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亮劍“新基建”賽道,成數字政府同路人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

當下,經濟領域最熱的詞是什麼?

新基建。

今年以來,中央多次會議強調加快新基建進度。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3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進度。

所謂“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相對於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這些“舊基建”而言,涵蓋包括5G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7個領域。正如經濟學家任澤平所言,“新基建”是當前發展的短板,是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是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的大國重器。

华为亮剑“新基建”赛道,成数字政府同路人

圖片由華為提供

在目前已公佈的33.83 萬億元計劃中,基建投資總額萬億以上的排序:雲南(5萬億)>四川(4.4萬億)>河南(3.3萬億)& 陝西(3.3萬億) & 福建(3.8萬億)>重慶(2.6萬億)。

項目涵蓋產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六大領域,而以數字經濟、先進製造業為核心的產業轉型發展類項目高達674項,多地政府表示將加大數字化投入比。可謂非常重視。可見數字化是新基建重要課題,數字政府建設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基建的綜合實力。

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新基建”快進鍵

正在經歷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個警示,在目睹了武漢封城的歷史一幕,看到了公共衛生醫療系統的“短暫崩潰”,智慧城市的泰斗級人物,有“遙感測繪第一人”之稱的兩院院士李德仁就表示,重大疫情暴露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還在初期階段,沒有達到十分精細化、實時化、智能化管理的程度。

“通過這次防疫,我認為國家級疫情防控機制應該抓緊時間做起來,做到世界最好、最先。不能等到對病毒‘打仗’的時候才建。”李德仁院士表示。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對國民經濟產生影響,迫切需要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加大政策調節力度,而新基建就是重要的調節手段之一。因此,新基建發展刻不容緩。

新基建屬於新興技術密集型產業範疇,其涉及到的領域均有一定的准入門檻,所以新基建需要有專業的公司完成專業的分工,可替代性不強。目前所有的科技巨頭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浪潮等公司都發力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備受矚目的5G為例,華為在5G基站技術處於世界頂尖,擁有5G專利3147項,且從5G標準的制定、5G基站芯片的設計、刀片式基站設備技術等關鍵技術,形成自身閉環,是各地政府發展新基建及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合作伙伴。

華為亮劍數字政府背後的實力

建設數字政府的參與者裡,華為最具實力。比如,華為拿下江蘇省全棧政務雲大數據項目,政務雲、大數據均實現鯤鵬與x86架構混合部署,規模全行業第一,一舉實現省直72個委辦廳局的數據匯聚、交換、共享,支持“江蘇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等核心業務。江蘇省也在政務大數據相關權威報告中排名第一,成果顯著。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而華為參與新基建和數字政府建設一直低調潛行。2011年,華為在克拉瑪依與合作伙伴部署雲服務,全方位助力克拉瑪依雲產業建設,成功邁出了雲產業發展第一步,也實現了“新基建”在全國從0到1的突破。隨後,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區率先進入全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隊伍前列,雲計算產業集聚效應加速擴展。

华为亮剑“新基建”赛道,成数字政府同路人

圖片由華為提供

此後,華為陸續與宿州、襄陽、烏蘭察布、黔西南、玉溪、鹽城、雲浮、錦州、大慶等地簽署戰略合作,並在當地建設數據中心,提供雲服務。

華為定位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黑土地”,秉承以“平臺+AI+生態”的理念戰略,不斷拓寬和深化與各城市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拒絕千篇一律、因地制宜幫助城市構建數字化時代的社會基礎設施。截至目前,華為已與170+城市簽約戰略合作,成為業界第一個助力“百城上雲”的廠商。隨著雲產業建設在全國遍地開花,數字政府新基建初具規模。

華為成數字政府“新基建”同路人

眾所周知,政府有兩個職能,一是管理,一個是服務。因此,某種意義上說,數字政府天然就是服務型政府。數字政府要達成的目標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務體驗。

華為通過和深圳、蘭州、瀋陽等城市的合作,結合地方特色,量身定製,從而全面推動當地的數字化轉型,助力其成為“新基建”和數字政府樣板。

深圳市龍崗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鄧曉雄,在談起六年前和華為展開戰略合作,率先在國內全面啟動“智慧龍崗”項目的建設時,依舊感慨萬千。

據介紹,在“智慧龍崗”項目啟動初期,彼時的建設團隊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就是由於歷史原因,龍崗區各單位自建的信息系統互為“孤島”,業務系統缺乏共享平臺,數據不能共享,影響效率提升。此外,各單位信息系統還缺乏統一規劃與設計,在涉及多個單位或部門的業務流程不能無縫銜接。

华为亮剑“新基建”赛道,成数字政府同路人

圖片由華為提供

而華為的解決方案是一方面幫助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搞建設,同時進行組織機構調整,賦予建設團隊更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堅持規劃、標準、建設、管理、運維、保障“六個統一”,形成全區“一盤棋建設”的新格局,有力推動了“智慧龍崗”項目的啟動建設。

如今“智慧龍崗”成果豐碩,已成為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杆性的案例。“智慧龍崗”建設為龍崗的產業發展、城市管理、生態環保、民生服務等各個領域實現了存儲運算、數據分析;參謀決策、指揮調度;展示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是數據的“集散地”,是事件的“分撥器”,是產業的“驅動器”。為龍崗信息化事業提供強力的基礎支撐,也為龍崗勇當深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市的排頭兵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蘭州新區近年來開始和華為深度合作規劃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雙方共同編制了蘭州新區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頂層設計,並規劃了22個項目,涵蓋ICT基礎設施、基礎平臺、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運營,目標是將蘭州新區打造成為ICT基礎設施先進、信息網絡通暢、生產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的新型智慧城市。

华为亮剑“新基建”赛道,成数字政府同路人

蘭州新區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圖片由華為提供)

短短几年時間,蘭州新區榮獲“2017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獎”、“2018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特別推薦考察目的地獎”。2018年11月15日,在國家信息中心舉辦的“2018亞太智慧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蘭州新區新型智慧城市項目榮獲“2018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獎”。

瀋陽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代表性城市,自2017年以來一直攜手華為開展數字化建設,2017年9月,瀋陽和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共建雲計算平臺、共同打造瀋陽市雲計算產業等領域達成全方位、深層次戰略合作;2018年4月,華為“數∙智”瀋陽創新中心上線;2019年8月8日,瀋陽市與華為簽署合作協議將建立“兩雲兩中心、一區一基地”,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ICT人才培養、智慧應用升級、5G行業應用創新、VR/AR產業發展等領域開展戰略性、深層次、全方位合作,不斷助力瀋陽乃至東北產業轉型升級及數字化建設。

华为亮剑“新基建”赛道,成数字政府同路人

圖片由華為提供

“基於這些數字化技術,華為的定位是做數字政府新基建的同路人,幫助地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新名片,讓新基建成為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華為方面表示。

在以新技術為引擎的數字化轉型及新基建發展的浪潮中,華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方式,通過幫助客戶的轉型與升級,創新與變革,與千行百業的客戶一起共同邁向新徵程,這不僅是華為的價值體現所在,更是其在新時代新使命。

疫情給這一切按下了加速鍵,所有人就站在歷史的門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