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吸“渣”體質,從承認自己可能是“造渣機”開始

01- 林毛毛的“吸渣”說

改變吸“渣”體質,從承認自己可能是“造渣機”開始

林毛毛女士的這篇微博,引發了讀書群小夥伴的熱議。針對這到底是“拎得清,活得自在”還是“她應該根本沒有遇到過【真正】的渣男所以才敢說如此大話”,大家展開了熱烈討論。(下為文字版微博內容↓

有個名詞叫吸渣體質,就是遇到的都是人渣,那我覺得吧,特別特別渣的人也少見,大家基本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小九九,這個也算不上渣。


但很多女孩子壓抑了體內的惡,就變成了造渣機器,就是說,任何跟她親密接觸的,都罪大惡極,沒辦法,因為她太完美了,陰陽要平衡嘛,別人只能犧牲自己做惡人了。


但凡女孩子自己搞好自己體內的善惡平衡,也拿起自己的小算盤,小九九,就算戀愛分手,結婚離婚,頂多就是沒有緣分一拍兩散罷了,哪裡有那麼多渣男讓你遇到啊。


我遇到的男人,沒有完美無缺的,但也沒有罪大惡極的,可能主要是我自己比較健康平衡吧。你剛惡一下,我比你還惡,沒造成什麼悲劇,就結束關係了,哪來那麼多渣男啊。


比如男人剛說一句"摸著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拉右手",我就拉別人的手去了,你再說一句"離婚女人是稻草",我就轉移財產了,我就不信治不服你個傻屌還敢嘴欠。


而多數女人聽到男人打擊自己,就噗通一聲跪下了,人家可不就坐你脖子上拉屎撒尿麼,怨男人心硬,不如怨自己腿軟。你永遠記住了,你不下跪,別人踩不到你臉上來。

總體來看,絕大部分女性都贊成“這是女性‘看得清、有手段、有退路’的‘強大’象徵”,部分男性卻覺得這是妥妥的說大話——“我估計她拿手的辦法就是結束關係,所以她遇不到渣男”以及“你們覺得好只是一種窮人翻身的感覺,用暴力的方式自然帶來的還是暴力和對抗。或者是沒有關係的疏遠和孤單。”

我個人呢,是比較同意大部分女性的看法的,即贊同所謂“你不仁,我不義”和“我不會主動傷害你,但也絕不姑息和遷就你對我的傷害。”

改變吸“渣”體質,從承認自己可能是“造渣機”開始

不過這位男性的看法也挺有意思的,“窮人翻身”……emmm……

是不是還是有那麼一丟丟“窮人被欺壓,很正常嘛”(等等,誰們是窮人???)以及“既然知道被欺壓不好,又何必在翻身之後去欺壓原來欺壓你的人”的道德感和高尚感?

可是我並不覺得男女關係是東風和西風的關係。真正的平等,不就是“相互”二字麼?這不是以暴制暴的問題,而是地位平等與權利對等的問題。

所以,這段話裡的“男”與“女”顛倒一下,其實同理。


02- 直面“惡”與不“下跪”

林毛毛的這番言論,因為不是涉及到大是大非的三觀問題,所以我覺得也不必上綱上線到是非黑白的高度。

說白了,這也就只能算是“觀點”之爭。而每個人限於自身的性別、成長經歷、思維模式等,看法肯定會有不同。

這種“異議”,不可能也沒必要求同。

無非是,你覺得有用的,拿去;你覺得是胡扯,閱後即焚罷了。

改變吸“渣”體質,從承認自己可能是“造渣機”開始

不過我個人從林毛毛的此番言論中,還是get到了些正面的東西的:

一是,人不能只為追求美名而選擇性忽視自己與外界的“惡”(慾望)

二是,“你不下跪,別人踩不到你臉上來。”——我們不能強求別人以何種方式對待我們,但,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應對方式。


