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兩輪電動車裂變:發展“換擋”,品牌分化,新消費到來!

這次疫情對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將是史無前例的。如果說,2003年非典疫情的出現是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崛起與市場爆發的契機,那麼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發生卻將加速整個電動兩輪車行業的大洗牌、市場的大變局。

從當下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的現狀來看,整車企業從2009年頂峰時期3600多家,下降到目前活躍度高的不到400家;年產量從2013年的3695萬輛,之後持續下坡,造成近五年的平均年產量徘徊在3000萬輛上下,但社會保有量卻穩定在2.5億輛左右。2020年出現的全球性疫情爆發,對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和消費市場正在或已經發生的變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催化作用,行業發展“換擋”已經悄然到來。

疫情催生兩輪電動車裂變:發展“換擋”,品牌分化,新消費到來!

2020年出現的全球性疫情爆發,對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和消費市場正在或已經發生的變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催化作


遭疫情重創,今年我國電動車製造與消費出現了逆行,而一旦疫情結束,市場將迎來報復性恢復與增長。

目前,我國電動兩輪車國內增量消費已趨於減緩。儘管國內剛性存量消費十分的龐大,但截止到今日還未解除的疫情警報已經對我國電動兩輪車的消費造成衝擊。從今年1月下旬至3月初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全國幾乎所有的線下門店被迫關門;生產企業全產業鏈處於停工狀態,今年一季度產銷量下降已成定局。

雖然新冠病毒疫情尚未宣佈結束,但政策對企業復工已經大開綠燈。截止到發稿,包括小牛在內的整車企業已經早早開工,並利用自身資金、市場、管理等綜合優勢,率先打通產業鏈,生產秩序迅速進入正常軌道,產能已經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最佳狀態。但部分企業由於資金短缺,供應商不確定,招工難等因素疊加而被趨於邊緣化。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國內疫情消失並進入到全面復工生產和學校全面開課,國內電動兩輪車市場將會出現報復性彌補一度留下的需求缺口的機遇,預計全年市場銷量會達到或超過去年的水平;尤其是全球疫情結束之後,歐美等諸多發達國家的市場將複製2003年非典期間中國式的消費走勢,包括小牛在內的一批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大受歡迎的中國兩輪電動車廠家將獲得更多的出口訂單。


疫情催生兩輪電動車裂變:發展“換擋”,品牌分化,新消費到來!

在經濟下行重壓之下,各地政策將會出現電動兩輪車利好。

經歷了20多年的粗放式發展,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自去年4月15日開始開啟了新國標新時代。新國標對整車限重、行駛限速、電池標配、電機功率限制和騎行功能強化等核心技術指標做了強制性規定,促使市場消費進入到細分化、規範化和規格化階段。政府對小牛電動這樣的科技含量高、產品市場暢銷的優勢企業將會給予更多的政策性利好。可以預見,未來的電動兩輪車產業,將是強者恆強,推動並加快轉型與升級。新一輪的發展已經到來。

疫情驅動電動兩輪車新消費的到來,它如同催化劑讓市場走得更遠。

目前,防疫的持久性已然大大改變了我國許多企業的運行模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辦公不再侷限於聚集性場所,同時人們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依賴性也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包括電動兩輪車在內的個人通勤工具更受青睞。

電動兩輪車新消費在疫情之後將會給行業帶來驚喜。新消費的驅動力在於新國標強制性規定,使得低層次產品沒有了政策的生存空間,高中低多元化的市場消費結構遭到顛覆,取而代之的是符合新國標要求的中高端產品將成為未來新消費的主流;經過多年的磨練,行業之間的競爭推動企業的優勝劣汰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更好的產品在不斷出現,但企業之間的分化在加深,差距在拉大;更成熟的消費對產品無論是外觀款式還是內在性能的認識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消費者越來越聰明且要求越來越高,從產品體驗到產品文化的需求都在不斷地演變與昇華,像小牛電動一樣不僅有鮮明產品標籤,更有粉絲基礎的品牌將會在這股新消費大潮中成為受益者。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截止到目前行業絕大多數的企業在鉛酸電池電動兩輪車製造上形成慣性,而在智能鋰電高端化研發和市場推廣上顯得遲緩滯後,顯然與在智能鋰電電動兩輪車上耕耘多年並保持強勢地位的小牛電動形成一定的差距。但是,行業對疫情之後形成的新消費市場已經形成共識,更多的企業將會不遺餘力地加大投入,由此加快推進電動兩輪車新消費的進程。

