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文 | 競核

電競與央視“再續前緣”了。

2003年,非典時期創辦的《電子競技世界》欄目是中國電競人的時代記憶,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間,CCTV發現之旅頻道又推出了一部系列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此前電競行業的視頻內容,或是俱樂部自制,以記錄和宣傳為目的,或是廠商主導,展現遊戲和賽事的影響力,而從國家高度來梳理電子競技的發展,並在國家級媒體播出,可以說是十分罕見的。

“這個片子從17年3月初開始策劃,5月19號開始了第一次拍攝。”CCTV發現之旅頻道節目總監、《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總編導楊定坤透露。

主體內容於2018年9月份拍完,總歷時457天,過程中走訪了中國28個城市和洛杉磯、波士頓等地。

紀錄片拍攝與製作總耗時約2年,2019年3月份基本完成,但實際播出卻要等到2020年。

“真正的困難,是協調播出。”楊定坤說。

電子競技,不只有高手和高光

《電子競技在中國》共6集,目前播出了前兩集。

第一集《不只是遊戲》,主要講電子競技的載體電競遊戲的發展歷程和製作過程,以及在這樣的歷程中,電競相關從業人員對技術和藝術的探索,對社會的貢獻。

第二期《新世紀擂臺》,從Ti7、S7的現場氛圍、內容服務講起,涉及到電競賽事觀看形式、比賽場地的進化,以及新生項目的巡迴賽、高校為單位的高校聯賽、富士康進行的企業杯等不同的賽事業態。

對許多粉絲來說,電競熱血激昂、理想主義的色彩很濃,因此紀錄片前2集沒有對亞運奪金進行渲染的設置引起了一些討論。

楊定坤解釋:“(中國電競)最高光應該就是亞運會的奪金時刻了,很多從業人員和粉絲也會對這個時刻津津樂道。但這個時刻不是空中樓閣,不是理所當然的,是有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紀錄片6集正片之外,還會推出亞運會特輯,“但即使是亞運特輯,也沒有完全講完背後的故事。所以這高光時刻的背後,在正片的前四集裡,也作為一條暗線,每集都有相關的展示。”楊定坤說。

不同於對電競高光時刻純粹的情感宣洩,《電子競技在中國》更多著墨於電競產業總體現狀和發展,從更加理性的角度討論電競對現在的中國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上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這也是〈電子競技在中國〉這個總題目的由來,而不是叫〈電競高手〉或是〈電競高光〉這樣題目的原因。”

紀錄片希望從更大的格局來敘事,遊戲編輯臉總說:“遊戲稱得上是藝術。”

美術、音樂、傳說,甚至談到了人類發展的歷史,這與以往電競題材的視頻內容有著明顯的不同。

與此同時,遊戲本地化團隊、遊戲編輯、英雄策劃、電競裁判、攝影師……它又傳達了個體作為一顆螺絲釘,在中國電競發展中的聲音。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我為什麼選擇電競這個題材?”

“從個人感情來說自己挺喜歡,從職業判斷來說挺有價值,所以就決定了拍這樣的題材。”楊定坤是重慶人,而重慶又是一個與電競淵源頗深的城市。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英雄聯盟》老牌戰隊Snake曾在重慶沐浴著“蛇隊雄起!”的歡呼,《王者榮耀》冬冠隊伍QGhappy也將落地山城。

LPL、WESG等高水平賽事的舉辦,電競小鎮等基礎設置的投入,也讓重慶成為當下中國電競發展的排頭兵。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對楊定坤個人來說,遊戲和電競對自己的成長、生活、娛樂有不少影響。

“我從小經歷了雅達利、紅白機、世嘉、sfc、3do、土星、ps等幾乎所有的主機時代,也經歷了大富翁、仙劍、紅警以及星際、魔獸、cs、dota、LOL、王者榮耀、pubg幾乎所有的電腦和電競時代。”他回憶。

