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自信?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導語

很多家長都信奉一句話叫:嚴師出高徒!他們始終覺得只有父母嚴厲了,或者動手打了孩子,才會讓孩子學習好,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

孩子為什麼不自信?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案例分析

上個星期,孩子學校組織了一次數學奧賽,女兒有幸進入了複賽,週六的時候,我和愛人便一起帶著女兒去參加了考試。女兒信心滿滿地進入考場,我和孩子爸爸一起等在外面,很多家長也都來了,有的憂心忡忡,有的高談闊論,還有的一臉嚴肅。

考完出來之後,女兒很開心,我問她考得怎麼樣,她高興地說:“有的答上了,有的根本不會。”聽了女兒的話,我們並沒有訓斥她,孩子爸爸甚至還商量,一會去哪吃點好吃的慶祝一下,為下次奧賽提前開個慶功宴。

女兒小聲的說:“波波好像沒考好,我看到她都哭了。”說著看了一眼旁邊一臉嚴肅的波波媽媽。沒多久波波出來了,她的媽媽看見孩子一臉的頹敗,馬上雷霆震怒,恨不得當場就要痛打孩子一頓,恐怖的樣子,嚇得我的女兒一哆嗦。

孩子為什麼不自信?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吃飯的路上女兒悄悄地對我說:“媽媽,如果我沒考好,你不會打我吧?”我說:“當然不會了,因為媽媽相信你,相信你下一次一定會考好。”女兒開心地笑了。

對孩子應該因材施教,有的時候鼓勵是必要的,不能一味打壓,美好的言語有的時候比嚴厲的斥責要有用的多,馬太效應就是這個意思。

正確認識“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來自於《聖經》,主要指的就是強者會越來越強,而弱者則越來越弱的意思。如果把馬太效應運用在教育當中,就是要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孩子,讓他們嚐到勝利的喜悅,並給予他們失敗後的信心。

劉易斯曾經說過一句話:“別人認為不聰明的孩子,原因是孩子本身就認為自己愚笨。”這些孩子就是典型的信心不足,如果一味的批評和指責他們,不僅會讓他們越來越沒有信心,反而還會更加的低沉,甚至是抑鬱。

孩子為什麼不自信?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那麼作為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該如何好好運用“馬太效應”呢?

利用“馬太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當孩子失敗了的時候,一味地斥責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叛逆,甚至會和父母預想的背道而馳,適當的鼓勵和關愛,會讓孩子在感受到溫暖的同時,更加體會到家的溫馨。

1、營造積極的生活環境

鞏漢林是一個非常出名的小品演員,他不僅小品演得好,在教育孩子上也很有一套。在孩子四歲的時候,他想讓孩子學習鋼琴,但由於孩子太小了,心思根本不能放在鋼琴上,一門心思只想著去玩。

孩子為什麼不自信?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面對孩子的不配合,他沒有訓斥他,反而是帶著他去一些大商場玩,當看到商場有鋼琴時,會鼓勵他上去彈,圍觀的群眾都紛紛叫好,孩子的信心也建立了起來,從此便對彈鋼琴十分感興趣了。

鞏漢林用別人的鼓勵來刺激孩子學習的熱情,給孩子營造了一個非常積極的環境,這樣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努力,也更加的樂觀向上。

2、發掘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作為父母,不要一味地盯著孩子的缺點看,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應該善於發掘孩子的優點,然後不斷地強化這個優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從此變得自信,這樣他們就會變得更加陽光並且樂觀,這個時候再回頭看自己的那些缺點,也就算不上什麼了,而且改起來,也不會覺得有多麼的困難了。

孩子為什麼不自信?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3、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李亞鵬大家都知道,他和王菲的孩子李嫣,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小姑娘,雖然有面部缺陷,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心理狀態,反而還很自信。李亞鵬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我不給你足夠的愛,你長大了又怎麼有能力去愛你喜歡的人和這個我們存在的世界?”

李亞鵬用積極的心態和強烈的愛意,一直影響著孩子,這在李嫣後期性格形成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都無法直面孩子的這個缺點,只會讓他們更加的自卑。

父母要運用“馬太效應”,多表揚孩子的優勢,這樣孩子也就不會一直盯著自己的缺點不放了。

孩子為什麼不自信?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 總結

所以,作為父母,想要孩子頂天立地,成為一個陽光的有所作為的人,就不要一直針對孩子的缺點,多鼓舞孩子,揚長避短,這樣他們在成長之後就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優秀。


共論育兒話題,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