03- 平衡乃“天道”,人性之善惡亦然

我覺得中國女性,雖然現在地位在逐步上升,但從目前來看,總體還是相對比較壓抑的一個群體。

這種壓抑,不是來自於明面上的“欺壓”,而是來自於很多道德上的“高帽”和精神上的限制。

就拿善良來說吧。儘管是個人都應該善良,但,女孩子若不善良,受到的抨擊和批判就是比男孩子不善良要多得多得多。

這種男女在道德上的區別對待,在涉及到感情、婚姻時表現得尤為明顯,比如出軌、轉移財產、撩騷等等。男人【做】好像就“沒什麼大不了”,女人【想】都是“罪大惡極”。

精神上的限制也不乏其例,男孩子想要功成名就賺大錢,有志氣;女孩子嘛,找個安穩的工作找個老實人嫁了相夫教子,就挺好——這樣的觀念,在看似已經逐漸開明的今天,仍然大有市場。就連照顧父母這件事情,對於女兒的期望也有意識無意識地多一些呢。

在這種種的傳統和傳承之下,女性似乎天生更應該比男性“向善”一些。那些“不善”的念頭,別說做,就連“想”都會讓人倍感羞恥。

可是,萬物是平衡的。你身上有但並未表現出來的,終會以其他方式呈現。

改變吸“渣”體質,從承認自己可能是“造渣機”開始

比如,好女(男)孩兒總是遭遇渣男(女);比如,犧牲自我的好媽媽屢屢教出不孝子。

用精神分析的話來說就是,因為不自知,而在無意識中將潛意識的“惡”投射給了他人。這種情況下,確實很難說是運氣不佳還是你其實在刻意培養“壞人”。

所以,與其如此,不如直面心中的“惡”——慾望。

直面,不是對它亦步亦趨、向它俯首陳臣。
而是,看到它、理解它、然後,瓦解它。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當我們知道並直麵人性中的“惡”,才有可能分辨出這“惡”並第一時間阻擋來自他人的傷害或阻止自己的“惡”行,而不是隻會用“善意”來欺騙和感動自己。

同理,當你敢於直面自己的慾望——即,明確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就不會那麼容易被他人哄騙或是讓自己因為過度追求美名美譽而輕則使人生“脫軌”,重則勞命傷財。


04- “沒有人能傷害你,除非你允許”

不下跪,有沒有人可能踩到“我”臉上來?

當然有。比如ta會少林功夫,一腳就踩了上來。但問題是,如果我沒有作死地去招惹ta,或者ta知道踩我一腳我絕對會盡我所能還踢回去,對方沒事兒來踩我的可能性,確實是小概率的——這也只能用“運氣不好”來解釋了。

所以,“你不下跪,別人踩不到你臉上來”這句話,在正常情況下,是沒毛病的。

這句話不是說“我”被踩了是“我”的錯,而是“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活該被踩!”

這一點,不僅適用於男女相處,其實擴大到人與人之間,亦然。

改變吸“渣”體質,從承認自己可能是“造渣機”開始

人際交往,最好的狀態必然是“求同存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包括但不僅限於愛情、婚姻。即便做不到這一點,那麼也是可以“好聚好散”的。

如果一段關係,總是讓你感到低自尊、不愉快,總是需要你壓抑自己的需求來迎合和滿足對方,那麼,就應該考慮在這段關係中,你是否主動將自己放在了“卑微”的位置?

怎樣算“卑微”呢?在我看來,不是你的卑躬屈膝、竭力討好——因為如果這樣做對方也給予了應有的回應,如關懷和快樂,那這只是你們的相處方式而已,容不得外人來說“卑微”與否——而是,你的小心翼翼換來的是對方對你的“漠視”或“剝削”上的變本加厲。

這種狀況下,你一定是不快樂的。而這種不快樂,很難說不是當事人“自找的”——當然,多半是潛意識。因為從意識上來看,人總是趨利避害的。

這種狀況下,我們就需要反思一下,“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這段關係能否帶給“我”這種滿足?“我”之所以放不下,問題究竟在哪裡?

因為,如果你不願意“站”起來,那麼你只能停留在原地不停重複舊有的讓你辛苦又不快樂的模式,而學不會邁開腳步向前走。

受一次傷,沒關係。誰不是邊受傷邊成長的呢?但如果是不斷地在同樣的坑裡跌倒,換個人卻延續相似的痛苦,那麼,就需要警惕自己是否在主動“跪下”“求”折磨了。

而“看見”本身,就是改變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