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武漢“非常”與“日常”


英雄城市:武漢“非常”與“日常”


3月24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自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封城”兩個多月的武漢,終於迎來了“解封”的訊號。近幾天當地媒體報道,武漢市無疫情小區佔比超90%、無疫情社區內商業設施限時開放、人員恢復社區內活動等,“非常”時期長達一個多月的社區封閉式管理,似乎也逐漸迴歸“日常”。

  2月11日凌晨,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求武漢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有的小區門口拉起了警戒線,或是堆滿由各色共享單車搭成的臨時路障。一些社區則規定每戶每3天可派一人出門採購。

  此後,武漢社區封閉管理多次升級。

  2月16日,在武昌區民生社區,趁著雪後的陽光,居民們來到社區內的露天菜市,選購7元一斤的黃瓜、8元一斤的西紅柿、或者兩三元一斤的大白菜、藜蒿。隔壁街上,由市屬事業單位下沉幹部組成的小隊全副武裝,穿著白色的防護服,對街道的牆面、地面進行定時消殺。沒過幾天,黃色的塑料圍擋被運進社區,在各家商鋪門前一路排開,居民購物的渠道變少了。此後,市內所有社區都被金屬或塑料的防疫圍欄重重包圍,再後來,圍欄外纏上了鐵絲,社區只留一個出入口,人員出入一律測溫、登記,禁止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

  一些居民站出來,成了走街串巷的志願者。51歲的餘大姐當上社區志願者後,把她租住的小區比作“幼兒園”。這裡老年居民佔六成,還有不少獨居、孤寡老人。無法出門的日子裡,他們不像年輕人一樣可以通過網絡獲得信息、娛樂和物資,對商品價格也更敏感。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要像幼兒園老師,一次次耐心提醒他們戴上不習慣戴的口罩、不要在院子裡扎堆聊天;也要像親人一樣,耐心回應他們不分時段用座機打來的諮詢電話,幫忙爭取數量有限的“愛心菜”、低於市價的儲備肉,還要在超市半空的貨架上找到居民指定的柴米油鹽。有志願者說,藉著給老人買菜的機會,她第一次分清了茼蒿和藜蒿。

  封閉帶來的壓力也在堆積。“再不解封,火神山、雷神山都得改成精神病醫院。”一位老年居民打趣道。不能出門的一個月裡,外面發生了很多事。家住江漢區的曹大爺,從電話裡才得知身在武昌的哥哥因新冠肺炎去世、全家或住院或隔離的消息。

  武漢的氣溫逐漸爬升到20攝氏度,梅花、迎春花和櫻花陸續開放。隨著疫情相關數據好轉,無疫情小區的居民可以下樓散步了,小區內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店、藥店、小菜場等也陸續開張營業。堵在路口的圍擋被人悄悄挪開一道口子,可供一人側身通過。黃色的塑料圍擋上寫滿了商販們的電話,方便有需要的市民,也盡力挽救受疫情影響的生意。

  在江漢區大董社區,90歲的黃奶奶前兩天從社區分到了活魚,打算做成魚乾。剛把切好的魚塊擺好,她就開始織毛衣。黃奶奶和聾啞的女兒住在一起,她腿腳不靈便,小區封閉後哪裡也沒去,每天坐在家門口織毛衣,已經給女兒織了一件,手上的這件也完成了大半。黃奶奶說,毛衣織完的那天,說不定大家就可以走出社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