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沙發上的“在線治癒”

“歐洲人在沙發上體驗文化”,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稱,歐洲國家因疫情關閉劇院、取消文化戲劇節後,文化並未消失,而是在歐洲人的客廳中活躍起來,成為一種治癒方式。


作為“文化的季節”,全球眾多藝術展、書展每年都在春季舉辦。歐洲最大的文學節之一、德國科隆文學節原定於3月11日至21日舉行,因疫情在最後一刻宣佈取消。該文學節主辦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管是作家還是讀者,取消文學節心裡都不甘心,但大家都理解這一最終決定。”在此之前,原定3月12日至15日舉行的萊比錫書展也宣佈取消,意大利博洛尼亞、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地多個書展也接連取消。
3月23日,英國文學獎“拉斯伯恩斯對開本獎”首次改在線上舉辦。三大戲劇節也作出艱難決定:原定於5月1日至5月17日期間舉辦的德國柏林戲劇節取消,原定於8月7日至31日的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推遲,計劃於7月3日至23日舉辦的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暫不取消,但仍待定。
與此同時,歐洲掀起一股“免費文化消費熱”。亞馬遜網上書城提供了6萬多本可供免費閱讀的電子書,英國劍橋出版社也提供700本書籍的網上閱讀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向用戶開放其圖書館,提供全世界不同國家的地圖、歷史圖像、文件、書籍和電影等電子資料。在德國,柏林愛樂樂團已開設數字音樂廳(圖②),柏林國立歌劇院、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都以無觀眾進場的“雲演出”方式進行網絡直播。每天下午6時,柏林邵賓納劇院還會請演員直播即興表演、朗讀、演唱等節目。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意大利,該國圖書銷售額本來在去年實現了自2010年來的首次增長,如今卻遭遇重擊。“要從新冠病毒危機中崛起,意大利不能沒有書籍和讀者”,意大利出版商協會主席列維如此表示。為此,意大利給年滿18歲的年輕人提供書籍等贈品,同時促進書籍消費。
法國主張“雖然疫情肆虐,但不能讓文藝退出生活”。自3月17日起,巴黎歌劇院將7部歌劇、芭蕾舞劇免費放在劇院官網和Culturebox網上,包括《曼儂》《唐璜》《天鵝湖》《塞維利亞的理髮師》《浪漫夜曲》和《卡門》等,每部劇在線播放6天,有觀點認為這或許能讓陽春白雪的藝術從線上深入民眾。盧浮宮和凡爾賽宮也在網上開通虛擬觀光,法國收費電視頻道Canal +在疫情期間免費開放電影、電視劇、青少兒及紀錄片4個頻道,《世界報》《費加羅報》等媒體全面開放疫情專題報道,提供更多免費閱讀。法國Open Culture文化網站還提供上千部電影、大學在線課程、48種語言網課、有聲讀物等,豐富隔離在家的學生生活。
“新冠病毒正在改變歐洲文化現狀。”德國洪堡大學文化學者斯朵克爾告訴記者,疫情給歐洲文化機構一次虛擬展示的練兵機會,加快“現場文化”向“線上文化”轉移——線上演出、書展、頒獎等成為主流文化活動模式,“這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新市場。從現在開始,各領域文化機構應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