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隨著電影業持續受到新冠病毒蔓延的影響,各大電影節已經開始採取應對措施,而且電影院也被認為是病毒傳播的溫床。今天看到的消息上,美國的確診人數已經成為全球之首,讓人不得不感到事態越來越嚴重。線上觀影,可能不光是中國人的選擇了,可能在短期內也是外國友人的最佳選擇。

毋庸置疑,流媒體正在電影業中扮演著比之前更加重要的角色,平臺將如何佈局滿足人們的需求,也讓人十分期待。Netflix並沒有重新規劃他們的策略,但是流媒體三月的排期卻有不少值得期待的佳作等著你細細品品。

下面就是2020年3月Netflix的七部新上架作品。

《飢餓站臺》(2020)

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Netflix的觸角伸到了伯爾尼!Galder Gaztelu-Urrutia這部寓言恐怖片在去年的多倫多影展和奇幻電影節上收穫頗豐,完整揭示了民主社會主義的本質。“飢餓站臺”設定在了一座上百層高的單調混凝土監獄中,犯人在剛開始的每個月,都會被隨機地安排在不同的樓層。

但是問題在於,監獄每天只提供一頓自助餐,而且是從頂樓開始到底層的。如果上層的人只吃自己需要的食物,那麼肯定是能夠維持所有人生計的。但是,基於人類歷史所展現出來的本質,肯定不是這樣的。野性、人吃人,甚至是殘殺事件接連發生。隱喻性十分強烈!將這個想法發展成如此恐怖的新維度,特別是,有個像耶穌一樣的犯人Goreng,在試圖破壞這個系統時,遇到的各種麻煩,令電影看上去巧妙、痛心甚至是狡猾的。

《每個人的每件事》(2019)


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每個人的每件事》,片如其名,十分情緒搖滾,也是結尾帶反轉饒舌——很難定義類型。它是一個即將離世不願傷害他人的饒舌歌手的安魂曲。故事無非是一夜成名的熟悉橋段和糜爛情節,儘管大約在2017年時,網絡上就有這樣的高密度語言以及雙刃劍般的社會媒體的研究,但這電影仍是人們情願畫地為牢的工具。

最讓人消沉(也是最直接的)是,紀錄片中關於Lil Peep的流星般崛起和慘烈的逝去是“模糊嘻哈”的真實寫照,好像是將Soundcloud帶到了現實世界,正如巴斯特·基頓打開了《福爾摩斯二世》的第四面牆時,所創造出的 “怎麼會發生這種事”般的魔法。就好像這部電影的主題一樣,唯美,炫目,又難以接受火花熄滅。

《制勝一擊》(2012)


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2012年的《制勝一擊》找到了風格多變的開拓者史蒂文·索德伯格來一場大銀幕的嘗試,結果自然和你想象的好萊塢動作電影截然不同。

索德伯格擔任動作片導演,而綜合格鬥運動員吉娜·卡拉諾變成了一位武藝精湛的間諜,向世人展示了一部動作片也可以既讓人血脈膨脹又給人帶來視覺享受。電影不是什麼雙面間諜的複雜故事,也沒有創造一個魅力十足的角色來吸引觀眾(索德伯格將卡拉諾當作沉默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樣的存在)。相反,這部美國電影裡的低保真即興重複段落,是索德伯格拍攝卡拉諾的強大動作優勢完成的簡單粗暴的電影製作方式。普通大小的酒店房間,一間路邊小飯店,一片雪地和空無一人的海灘,都成為了電影裡緊要關頭時的重要場景,這無關規格,只關技巧(攝影技巧和格鬥技巧)。

《殘疾營地》(2020)


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聖丹斯最受觀眾歡迎獎的獲獎作品,同樣也是奧巴馬的高地製作公司的第二部紀錄片(上一部作品是奧斯卡金像獎獲獎作品《美國工廠》),《殘疾營地》絕對2020年不得不看的紀錄片之一。

