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博物館 細品河洛文化

“不出家門,用手機看直播,就像請了個專家講解,感覺數千年河洛文明盡收眼底。”近日,歷史文化愛好者羅宋向多個朋友推薦洛陽博物館的線上直播活動,已然成為該博物館的“鐵粉”。

  為防止疫情蔓延,從1月底至3月中旬我市各博物館暫時閉館。為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洛陽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龍門石窟景區等紛紛推出線上活動,讓文物主動“走進”直播間。直觀的參觀體驗,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粉絲”。

  網絡直播,開啟“雲遊學”新體驗

  “媽媽,這根象牙真長呀!”3月21日,7歲的鄭州女孩鑫鑫和媽媽一起用電腦回看洛陽博物館3月10日的網絡直播,僅僅3分鐘,就被“河洛文明展”第一展廳內的古菱齒象化石震驚了。

  鑫鑫感興趣的大象化石,1994年出土於南昌路中亞大飯店工地,復原後長5.7米、高2.8米,兩根門齒粗壯,生活在距今3萬年到5萬年前更新世晚期的早期階段。

  遠古時期的洛陽地區,森林茂密,溫暖溼潤,原野肥沃,很適宜大象生存。河南省的簡稱“豫”字,就是從“一人牽一象”演化而來的。

  直播繼續進行,在“河洛文明展”第一展廳,鑫鑫還看到了小口尖底瓶、伊川缸、彩陶罐、陶火種器、黑陶豆等黃河中下游地區各種史前文化類型的文物。它們真實而具體地記載了黃河文化、河洛文化的演進歷程。

  “學校老師推薦家長帶孩子看一看,領略黃河流域的燦爛文明。”鑫鑫的媽媽鄭女士說,藉助專業講解,孩子得以與文物面對面“互動”,這種“雲遊學”體驗比在現場觀展還要強好幾倍。

  從2月底至今,洛陽博物館舉行的2場網絡直播活動累計播放量已近百萬次。如果您也感興趣,在手機上打開“沃視頻”“愛奇藝”“鬥魚”“虎牙”APP,搜索“聯通5G文旅”,即可觀看回放。

  線上互動,打開河洛文化傳播“新窗口”

  “二里頭真是名不虛傳!”“講解員講得太好了。”……2月26日至2月28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與中國聯通合作,進行了3場5G文旅互動直播。“赫赫夏都”“鼎盛中華”“璋顯中國”等館內展覽,通過沃視頻、虎牙、快手、鬥魚等平臺,展現在觀眾面前,迎來“贊聲”一片。3場直播累計時長120分鐘,收看觀眾達40萬人次。

  2月22日,騰訊看點與世界文化遺產、5A級旅遊景區龍門石窟攜手開啟線上直播,資深導遊和女主播通過鏡頭帶網友領略千年洞窟的風采,一場直播吸引了38.4萬人次觀眾在線觀看。

  直播中,導遊馬丁為觀眾詳細講解龍門石窟的歷史背景和佛教文化內涵。網友通過彈幕紛紛“互動”:“不用排隊,免費聽講解,太棒了。”“聽到了文物的前世今生。”……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線上活動,讓文物珍品突破空間限制展現在觀眾面前,打開了河洛文化傳播的“新窗口”,無疑是博物館數字化的有益探索。

  今年,更多“實體數字”博物館將建成

  近年,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我市加快博物館、文物景區的數字化、智慧化建設,讓文物“開口說話”,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

  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2020年,我市將建成一批“實體數字”博物館,重點實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逐步實施洛陽民俗博物館館藏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展示、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展示、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數字化保護展示利用與互聯網交互性社教應用等數字化項目,通過科技手段,助力文物“活”起來,讓公眾和文物“親密接觸”,提升參觀體驗,讓博物館真正走到大眾身邊。

(洛陽日報 記者 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