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數字基建”賽道,工業互聯網發展提速

“新基建”來了|加碼“數字基建”賽道,工業互聯網發展提速


“新基建”來了|加碼“數字基建”賽道,工業互聯網發展提速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趙秋玥 凌紀偉)近期,“新基建”、“數字基建”成為熱點詞彙,“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之一,不僅被市場廣泛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更是印發《關於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拓展融合創新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推廣普及、加快壯大創新發展動能、加快完善產業生態佈局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6方面20項措施。

“新基建”成為焦點,一方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結合雲計算、大數據、AI等新技術獲得創新能力;另外,新冠肺炎疫情為社會經濟帶來影響,工業製造企業等重點產業必須尋求突破。工業互聯網被列入“數字基建”,正是因為它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加速流程再造、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激發生產力。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首要任務

《通知》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首條任務。據瞭解,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工業互聯網內外網、標識解析體系、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

工信部在對《通知》做政策解讀時提到,工業互聯網網絡化改造市場潛力巨大,工業互聯網平臺也將催生巨大市場。與傳統互聯網平臺相比,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連接工業設備,為設備提供服務。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對工業設備進行狀態監測、運行優化和安全防護,使設備能夠更好運轉,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精度,創造服務效益。

IoT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工業大數據的採集端口,也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前提。然而,目前IoT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對此,京東工業品率先打破工業物聯網應用“難落地”僵局,整合京東IoT技術能力和數據積累,結合自身在企業市場服務領域長期積累的經驗、資源及技術優勢,推出了首個智能工業物聯網產業平臺解決方案,給出了工業互聯網落地的“京東模式”。

據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工業品業務部總經理丁德明介紹,針對企業採購管理難題,京東智能工業物聯網產業平臺通過連接核心生產環節的相關設備,能夠將生產環節中每一個部件的工作數據進行記錄、收集、彙總並高效分析,實現廠區單點設備及整個廠區設備管理、監控、預警等功能。

與工業物聯網平臺相連接的,是京東企業業務打造的iSRM智能採購管理系統。這一系統可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物聯網反饋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及時預測相關部件的生命週期和可能出現的損壞。在分析數據的同時,系統中也會迅速建立起相應的備貨體系。由此一來,當設備或零部件出現損壞時,iSRM智能採購管理系統就會立刻觸發採購流程,讓企業實現真正的不間斷生產。在今年春節抗擊疫情的關鍵期,消毒劑的生產商格利特在京東工業品SaaS平臺的賦能下,打通信息通道,實現上下游產銷對接,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新技術的融合應用日益深入,覆蓋場景日趨廣泛,湧現出了一批“平臺+”創新解決方案,顯著提升了平臺核心能力,拓展了平臺發展空間。用友、海爾等2019年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平臺起到標杆示範引領作用。

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是用友雲服務在工業領域的全面應用,目前已經匯聚了46萬家工業企業、57萬臺工業設備、1949款工業APP,與28家電商平臺、15家物流平臺、120家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完成了在湖南、湖北、江西、貴州、重慶五個省市的區域部署,該平臺將以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工業企業數智化轉型與商業創新。

當前,國際領先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連接設備數量已達到1000萬臺,多為大型設備。我國主要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平均設備連接數正在邁向百萬級,處於快速增長期,假如每臺設備的維護費降低一點、使用效率提升一點、加工產品質量提高一點,所產生的效益將非常巨大。很多中小企業將從中受益,進而促進實體經濟振興,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下一步,工信部還將重點推進平臺標杆打造、深挖平臺間差異化優勢、加速平臺在行業與區域落地以及等幾方面工作。

推進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

記者注意到,《通知》多處提及“5G+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實現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

工信部在對《通知》做政策解讀時稱,加快推動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將推動製造業從單點、局部的信息技術應用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變,也為5G開闢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從而有力支撐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兩者融合發展,乘數效應顯著。從工業互聯網發展來看,5G具有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大連接廣覆蓋的技術特性,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使能技術,支撐工業互聯網快速落地;從5G發展來看,5G商用發展的重點是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各垂直行業和領域賦能賦智,其中工業領域是5G的主要應用場景。5G在工業領域的成功應用將為5G發展開闢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有力拉動5G技術和產業進一步發展成熟,促進5G商用向更高水平邁進。

