群臣的?

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將圓明園賜予四阿哥貝勒胤禛,並於次年賜名“圓明園”。“圓明”從字面上講,意為“圓融”、“普照”,有完美和至善的意思。胤禛對圓明園精心營建,並在這裡度過了他皇子時期緊張的生活,可以說圓明園是胤禛的精神家園。

雍正是如何规范管理圆明园内群臣的?

1723年四阿哥胤禛登基,年號雍正。胤禛當上皇帝后,將圓明園擴展為皇家御園,因不喜歡居住在紫禁城裡,自雍正三年起,胤禛園居理政。其後清朝歷代皇帝沿為慣例,圓明園逐漸成為北京城內的另一個政治中心。

雍正是如何规范管理圆明园内群臣的?

雍正帝為親王時久居圓明園,沉迷於山水田園的優美風光中放鬆身心、陶冶情操,對此處園林非常喜愛。為了長時間居住在圓明園,雍正帝即位伊始即在圓明園之南仿照紫禁城殿堂的佈局規劃,建立坐北朝南的朝堂。大宮門有5間,門前設大型月臺。進入大宮門,首先是位於圓明園中軸線上的正殿——正大光明殿,相當於紫禁城的太和殿,雍正帝在此上朝。

雍正是如何规范管理圆明园内群臣的?

正大光明殿復原圖

正大光明殿之東為勤政殿,是皇帝日常辦公所在。正大光明殿東西各有朝房5間,朝房後各有曲尺型拐角房27間。東部朝房分駐宗人府、內閣、禮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東四旗等行政機構值房;西部朝房分駐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御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等行政機構值房。

雍正四年(1726),雍正帝為父母服喪三年完畢,於正月十三日正式搬進圓明園。他乘坐一輛豪華馬車,在11輛馬車的護送下,從紫禁城出發到達圓明園。當時正值元宵節臨近,王公大臣們向遷居圓明園的皇帝贈送了3000對燈籠表示祝賀。

正月二十日,雍正帝在勤政殿等待大臣奏事,但一整天都無人面聖啟奏,這讓皇帝感到失落。為杜絕臣下反對他進駐圓明園,雍正帝立即向六部發布諭旨,說自己在圓明園舒適愉快的環境中,會像在紫禁城一樣勤政,可以把事情處理得更好,又說,“倘廷臣不知仰體朕心,將陳奏事件有意減省,是不欲朕駐蹕圓明園矣!”哪個大臣又敢管皇上住哪兒和在哪兒上朝呢?此詔書標誌著雍正帝正式宣告圓明園成為紫禁城外的又一政治中心。

雍正帝在要求自己勤政的同時,更不允許臣下偷懶。為規範管理朝臣,雍正帝專門規定了四季官員們在圓明園的辦公時間。雍正六年二月,御史鄂文善和曾元邁剛新圓明園值班,但常常還沒到規定的時間便溜回北京城裡的家中。雍正帝知道後非常生氣,認為應予重罰,以儆效尤,警戒其他大臣同樣也不能懶惰。

因此,雍正帝拒絕大學士提出將二人交部議罪的常規方式,命令他們在每天日出之前趕到圓明園宮門等候,日落之後才可回家,大大延長了他們在圓明園值班的時間。此後,再沒有人敢擅自無故早退。

雍正是如何规范管理圆明园内群臣的?

圓明園四十景圖中的正大光明殿

為召集廷臣到圓明園議政和辦事,雍正帝制定了輪流奏事制度。因為各衙門每天奏事多少不一,有的奏事多,有的無事可奏,雍正帝規定此後八旗定為八天制,每天有一旗奏事,依次輪流;部院衙門也是每天有一個機構奏事,六部之外的都察院和理藩院同一天奏事,內務府也輪班一天;其他衙門奏事附加於部院之後,這樣,每天都保證有一旗、一部來圓明園奏事,其他不當值奏事的衙門即便無事可奏,也要派堂官到圓明園備皇帝臨時召見和交待事情。此外,為防止特殊情況發生,皇帝規定如果各部院和其他機構遇有緊要事件,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不必遵守已經排定的班次。

雍正是如何规范管理圆明园内群臣的?

雖然雍正帝將朝堂設於紫禁城西郊的圓明園裡,大臣們上朝頗為吃苦,但是經過雍正帝的督促和嚴厲批評,大臣們逐漸習慣了隨同皇帝在圓明園裡處理政務。他們須每天堅持從紫禁城趕到圓明園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甚至要半夜起床趕到圓明園上早朝。

後來雍正帝考慮到北京冬天寒風凜冽,特准年事已高的老臣不必來圓明園早朝。為避免日復一日的舟車勞頓,許多官員開始在圓明園周圍購置府邸,雍正帝也把附近的一些園林賜給親信大臣。由此海淀形成了以皇家園林為主題的園林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