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三分鐘熱度”,掌握這個方法,輕鬆養成好習慣

上週閨蜜小艾在朋友圈發了條動態“我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言傳身教!”並附上了打卡。還沒到週末又換成了美食和自拍,我揶揄她“言傳身教呢?”,她來一句“你還不知道我嘛,三分鐘熱度呀,沒辦法。”

最近同事大偉迷上了美國大片裡的肌肉男,在辦公室誇下海口,每天健身一小時,做不到在群裡發200的大紅包。第二天晚上,紅包就來了。

擺脫“三分鐘熱度”,掌握這個方法,輕鬆養成好習慣

上面的場景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好像在說自己。其實啊,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表現。因為我們沒有掌握真正有效的方法。

在《微習慣》這本書中,作者斯蒂芬·蓋斯因一個俯臥撐開啟了他的反轉人生,發現了微習慣這個方法。

擺脫“三分鐘熱度”,掌握這個方法,輕鬆養成好習慣

微習慣-小到不可能失敗

微習慣就是習慣經過大幅縮減的版本,然後強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

比如將“閱讀”縮減到“每天看1頁書”的微習慣,將“練字”縮減到“每天練一行字”,將“運動”縮減到“每天一次開合跳”,等等。這些都是將習慣縮減到小到不可能失敗的積極行為

微不足道是微習慣的一個顯著而與眾不同的特點,說它與眾不同,因為不值一提而被我們忽視。

通常我們會跟朋友說我開始運動減肥了,昨天在健身房鍛鍊了半小時呢。你應該不會說我開始運動了,昨天跳了一次開合跳吧。

微習慣為什麼有效

那大家一定很奇怪,這麼不值一提的微習慣可以打敗其他辦法和策略?這麼“微不足道”有用嗎?

01大腦的探秘

研究發現,我們大腦有兩個核心的角色決定著習慣的養成,前額皮層是管理者,有著短期思維和決策,但容易疲勞;基底神經節則會識別和重複模式,但不會思考,前額皮層可以抑制基底神經節。

通俗來講,就是新習慣可以通過前額皮層決定要不要養成,但能持久保持需要基底神經節。前額皮層一旦疲勞了,基底神經節還沒識別和重複到這個動作,可想而知這個習慣以失敗告終

比如我們要養成閱讀的習慣,我們制訂每天閱讀半小時,很容易造成前額皮層疲勞,縮減後變成“每天看1頁書”這種很容易的行為,前額皮層還沒來及疲勞,然後每天重複這動作,基底神經節就能識別到,最後適應並接受這個模式,習慣就養成了。

02簡單易行

萬事開頭難,但是把開始變得簡單易行,接下來便是水到渠成。

微習慣會強迫你邁出第一步,因為這沒有難度,你還會邁出第二步,習慣的養成需要重複,簡單的重複才不會讓人望而卻步

比如我們想寫作,給自己制訂每天寫1000字,開始前我們就會感覺這會不會太難,有這麼多內容可以寫嗎,然後越想越多,遲遲不肯下筆。而我們將這每天寫1000字縮減為每天寫50字,就容易多了,一般兩三句話就能達到目標。

擺脫“三分鐘熱度”,掌握這個方法,輕鬆養成好習慣

03積累的力量——量變引起質變

“微不足道”因為這些在當時看來沒什麼了不起,不能有任何改變,但是從長遠看,一點點小的改變帶來的驚人的變化。

我們知道這樣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正是由於腳下每一步的積累才能到達千里之外。

著名的定律荷花定律,同樣傳達了積累的效果。

一個池子裡的荷花,它每天開放的速度都會是前一天的兩倍,直到第三十天時,就能把一個池子開滿。請問:你知道荷花開了半個池子時是第幾天嗎?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第十五天,其實是第二十九天,也就是說最後一天荷花就從前一天的一半,開滿了整個池子!

詹姆斯·克利爾在《掌控習慣》裡提到微習慣的驚人力量,他認為習慣是自我提高的複利,就像金錢藉助複利倍增一樣,微習慣的效果也會隨著不斷重複而倍增

擺脫“三分鐘熱度”,掌握這個方法,輕鬆養成好習慣

(來自:《掌控習慣》)

微習慣養成步驟

我們已經知道了微習慣的巨大威力,接下來我們只需要5個步驟就能徹底改變。

01挖掘習慣背後的真正原因

這點很重要,要問自己幾個為什麼直到找到養成這個習慣的核心所在因為這決定最終你能不能堅持下去併成功獲得這個習慣。下面我舉兩個例子,相信大家能找到答案。

我想每天閱讀。為什麼?

因為我喜歡閱讀。為什麼?

因為我覺得閱讀能提升我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帶我見識不一樣的世界,沮喪的時候能帶給我力量。為什麼?

因為閱讀是我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我想每天運動。為什麼?

因為我好像太胖了。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覺得我最近變胖了。為什麼?

因為我不想讓他們背後笑話我。

這兩個例子有著明顯的區別,第一個是我清楚知道閱讀的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什麼,第二個完全來源於外部壓力,很有可能到最後內心有“牴觸情緒”而導致不能繼續。

02制訂適合自己的微習慣和計劃

我們可以先將我們想養成的習慣列在紙上:健身、閱讀、寫作、喝水、學英語等等。

001一週彈性計劃

在上述的習慣中,優先選擇一個你想養成的習慣,使用微習慣策略一週時間,然後根據這一週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是否繼續下去。

評估的依據:是否有牴觸情緒?是否很輕鬆地完成?是否可以多增加幾個微習慣一起?最艱難(很累的很忙)的一天是否完成?

002多項微計劃

經過一週的評估,覺得還不錯,可以增加其他微習慣,但建議不要超過3個,雖然很輕鬆但也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具體數量根據每一個微習慣的難度疊加程度。

03記錄完成情況

記錄是習慣養成更具象的表現,清晰地看出我們習慣養成的軌跡。我們可以在記錄本上或手機備忘錄建一個閱讀微習慣文件,寫上2019.8.22看書1頁,然後每天進行記錄。

《微習慣》中提到脫口秀主持人傑瑞·宋飛每天都會寫一些笑話,這個任務完成後在日曆上打一個叉,他知道記錄每天的進度是養成習慣的關鍵。

04平和心態,擺脫高期待

我們一般會有較高的期待值,比如減肥,我們就會天天站在體重秤上看看數字有沒下降,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在此過程中請一定要放低要求,一週或許改變不了什麼,但當我們的大腦將這微習慣做為下意識動作,那我們可以慢慢往上加任務量,比如2個開合跳、3個開合跳,

最重要的是將精力放在堅持的目標上,而不是對任務量抱很大的期待。

05習慣養成的標誌

這一步是在提醒自己要耐心,在真正形成習慣前不能停止,有了以下信號代表已經養成習慣

001沒有牴觸,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變難。

002認同這個行為,可以自信地說“我常常看書”“我經常寫作”。

003無意識行動,不需要考慮要不要做,而是到我看書的時間了,是一個常態化的動作。

已經有以上信號,恭喜你,習慣養成了,終於丟棄了“三分鐘熱度”的束縛

擺脫“三分鐘熱度”,掌握這個方法,輕鬆養成好習慣

羅傑·馮·歐克說過:“一個得不到執行的念頭只會消亡。”再簡單的方法也需要執行,願我們都能早日養成好習慣,精進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