高通發起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35年,5G創造的經濟產出將達13.2萬億美元,其中50%來自制造業、交通、建築業以及能源等行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垂直行業或者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高通認為,5G把連接、安全和集中計算的能力帶給工業,促進了工業互聯網的轉化。未來應該考慮為5G工業互聯網提供專門的頻率,同時產業界在技術上也要不斷創新,在專有物聯網、專用頻段或者共享頻段上不斷提高性能,滿足整個行業的應用需求。

《通知》還提出,“深入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512工程”是指去年11月19日工信部印發的《“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方案提出重點提升“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三個核心能力,即技術產業能力、創新應用能力、資源供給能力;明確到2022年,將突破一批面向工業互聯網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推動“512工程”落地實施,必須夯實發展基礎,這其中就包括加快工業級5G芯片和模組、網關,以及工業多接入邊緣計算(MEC)等通信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據瞭解,截至目前,華為、長虹等企業已發佈多款5G工業模組。

2月20日,華為聯合行業夥伴,發佈基於上海海思5G模組中間件的一系列行業類和消費類模組,其中就包括支持長虹控股藉助上海海思5G模組中間件的優勢,通過長虹旗下愛聯科技的研發和製造,向行業推出首款5G工業互聯網專業模組。據悉,該5G模組已經成功下線,可提供2G到5G的全制式連接能力,支持5G獨立和非獨立組網,可廣泛應用於5G工業產線、工業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控制、物流追蹤、工業AR、AGV小車等工業智能製造領域。

聯想5G解決方案現已部署在聯想武漢工廠及國軒高科工廠等製造業場景。除了5G最新組成部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聯想也已經有了技術與案例。據悉,聯想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專門為製造企業打造的一站式設備管理平臺,提供強大的邊緣數據採集與邊緣數計算能力,可以實時獲取傳感器或者工業設備數據,支持多種工業協議的解析如Modbus、OPC-UA、CoAP等,以及工業系統接入能力,例如Historian、openHistorian、PI,同時提供功能豐富的設備管理能力,實現雲端對設備的遠程管理與維護,實時監測設備狀態,滿足工業現場強勁的數據計算與工業智能分析能力。

總體看,我國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產業生態逐步完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應用範圍加快拓展,雖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探索步伐很快,且已經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

安全保障體系是重中之重

據GSMA預測,工業物聯網設備聯網數量在2016年至2025年間,將從24億增加到138億,將在2023年超過消費物聯網設備聯網數量。

《通知》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體系中提到,應建立企業分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技術監測體系、健全安全工作機制、加強安全技術產品創新。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隨著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實踐深耕階段,企業安全防護水平亟待提升,風險隱患突出,一旦發生安全事件影響嚴重。因此,在十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必須統籌發展與安全,企業要落實網絡安全“三同步”原則,在建設網絡和平臺的同時,切實履行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同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安全防護手段,提升安全防護能力,保障工業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

從安全視角來看,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今天的網絡世界和物理世界已經沒有邊界。360資深解決方案專家唐榮說,如果忽略物聯網設備安全,相當於為攻擊者開了一道大門,通過物聯網很容易滲透到工業網絡從而引發重大安全事件,甚至造成停工停產的直接經濟損失。

360資深產品專家張敬軒認為應該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工業互聯網的安全應對,在工業互聯網方面,需要建設業務的同時建設網絡安全,讓安全成基礎,並不斷完善;在人才方面,新基建的提出和發展需要複合型人才,既要懂業務又要懂安全,既要懂生產,又要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標準方面,隨著新基建的發展,一定要標準先行,一方面是有公信力,如行業級(生產、安全)、企業級,另一方面要從基礎業務層面來制定,如數據的、通信協議的。

以工業互聯網、5G、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新基建,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既有巨大的投資需求,又能撬動龐大的大消費市場。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成為當下統籌疫情防控、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優先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