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先進集體村有哪幾個?他們共同致富的程度為什麼那麼高?你對他們怎麼看?

孔繁宇


農業先進集體,這個我沒有具體瞭解,但是可以從根本上來說,共同致富確實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農村徹底脫貧,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很少有集體能夠達到共同致富這樣的幹勁,畢竟大家開始出現兩極分化!



窮得越窮,富的越富,在農村也是不容忽視好的問題,畢竟大家除了能管好自己,讓自己致富,確實無力管好別人,高度團結統一的農村集體,應該還是存在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個時候,大家只能團結一心向前幹。把農村打開一條生路,不管是農業,或者幹其他,最終大家能夠達到共同富裕。



生活好了,但是感情,團結力就慢慢的少了,畢竟很多人生活開始變好,而一些人依然貧困。就成了貧困的對象,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地方,無法做到大家一起努力致富,讓整個村,或者集體,村委會的全部村,大家一起共同致富。



現在的情況是,富的自己富,窮的國家扶,很少存在能夠依靠本身,村小組,或者村集體,村委會,自己找出一條帶領大家都致富的道路,在面對一些情況的時候,大家還是互相爭奪利益,不斷的爭搶僅有的好處!

畢竟從土地分包到戶之後,也就沒有集體這樣的說法了,在農村,自己乾的就是自己的了。很難在大家一起吃飯一起幹活一起致富!


梁油兒大人


以前農村吃大鍋飯搞集體,那時如果有現在的機械和科技,農民絕對比以前富,生產隊就是十五六歲到五十七八歲之間的人是勞動力,上下年齡段的全靠他們養活,為什麼?就是體力勞動,就向我父輩,一個村子一年要出二次河工,村子裡最有力氣最能幹的一次要去四五十人,一去就是一個月左右,而他們累死累活幹的這些活,不如現在一臺挖掘機三天干的,都說分產到戶,家家都有積極性,你在積極在能幹,也沒有去河工的累。也沒有他們積極,過去沒有計劃生育,孩子多,孕婦多,看孩子的多,一個人幹活,養活一大家子,一個孩子窮三年,有的七八個,少的二三個,家家戶戶如此,沒有尿不溼。沒有洗衣機,沒有幼兒園,更沒有奶粉,電都不常有,生活能富裕的了嗎?你現在的人回到那時代,比他們這不如,現在給你這些孩子,誰敢要。二十多歲到五十多歲出去打工,如果向以前出河工那樣幹活,他們還去嗎?我從來沒有把生產隊的社員幹活沒有積極性的言論相信,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幹就會捱餓,難就難在落後,最先進的就是馬車,如果是他們的幹勁和現在的條件結合起來,吃大鍋飯不會比現在次。


執著73489


全國農村集體先進村己經剩下的寥如晨星,最為典型的莫過於河北省大周莊人民公社,河南省的南街,廣東的崖口,山西的大寨等等。

在改革開放之初,包產到戶盛行之際,歷經陣痛,親歷比較,他們在其堅強的領導班子帶領下,義無反顧地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分配原則,堅決走社會主義集體化,不斷擴大公共積累,發展當地的特色優勢,拓展自身的傳統強項,藉助外部環境走以工養農,農養結合,特色產業重點突破,產,供,銷,加工,外貿,服務,運輸,產業鏈條應有具全。突顯出集體力量大,抗風險能力強,整合經濟辦大事,攥緊拳頭擰成繩的整體優勢。

發展到今天,人民群眾確實獲得了幸福感,獲得感,優越感和自豪感,公共教育,公共醫療,社區養老,供給住房,全民福利,政風清廉,按勞取酬,統籌兼顧,人心凝聚,風清路正。這些公有制產生輝煌的成就令其他私有制單位望塵莫及,甚至為之十分汗顏。

沒有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在他們那裡得到了充分的詮釋。我十分堅信,社會主義公有制,集體化道路越走越寬廣,分散經菅,各自為戰的私有制制度在中國行不通,走不通。歷史已作出了回應,今天農村的現狀就是最好的例證!


廣銀8910


這說明毛主席的走集體合作化發展向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道路是陽光大道,符合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分田到戶是短視的小農經濟,應認真總結,推進農村改革向規模生產,現代化大生產發展,農民才有希望。


手機用戶65192252563


全國先進的集體村無一例外,都有一班能力超強,不謀私利,全心全意帶領村民集體致富的好領導,這些領導人早已認識到個體,單幹是不可能帶領全體村民致富的,現在全國富裕地區基本上都在東部地區,最富裕的浙江省各市縣,鄉鎮,自然村土地分包單幹後,沒有幾年時間,土地又重新迴歸集體了,村集體撐握了土地資源後,政府徵收土地全部是村集體管理,工廠老闆要辦廠租賃土地都向村集體租賃,所有的土地徵收款,土地租賃款歸納到村集體經濟儲備基金中,村集體有了基金後,可以擴大村經濟的發展,比如,村集體蓋廠房,蓋酒樓,以出租模式租賃給需要的老闆,增加集體收入 ,村民的福利,每年的村民紅利,男女老人的養老保險,等等,要想農村全民致富,只有土地迴歸集體,推選出能為集體謀利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帶頭領路人。


用戶99318239155


經過四十年的實踐證明:廣大農村走單幹的路只能阻礙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毛澤東主席的大集體化才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唯一正確道路!


