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錢包被凍結 欠費業主“乖乖”補交物業費

“法官,我已經把錢交了,請您儘快把我的微信賬戶解凍了吧,這幾天的資金流水都在裡面……” 微信聊天對話框那頭,被執行人萬某語氣顯得十分焦急。3月21日,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通過“線上”凍結萬某的微信錢包及支付寶賬戶,成功執結這起支付令案件。

微信錢包被凍結 欠費業主“乖乖”補交物業費


2017年,申請人某物業公司與被申請人萬某就鄭州某小區的一套130㎡的房屋簽訂了一份物業管理服務合同,合同中對物業管理費收取標準、違約責任、合同期限及雙方義務等內容進行了約定。

然而自2017年7月起,萬某開始拒絕繳納物業費。某物業公司曾多次以張貼催款通知等方式向萬某催繳物業費,但萬某均不予理睬。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020年1月,某物業公司向惠濟區法院申請支付令,督促萬某等業主儘快繳納相關物業費用。

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欠費的業主在收到支付令後,必須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內清償債務,如果對物業公司提供的服務存在疑問,應當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法院會反饋給物業公司並協調解決。然而15天過去了,萬某既未向法院提出異議,又繼續拒不履行繳費義務,物業公司便向惠濟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後,執行法官向萬某送達了執行通知書、財產報告令等法律文書,並耐心與萬某溝通,敦促其主動履行。然而萬某依舊百般推脫、遲遲不肯履行。3月20日,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執行法官在進行線上查控時,發現被執行人萬某微信錢包及支付寶賬戶內有餘額,遂立即進行了凍結。

得知自己的微信錢包等賬戶被凍結後,萬某很快聯繫了執行法官。在隨後的溝通中,法官再次對萬某進行了耐心的釋法明理,同時也嚴肅告知其,如繼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將會面臨被列入失信“黑名單”等一系列信用懲戒,這也將對其今後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為了幾千塊的物業費,讓自己成了人人喊打的‘老賴’,真是面上無光啊……”在法官的勸說下,萬某的態度有所鬆動,並於次日付清了所欠的物業費,案件得以順利執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