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藝術特色非常卓越的一首詩,有景、有情、有理

張旭(約685年—約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唐代著名書法家,性好酒,世稱張顛,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杜甫在《酒中八仙歌》描寫他:“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他的草書被稱為張草,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被唐文宗詔定為“三絕”,在書法史上也與懷素的草書並駕齊驅,堪稱聖手。


張旭藝術特色非常卓越的一首詩,有景、有情、有理


張旭不光擅草書,詩亦別具一格,尤以絕句勝,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張旭雖然詩作不多,但偶爾吟詠便能傳誦不衰,比如這首《山中留客》就具有非常卓越的藝術特色。

《山中留客》——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從詩題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張旭隱居山中時的留客贈友之作。蘇州境內有天平山,峰奇石秀,林茂泉清,是名勝地。張旭可能就隱於天平山,冬天剛走,春天就迫不及待的趕回來給山林換上碧綠春裝,一切的陰霾都融化在這暖暖的春光裡,山林中的一切又變的生機勃勃,光彩煥發,爭奇鬥豔。


張旭藝術特色非常卓越的一首詩,有景、有情、有理


在這樣愜意的春日裡,有客人來訪,自然免不了詩酒盤桓,在春光明媚之中欣賞了山容泉韻,花樹滋芬,傾聽了百鳥鳴春,萬物萌動,可說極得悅目賞心之樂。可是山中氣候多變,在這樣的春日裡也免不了輕陰驟起,客人見此,恐陰雨將至,便準備向張旭告辭。


張旭藝術特色非常卓越的一首詩,有景、有情、有理


可張旭似乎意猶未盡,還想留著客人多多遊玩一會,便對客人講到:“面對著這美不勝收的景緻,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雲就打算回去呢?我久居山中,知這山中的景色變幻多端,你還未欣賞到另一種奇景呢?就算晴空明澈而無雨,但是深山的雲霧溟濛,可那空山幽谷,雲煙縹緲,水汽濛濛,露濃花葉,也會沾溼衣服的,既如此,我們何不去到雲深霧重之處,感受那雲霧沾衣的樂趣,如此美景,怎可怯而不留呢”。


張旭藝術特色非常卓越的一首詩,有景、有情、有理


張旭以“入雲深處”四字激起客人好奇心想去探尋一種特定的景色,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之瑰麗奇景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否則就如裴迪寫的“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裴迪也描寫過山色與雲氣:“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華子崗》),可與“入雲深處亦沾衣”媲美。


張旭藝術特色非常卓越的一首詩,有景、有情、有理


張旭是一個勤於觀察客觀事物的人,並將之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其書法如此,寫詩亦是如此,能以清新、形象的語言美表現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畫境。這首詩描繪了生活中一個尋常的生活情景——“留客”,詩人卻能夠通過寥寥二十八個字將美景與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有景、有情、有理,將這件“小事”寫的曲折跌宕,耐人尋味,同時也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世界如此美好,天地萬物都展現著美好的姿態。但是不要因為一點挫折便覺得受挫,喪失信心。你看,就算是萬事如常,也會有看不見的矛盾會使你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