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沙俄”石油價格戰

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從經濟角度而言,企業經營的目標是什麼?

稍微有點經濟學常識,或者自己做過生意的小夥伴都能想到,企業經營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從這個角度而言,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其實並不是商品單價,而是整體的收益最高。

比如抗癌藥為什麼很貴?因為相對於感冒來說,人類患癌的比率相對比較低,並且頻率基本上就是一次(不考慮復發),所以對於生產抗癌藥的醫藥企業來說,就面臨著目標客戶有限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提高單價來提高整體的收益。這個邏輯從經濟學角度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並且新藥的研發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沒有很高的預期收益企業的研發動力就不足,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允許高價藥的存在和通過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藥企的這種權利(印度是個例外)。當然了從倫理和道德角度而言,是不人道,所以各國的醫保制度都在擴容醫保目標來實現醫藥消費的轉移支付。

怎麼看待“沙俄”石油價格戰

其實醫藥企業的藥品定價問題相對簡單,因為有專利制度的保護。藥企一旦研發成功,可以確保幾十年利潤的獨享,即便專利到期,仍然在藥效和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

相對於醫藥企業而言,其他行業則比較複雜,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比如曾經轟轟烈烈的家電行業的價格戰。

21世紀初,隨著家電廠商生茶能力提高、玩家越來越來,家電競爭日趨激烈,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樹立品牌效應,眾多家電廠商紛紛降價,甚至降低至成本線以下,這一現象在21世紀前十年一直持續,並且從電視機開始,擴大到洗衣機、冰箱、空調,甚至小家電。

回顧歷史,其實中國家電行業的價格戰和現在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是一樣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供過於求”,這一點也是商品市場大幅暴跌的根本原因所在。

只是不同的是,當年家電行業挑起價格戰的原因的導火索是生產能力的大幅提高引發的,今天“沙俄”石油價格戰是由於全球需求萎縮引發的,不管是供給端出問題還是需求端出問題,最終的指向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供過於求。

任何一個行業一旦供過於求,都會觸發價格戰,石油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價格戰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過程的解決一定是形成一個穩定的競爭格局,今天空調行業的格力、美的,電視機行業的康佳、創維、TCL等,石油行業的OPEC+產量協議等。

這是最終的一個解決。

但是現在我們所處的時間節點是石油價格戰初起,愈演愈烈是接下來的主旋律。

我們先看一下供需主流國家的石油態度:

產油國主要是沙特、俄羅斯,這兩個國家都是資源型國家,工業能力都比較欠缺,石油創收對國家都很重要,尤其是沙特,幾乎沒有別的產業。所以這兩個國家訴求都是油價上漲,但是現在面臨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石油需求萎縮,回想我們文初企業經營的目標——利潤最大化,所以沙特和俄羅斯現在的最大目標(其實也是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保整體收入。在單價下降的過程中,只能去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所以只有增產這一條路走。

我們是貧油國,是最大的石油需求國,態度自然是很明確的。油價下跌當然好了,消費者一箱油少花五六十,得實惠;國家這個時候趁油價低,大量進口石油儲備;另外低油價使我們的外交有很大的斡旋空間,這年頭誰不喜歡大買主。

另一個就是美國的態度,美國是很矛盾的。首先美國的石油需求量很大,油價下跌對於消費者自然是好事。但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只是美國龐大的石油消費量,大部分自產石油都用於國內消費,出口比較少,油價過低會衝擊國內石油生產商,並且本身美國石油成本就高於沙特和俄羅斯,油價長時間低位震盪,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商不排除有破產可能。

除此之外,美國也是最大的石油替代品——頁岩氣生產國。相比較而言,頁岩氣沒有價格優勢,但是美國處於國家戰略考慮,大力發展頁岩氣,現在石油價格過低會進一步衝擊頁岩氣,開採缺乏動力。總之,油價過低對於美國國內能源產業衝擊很大。

另一點,疫情衝擊對美國經濟的衰退衝擊很大,長時間油價過低,會加劇美國國內通貨緊縮,抵消美國2萬億美元的救市力度,降低貨幣流通速度,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從目前來看,由沙特和俄羅斯引起的石油價格戰,會蔓延至其他產油國,有愈演愈烈傾向;但是最終仍然會最會談判桌,重新劃分利益範圍,這中間的關鍵節點就是全球疫情的拐點。

全球疫情拐點何時到來,決定眾多資產價格的走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