手機用戶50979777157


小崗是100位改革先鋒第一名!小崗應全國農村最富裕典型!我去看過小崗,國家投入資金一定巨大!小崗村的道路!小崗村辦公樓!小崗村黨校!小崗村幹部培訓學院等等!有投入一定有收穫!不知十億投下去,回收成本多少?能公告一下嗎?


平安8993514


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農村集體是全民所有制,用現代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管理,人人都有飯吃。團結一村,和諧全社會。

農業合作社時,五保戶,困難戶,軍烈屬都是集體供養,村集體辦養殖廠,加工廠,綜合廠等普遍,國營企業大部分在農村紮根扶持農業,農業社多餘勞力組織副業隊參加廠礦企業幫工掙錢給集體創造效益。補充農業生產建設,

四十年後今天的農村,農業,農民……?


隴原耕耘者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實行多年,小崗村一批人頂著各方面壓力實施“統分結合”的包產到戶後,一度激發了農村的活力,迅速讓廣大農民解決溫飽,脫離貧困!雖然在制度層面已經將農村集體承包責任制穩定下來,但是目前少數仍然在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村集體卻成長為全國富裕和優秀的集體!為什麼會是這個結果呢?』

「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可以獲取頭條號原生態鄉村的更多優質內容!」



先列出全國有名的仍然在走集體化道路的村集體:華西村、大寨村、周家莊、官橋村、南嶺村、航民村、洪林村等。這些村的共同特點是集體經濟發展良好,還保持著集體支配山林田土等集體資產!“吃大鍋飯”雖然是以前搞集體的一個表象,但是現在仍然在走集體化道路的村並不是繼續“吃大鍋飯”!如果與時俱進的理解,目前走集體化道路的村更像是一個股份制現代化企業!村民是按人口享有村集體的股權!

為什麼仍然走集體化道路的村普遍發展更快,村民更富裕呢?是否分田到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就反而是錯誤的呢?

這樣的問題武斷地予以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對的。只有更深入地研究一些現象後面的本質,才有利於把握事情的真相,並能籍此做出更加正確的選擇。



如果按我的理解,走集體化道路的村比現在更多實行了分田到戶的村發展更快更富的關鍵原因,並不是這個道路選擇相關,真正出現這樣差別的本質原因卻是改革開放!

在1978年小崗村率先進行包產到戶,1982年中央正式確定家庭聯產承包;而在1978年開始,國家同時也全面實行改革開放!

小崗村實行包產到戶的承包責任制是因為“大鍋飯”的集體內成員內耗,以及因生產力低和自然災害的頻發等,導致集體養活成員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執行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分田到戶確實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也進一步挖掘出了農民的生產能力,如家庭中兒童和老人也加入農業生產,同時一部分人的混日子“大鍋飯”思想終止都讓農業生產能力大大提高,當然能在解決飢餓甚至溫飽問題上貢獻極大!

但分田到戶並不能解決自然災害,也解決不了農業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問題!

應該來說,農村進一步的長足發展是與農業科技水平進步和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有關係的。如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就為糧食增產貢獻極大;隨著國家工業化程度提高,農業機械化就自然也進步了!

但是,那些沒有走承包責任制的村卻抓住了另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雖然農業是國家的主產業,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發揮出人口和資源的巨大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國外投資,加快了國內加工製造業的發展。而其中,很多鄉鎮企業也加入其中,其中就包括了部分村級集體企業!

在國家吸引外資和成為世界工廠的這個浪潮中,一些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村集體,利用集體掌握土地和固定資產的優勢,一頭扎入招商引資、工業化的進程!

這個時候,無工不強、無商不富!而那些已經分田到戶的村集體再也無緣這波村集體企業壯大的機會,單純留在單一的農業領域,甚至在國家加入世貿組織後,隨著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分散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單純農業上達不到規模競爭力,農民只得選擇外出務工!



相反,走集體化道路的村集體因為佈局了世界級的加工製造業,村集體成員不僅在家門口就可以獲得純農業以外的工作機會,還能夠從集體享受到分紅,這樣的農民當然就更富了!

由此可見,兩種不同道路的農民富裕程度不是集體道路選擇的問題,而是國家發展時期和歷史機遇的問題。

換句話說,如果將來農業真正發展了,農產品更值錢了,那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民財富機會就會更有想象空間!只是這個局面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到來!


原生態鄉村


農業學大寨,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集體致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大寨精神永存!越往後,看得越清楚。為大寨點贊!為南街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