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見過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咽痛、水腫


馬鞭草,見過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咽痛、水腫

馬鞭草

來源產地

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的乾燥地上部分。6~8月花開時採割,除去雜質,曬乾。

生於山坡、路邊、溪旁或林邊。

分佈於中南、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別名馬鞭、龍芽草、鳳頸草、紫頂龍芽、鐵馬鞭、狗牙草、馬鞭稍、小鐵馬鞭、順捋草、蜻蜓草、退血草、鐵馬蓮、瘧馬鞭、土荊芥、野荊芥、燕尾草、白馬鞭、蜻蜓飯、狗咬草、鐵掃帚

馬鞭草,見過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咽痛、水腫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四稜,節及稜被硬毛。葉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基生葉常具粗齒及缺刻,莖生葉多3深裂,裂片具不整齊鋸齒,兩面被硬毛。花萼被硬毛;花冠淡紫或藍色,被微毛,裂片5。穗狀果序,小堅果長圓形。花期6—8月,果期7-10月。產秦嶺以南各省及新疆,全世界的溫帶至熱帶地區均有分佈。全草供藥用。

性味功效

《中國藥典》

苦,涼。

歸肝、脾經

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用於症瘕積聚,經閉痛經,瘧疾,喉痺,癰腫,水腫,熱淋。

《中藥大辭典》

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入肝、腎二經。

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外感發熱,溼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痺,淋病,經閉,症瘕,癰腫瘡毒,牙疳。

《中華本草》

苦;辛;微寒

歸肝;脾經

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利水消腫;截瘧。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牙齦腫痛;黃疸;痢疾;血瘀經閉;痛經;症瘕;水腫;小便不利;瘧疾;癰瘡腫毒;跌打損傷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微寒。

清熱解毒,截瘧殺蟲,利尿消腫,通經散瘀。主治: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感冒發燒,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肝炎,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尿路感染,陰囊腫痛,月經不調,血瘀經閉,牙周炎,白喉,咽喉腫痛;外用治跌打損傷,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馬鞭草,見過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咽痛、水腫


馬鞭草,見過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感冒發熱,咽痛、水腫


【注意】

孕婦慎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