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中華晨宇和周深的唱功有什麼不同?

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中華晨宇和周深的唱功有什麼不同?

按理來說不大好比,二者的差異性實在是太大啦,這種差異性,還不是什麼林俊杰擅長四組,張傑擅長五組。而是相當於一個彈吉他的和一個彈鋼琴的,誰的演奏能力更強,你說難比不難比。

不過硬是要去比較的話,那麼,其實我心裡還是有一個權重的,即是周深更好。因為,周深的整個聲音走向基本上沒有硬傷存在,你可以說他存在短板,比如缺胸聲,缺力度,沒有應該有的攻擊性,但是,就他所展示給我們的聲音來看,不敢說無缺,卻已是無瑕。

聽他唱歌,聽他對於聲音的控制,實在是令人感到放心,絕對不會出現故障,該松的肌肉鬆,該通暢的聲道通暢,是一件完善的,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以下是我前些天在微博上評價周深唱功的文字:

2014年夏天,周深初次登上中國好聲音舞臺,憑藉一曲《歡顏》初出茅廬。記得當時讀到一篇樂評,大意是周深虛空幽暗,雌雄莫辨的聲音屬性,使得他Vocal技術運用,既沒有辦法做到男聲的攻擊性,也沒有辦法做到女聲的靈活性,並不是一種理想的發聲狀態。

多年以來,我也一直這樣認為,聲樂性別,非男既女,哪有中間地帶可言。這般根深蒂固的觀念發生轉變,應該是在去年,我忽然意識到,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人類的兩性屬性去定義聲音的美學屬性。既不像男聲,也不像女聲,又有什麼關係,最重要的是,這個聲音,本身就是美的。

我曾經多次強調,絕大多數人類對於美的固有認知,並不會與技術相互矛盾,相反,美本身便是技術組成的結晶,沒有技術,美便會煙消雲散。周深的技術當然是極好的,對於混聲的使用,已經突破了傳統學術定義的男聲換聲點。

通過對於周深說話時聲音的觀測,我們發現,相較於正常男聲來說,依然更為纖細輕薄。但是,聲壓顯然是要比唱歌時更強,尤其是當音高跨越Gb4以後,該壓縮還是會壓縮,已經不再雌雄莫辨,常規意義上的薄嗓子罷了。可是,當週深唱歌的時候,音色便會更為輕薄,以至於完全消除Gb4這個所謂的男聲換聲點或壓縮點,這就是精深的邊緣振動技術,以及高位置技術,施予的結果。

我至今還從來沒有聽到過周深以外,哪位男歌手能夠這樣去操作聲音,即是使用混聲,並且徹底消除掉換聲點。注意,我所強調的徹底消除換聲點,並非是中低音區與高音區的無縫連接,而是從中低音音區跨越到高音區的時候,完全察覺不到那個壓縮的動作。

擁有這樣子強大且又獨特的技術底蘊,致使周深的聲音極為唯美動人,彷彿森林裡的精靈,已經形成自己特有的美學體系。這首《雪落下的聲音》,是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的一首歌曲,卻讓周深唱得餘音繞樑,得到了昇華,上一次給我同樣感覺的,還是李健《等你下課》呢。

(批註:近些年以來,一些樂評人曲解了聲壓的物理定義,所以,上文談到周深說話時的聲音,比他唱歌時的聲音,聲壓更強,或許會讓許多人誤解。聲壓,於聲樂領域,既不是褒義詞,也不是貶義詞,它具體泛指聲音強度與集中度的結合。從嗓音機理上來說,即是聲帶高度繃緊的結果,聲帶繃得越是緊緻,聲壓也就越強。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一個音C5,男聲來唱會讓人覺得很高,女聲來唱則會讓人覺得稀鬆平常,感覺就像是中音,這便是因為,男聲唱C5的時候,聲帶繃得極為緊緻,聲壓更強。女聲唱C5的時候,通常都不必怎麼壓縮,正常閉合即可。)


華晨宇呢,唱得也不錯,可是,在他所展示出來的聲音裡,硬傷就比較多啦。他擁有非常強大的壓縮技術,F4以後,直至Bb4,聲音裡邊蘊藏的那個金屬芯,實在是穿透耳膜。

不過,他的整個聲音走向比較僵硬,缺少對於輕重感的精準拿捏,以及一系列修飾技巧,所以,自然聲區往往比較缺少層次感。

最大的問題當然還是當音域持續在Bb4以上的時候,喉頭太高,喉嚨太緊,有時候更是喜歡硬懟,放大發聲點。放大發聲點是華晨宇有意為之的錯誤的發聲意識,只要他願意,還是可以將其縮小。可是,喉頭高以及喉嚨緊的這個毛病,以他目前的能力,我認為就沒有辦法控制好啦,就我聽過的他的現場來說,持續的高音輸出,沒有一個不處在失衡的狀態之下。

即便如此,他依然算是優秀的歌手,畢竟,他對於聲音技術的運用,實際上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級的地步,接下來需要去做的就是如何精化這些高級技術,以及減少消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