當遊戲愛好者成長為一位紀錄片從業者,兩者的結合就顯得自然順暢。

“我認為紀錄片最大的價值在於紀錄正在發生的事情。而電競正是處於一個正在發生的、而且是高速發展的階段。”

通過《電子競技在中國》的拍攝和製作,楊定坤和他的團隊也對今天的中國電競有了更多切身的體驗和理解。

整個片子令他印象深刻的鏡頭有3個,第三名是IG奪冠后王思聰鼓掌,第二名是S7 RNG被淘汰後,眾將戀戀不捨回看賽場。

“這個鏡頭對每個分集編導來說都很有觸動。我們在現場感受到了那種熱情,還有與勝利擦肩而過的遺憾。”

當遺憾被勝利沖淡,亞運會上因電競升起的國旗,唱起的國歌,就成了楊定坤心中《電子競技在中國》最值得記憶的鏡頭。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這是真正代表國家的榮光。無需多言。”他說。

“沒有采到王思聰是非常大的遺憾”

中國玩家是中國電競發展的親歷者,他們對電競的理解與感情是獨家的,而《電子競技在中國》的角度又與眾不同,由此而來的吐槽和鞭策,使目前紀錄片的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

根據前兩集內容,觀眾的質疑聲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高光選手與幕後故事份量太少,二是特定遊戲份量較多,讓人懷疑對廠商有傾向性。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其實,這種理解角度上的差異是正常的,但從現實角度來看,作為一部在央視播出的紀錄片,必然要對內容作出取捨。

“電競高手”或者“電競高光”的確可以讓“在現場”的玩家重溫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但對認為“電競不就是玩遊戲?”的人來說,如同隔靴搔癢,而他們恰恰是央視的主要受眾。

《電子競技在中國》需要用他們熟悉的方式,去講一個他們不熟悉的故事。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而作為聯合出品方,騰訊在《電子競技在中國》的製作中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策劃拍攝之初,我們和騰訊談好的最重要的條件是,騰訊不干預任何拍攝製作內容。”楊定坤透露。

在他看來,無論從比重還是態度來說,片子都沒有偏向騰訊,對騰訊甚至“大大咧咧”。

比如用“一家中國廠商收購拳頭股份”這樣的解說詞來弱化騰訊,而其他廠商的相關採訪者則明確標註了頭銜。

如果單純以時間長度來分,第一集網易系的時長比重應該是騰訊系的1.5倍。“所以如果只說比重,說騰訊在片中佔最大比重是不準確的。”

但他也承認,紀錄片製作過程中仍然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拍攝對象的對接困難。楊定坤印象最深刻的鏡頭之一,王思聰在S8現場鼓掌的畫面,其實是拳頭賽事方提供的。

“如果要說起中國電競的發展,王思聰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但由於我們實在沒有渠道能聯繫到王校長拍攝,也有一些其他原因。就放棄了他作為一個主要角色的呈現。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

二是重點拍攝對象的拍攝困難。“像〈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紀錄片的拍攝對象絕大多數是普通人,在拍攝的時候會給你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跟拍,配合度比較高。”楊定坤錶示。

但重點選手或是戰隊有很重的工作任務,拍攝時也有很多媒體在同時採訪,“對於我們來說,拍攝的時間和空間就比較有限,這也導致成片中會有一些遺憾的存在。”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不過楊定坤認為:“真正的困難,是協調播出。”他在2018年底就公開透露過片子已進入後期收尾階段,“計劃將於不久之後在央視播出。”

但一等就等了一年,“現在也算有了一個好結果。”

第二集播出後,不同種類遊戲的份量有所增加,玩家們又集結在了一起,片子的好評也在增加。

《電子競技在中國》製片人:遺憾沒采訪到王思聰,會出亞運會特輯

也許對一些人來說,電競題材紀錄片在央視播出、GEF成立這些事件,看起來並沒有亞運奪金、FPX奪冠那麼刺激,但它們卻證明了,中國電競已經不再是被社會主流聲音嗤之以鼻、聞之色變的存在了。

《電子競技在中國》有它的不足,卻也有它的意義,電競又何嘗不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