20世紀70年代解散的一個殘疾青少年夏令營,耶內德夏令營的傳奇故事足夠支撐起一整部電影:這個卡茨基爾的年度活動,讓被放逐的孩子們能體驗到常態——真誠且無拘無束的人際接觸——不包括任何性和毒品。雖然這個組織為《殘疾營地》開了一個令人愉悅的好頭,但這只是漫長故事的第一章而已。

導演妮可·紐納姆和吉姆·萊布雷希特為了呈現出生理缺陷人群權利運動的根源,在很多年的時間裡追蹤了幾個營地的成員——包括萊佈雷希自己——他們希望在矛盾的社會中能為自己發聲,過程中逐漸成長為積極分子。連貫鏡頭和頭部特寫的剪接一直在努力呈現故事的延續,製作團隊也是理所當然地隱去了很多傷感的部分。最後發展成為一個喚醒歷史回顧的篇章,同時也讓人沉浸在運動裡的激進分子的懷舊情緒和親身經歷中。

《雨果》(2011)


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記不記得馬丁·斯科塞斯曾經說服一個公司讓他花費1.7億美元拍一部奢侈壯觀的兒童電影,講述喬治·梅里埃和早期電影的魔力?這是此刻好萊塢時代正在發生的真實事件,但是當人們衡量起斯科塞斯21世紀的作品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很快忘記這部作品中導演是怎麼珍視著電影的持久魅力,又是怎麼讓人心碎欲絕(而且還有時間拍了一條法語口音的沙查·巴隆·科恩滿跨越蒙帕納斯火車站搜尋走失的孤兒們)。很遺憾在Netflix上不能看3D版的《雨果》,因為沒有主流電影讓這種技術更加成熟有效地運用,但是保證無論如何電影都會刺激到新一代的電影愛好者。

《好傢伙》(1990)

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好傢伙》還用解釋嗎?

回家趕緊去看吧。

《血色將至》(2007)


從《飢餓站臺》到《好傢伙》,三月的Netflix上線資源推薦

《血色將至》仍舊是21世紀偉大的美國電影,不是褒獎,而是系統分類。從題裁的角度上來說(類型本身),相比於早期的《公民凱恩》和《教父》是有些過時的一部,而且被定義為自制的反社會人物——總是男人——將帝國建立在他們的敵人身上,一直堅持美國夢到最後。電影中的主要片段都圍繞著視資本世界如流血運動的人們,暴露了開放市場的基礎暴力。

很合時宜的,那些富人和逝者都如此不可避免地被《血色將至》牽引,這部電影開始時好像好像一個題材一樣,但是隨著劇情發展慢慢厭倦了這種方式,最終將這些本質上的偉大用保齡球將其擊倒。我們當然最喜歡看一個起起落落的傳奇故事裡某個人被我們缺乏的貪婪野心所打敗,當然觀眾知道這種故事很少有好結局(這種故事教育我們不要奢求太多)。但是《血色將至》以成功告終,而不是失敗。沒有給丹尼爾的“玫瑰花瓣”,只有無盡的深淵。

丹尼爾·戴-劉易斯將普萊恩維尤演繹為一個怪獸電影裡不知不覺的明星,一個頂級捕食者,走在一群身材瘦高的大塊頭旁邊,歪著腦袋這樣就只能看到人們最糟糕的一面。感謝強尼·格林伍德如武滿徹的絃樂編曲風格配樂,普萊恩維尤像大白鯊圍著他的獵物一樣出現在每一個場景裡。在保羅·達諾的投機倒把的鼓吹者和普萊恩維尤為自己索取的一團油和火,整個電影開始燃燒起了聖經的熱情,戲劇中的莊嚴慢慢轉變為空洞的災難性預示。《血色將至》是一場遊戲頂級玩家的大風暴,將美國過去的腐朽融入今天我們仍舊經歷的痛苦之中。這不僅僅是21世紀偉大的美國電影,也確實是名副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