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矜持之美,領略光陰如課……“熊貓家園、大美青川”許你一日三秋,半世閒雲

廣元文廣旅 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帶你發現廣元每個角落的美麗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青川矜持之美”系列之一:光陰課

唯有仁心智者,配得起一川靈性;便憑潛心篤行,方不負滿地傳奇。

山水史冊如記,你來啟蒙。老先生騎鶴而至,一碗茶,三炷香,雲下開課,把你鎮住了。

你聽講,由此知道,中國中西部交接地帶,岷山山系龍門山北段,白龍江下游,有一處生態秘境,“清清之川,謂之青川”。這裡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生態路上春風浩蕩,“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縣”正在迎面而來。陰平古道放輕腳步,戰國木牘暗藏玄機,童年山水唐家河,老家心意大熊貓……喊一聲,該回去了,時光慢下來,清風明月如洗……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幸好你來。

你是幸好的那一個,你成為你今生值得打開的修行之旅,“熊貓家園、大美青川”許你一日三秋,半世閒雲。

老先生看著你。

別說話。陰平古道緩行民間,商隊不急著趕往下一站過夜,那些茶葉,棉花,鐵器,飽滿沉著,火把照見馬蹄,跟磨坊裡一樣悠閒。大部分時間,歷史在這裡氣定神閒,西域,巴蜀,像兩個青瓜,結在歲月的藤上。沿途的山水,得以保留天然和率性,暗處有無數的眼睛發出亮光,宛如頭頂的星辰。紅石河靜靜流淌,歲月光滑如玉,誰洗誰不重要。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總有人徐步古道,露珠從左腳換到右腳,在布鞋或是草鞋上掛著,欲滴未滴。向北過摩天嶺,已是隴上心情,往南出青溪,看見雄關如劍,便知劍門蜀道卻是官道,吵得很。

不如回去。你願意聽老先生吟誦。你願意青竹江風平浪靜,水羞沙白,臨江有女子吟詩搗衣,摘桑喂蠶,借一個黃昏虛度,偷偷生些愛意,任此生,已不冤枉。

民心養著古道,古道留住山水,山水衍生故事。你發現,陰平古道也有吵的時候。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三國攤上多事之秋,陰平古道和青溪古城躲不開驚擾,在馬蹄下奔突了數日,一看,不過如此,便又恢復了往昔氣度,走貨的走貨,弄田的弄田,炊煙散淡,鳥鳴稠稚,天下本無事,該幹啥幹啥。慢慢來。

就算鄧艾大軍自摩天嶺“裹氈推轉而下”,蜀國都冒冷汗了,唐家河也不急,樹枝藤蔓一勾,一掛,密林深谷一盤,一繞,從容放過殘兵瘸馬去打青溪。青溪也是個不慌不忙的,遇到了,城頭靜悄悄的,旗角在風裡半展,竟把鄧艾嚇退,逼入“落衣溝”迂迴以至平武江油關。想那時,鄧大將軍頓首馬鬃關,回望陰平一路、青溪一地,是否有頓悟?

何必急著去投奔宿命。老先生並不急於說出結論。

慢是一種力量,悟是一種智慧。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唐家河的慧根在大熊貓。陪大熊貓說話,交流,需要歷史的耐心,山水的思維,神性的經言。你知道,70萬年過去了,第四紀冰川期過去了,大遷徙過去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過去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過去了,大熊貓還在唐家河走貓步,練太極,留下基因密碼,隱士一般,慢得優雅,慢出禪意,彷彿活在時間之外。你看,人家哲人大師作派,都懶得理你。

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核心地帶,唐家河是大熊貓、扭角羚、綠尾紅雉、毛冠鹿的清修聖地,也是珙桐、連香樹、水青樹的下午茶光陰,11種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3000餘個生物種群都學大熊貓,活成不老的神話。

哲理都是慢的,不像你我,趕時間,跑過去便是一生。

幸好你來,我們有機會慢下來,好好愛空氣、山水和生命,擁抱自己的、萬物的靈魂。老先生戒尺高舉,始終不見落下,——他也在等一個細節過渡。

你觸摸木牘正反面那些古老文字,感受光陰帶著體溫的遊走。落木蕭蕭,滴水隱隱,有張弛,得遇見。

青川戰國木牘沉睡2000多年才醒過來,偶然中有些隨緣的意思。緣分往往是遲到的。郝家坪“木牘之光”,把中國隸書的起源回推到戰國中後期,美麗的錯誤走快了,得等一下慢的那個。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你願意相信,火堆旁,那把明亮的刻刀,握在一個年輕人手裡,刀尖緩緩進入木頭,細小卷曲的刨花開出蝴蝶的心情,木質的香味很久才嬰兒一樣降臨,終究瀰漫。那些凹陷的筆畫多像井田裡的禾苗,禾苗一樣行走,歇息的人形。你聽見金屬的聲音炊煙一樣繚繞,農事,水利,交通,法度,這些與黎民百姓息息相關的鮮活諺語,沿著廟堂到原野的田埂小跑,一來,一去,四季五行就都有了,流動成源頭活水了。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你發現,還有一件金屬指出了白龍江和嘉陵江的往事。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公元1987年9月,九年相邦呂不韋戈在白龍江邊悄然頂開秦朝的泥土,青銅的光芒首先照亮了“成都”。這是迄今發現最早有明確紀年、銘刻“成都”二字的實物資料,也可能是呂不韋在世所見的最後一件呂不韋戈,兵器鑄成的第二年即秦王政十年,呂不韋絕唱而去,歸於塵。

白龍江出青川至廣元,與嘉陵江匯流,經長江入海,呂不韋戈用一道閃電輝映天府之國,給後世留下的思考,不僅在於江河文明。在青川,那件精美絕世的禮物是用心的,儼然一聲呼喊,在成都平原悠揚迴轉……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你也是用心的。執念如此,緣來如此,參透天地間兩眼墨色,一軸工筆,需要很多時間悟。

悟是一門慢功課。老先生說,比如:

青川何以偷心攝魂,你一日入定,大半生走不出去?

发现矜持之美,领略光阴如课……“熊猫家园、大美青川”许你一日三秋,半世闲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