電動兩輪車的新消費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徵:

一是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對高端電動車的市場需求將擴大,智能化鋰電車市場將增長二至三成。近幾年來,電動兩輪車企業都在努力向高端化發力,諸如雅迪等品牌也在高端車品類裡不斷加大營銷宣傳,但並沒有改變年輕人以小牛電動為高端化典型的認知,特別是互聯網一族把小牛電動視為集高端化、智能化、鋰電化和個性化為一體的突出代表。為什麼年輕人會對小牛電動情有獨鍾?一直以來,小牛電動從款型設計到細節打磨,從鋰電池高端化選配到整個電控系統的智能化集成,都切中年輕用戶的產品訴求,從而獲得了更多追求高端化年輕人的歡迎。未來1-3年,國內電動兩輪車消費市場,高端電動兩輪車所佔的比例將從目前不到5%上升到20-30%。

二是新能源鋰電池被更多的消費者所認可,今年預計替代鉛酸電池二成以上。北上廣深杭等大城市,地方管理對電動兩輪車有較為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使得符合新國標要求的以鋰電池作動力的輕量化電動兩輪車備受追捧。據預測,消費者在新國標的強制性規定之下,主動或被動接受使得今年鋰電電動兩輪車市場將會出現同比20%-25%的增長。而國內一直專業從事智能鋰電電動兩輪車的小牛電動,對近幾年才開始進入鋰電電動的企業形成絕對的領先優勢,這種優勢隨著小牛電動加大研發投入而擴大。

三是機械結構精細與智能化系統完善的車型備受消費者青睞,成為了市場的增量消費。長期以來形成的電動兩輪車從外觀款型的競爭,轉變為當下的以機械結構與智能一體化為主的內外品質和性能的競爭。競爭推動了行業的進步,也讓更多的消費者從中受益,並不斷擴大新的消費群體。小牛電動在推動電動兩輪車機械結構精細合理以及提升電控系統智能化上付出的艱辛努力,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專業級消費者的認同與喜愛。先進的導航、定位和跟蹤以及電控部件檢測、糾正和防盜等智能化功能,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小牛電動不僅僅具有駕駛和操控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更有出眾齊全的電控智能系統,這在小牛電動的網評中得到詮釋。

四是通勤功能為主的消費群體比例將進一步上升。這一部分群體目前使用的電動兩輪車仍以鉛酸電池為主。但是在未來幾年,鋰電池替代鉛酸電池已經是大趨勢。其中大量的中學生、大學生成為消費智能鋰電電動兩輪車的主力軍。據調查,經濟發達城市的中學生、大學生購買智能鋰電電動車的比例在不斷增加,而小牛電動等互聯網屬性強,辨識度高的產品,在市場上成為購買首選。


疫情催生兩輪電動車裂變:發展“換擋”,品牌分化,新消費到來!

電動兩輪車產業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迎來了大變局大變化。

可以預計,2020年行業大洗牌將更加的猛烈,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以小牛電動、雅迪、新日等為代表的一線品牌將會在疫情結束前後展開一系列的大動作,推動行業進一步的整合、市場的規範與發展。而在駕馭互聯網營銷遊刃有餘,線上與線下已經實現高度融合的小牛電動,在研發與製造高端智能鋰電兩輪車上將不遺餘力,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