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四川:什邡市。

什邡市地名由來

“什邡”古為多民族“五方雜處”之地,水流縱橫,多種文化聚合,因此又有了“天地六合,四面八方”輻聚集合之義。

⑴“汁邡”,始見於《史記。高祖功臣候者年表》,⑵“什方”,見於"史記。留侯世家"後"漢書.張良傳",⑶“汁方”,見於"漢書。地理志",⑷“汁防”,見於"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年表",⑸“?邡”,見於北宋"集韻" ,⑹“zhi邡”,見於明"正字通"。另有戰國銅印作“十汸”,秦磚作“十方”。

一般學者認為什邡地處龍門山麓,江水出高景關大郎廟前始大放,分流十支,“汁”字從水從“十”。“方”之名,則為殷商周初,對別於中原的少數民族“五方雜處”之地,如羌方,鬼方,戎方,朔方之謂。什邡地近冉駹、羌、氐區域,"志"稱“冉駹之墟,羌氐之窟”,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雍齒為“汁方候”列侯國後,從“人”,從“邑”,始為“什邡”。後世延用。

地名看中國之四川:什邡市。

什邡市歷史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雍齒為汁方侯,為列侯國。漢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降為普通縣,名汁方縣,屬益州廣漢郡。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更名為美信縣。東漢初(25年)始名什邡縣。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屬梁州新都郡。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改屬益州廣漢郡。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改名為方亭縣,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併入雒縣。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什邡縣,屬益州成都總管府。唐貞觀元年(627年)改屬劍南西川道,唐垂拱二年(686年)屬漢州,唐天寶元年(742年)屬德陽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復屬漢州,五代前蜀永平二年(912年)更名為通計縣。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恢復什邡縣名,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改屬西川路漢州,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屬益州路漢州,北宋嘉佑四年(1059年)屬成都府路漢州。元朝屬四川行中省成都路漢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屬四川省行省布政使司成都府漢州,次年併入綿竹縣,歷三年復置。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直屬四川省承宣布政使司川西道成都府。1914年屬川西道,1935年屬第13行政督察區。1949年12月屬川西行政公署綿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3年改屬溫江專區,1953年,縣屬新市鄉9.9平方千米劃歸綿竹縣。1956年,原屬廣漢縣三星鄉4個行政村5.6平方千米劃歸什邡縣。1960年1月併入廣漢縣,1963年1月復置。1978年,縣屬靈傑公社0.3平方千米劃歸綿竹縣,原屬綿竹縣的0.1平方千米劃歸什邡縣。1983年初屬成都市,1983年9月劃歸德陽市。1995年10月撤銷什邡縣,設立什邡市,由德陽市代管。

地名看中國之四川:什邡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