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吹哨”與企業生死


我們經常在央媽那裡聽到流動性這個詞,新聞常說央行降準降息或者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釋放流動性。當然,流動性不是人名,央媽也不是監獄。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以為流動性是個高冷的金融名詞,其實它也是一個平凡的會計術語,比如流動資產、流動比率。

財務有三張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我初入會計職業,比較喜歡看企業的利潤表,看企業的淨利潤高還是低、盈還是虧,來判斷這個企業的財務狀況。但是隨著理解的深入和經驗的增長,你會不由自主開始更加關注現金流量表,也更加關注幾張表綜合來看。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財務、風險和價值,有時候流動性指標可能比利潤指標更重要。流動性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財務風險,但是,在當前我們個人和企業都十分喜歡槓桿的情況下,流動性風險真的不容忽視,流動性“吹哨”絕不是狼來了。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很多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風險和危機,問題就在於流動性。據公開報道,根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最近對995家覆蓋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的中小微企業的聯合調研,34%的企業賬上的現金只夠維持生存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曾說,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3個月。可能還有很多的中小微企業話沒來得及說就已經消失了。可能很多人還不明白,企業前幾天還好好的,上一年還一直在掙錢,賬面上也還有很多值錢的資產,怎麼過了個春節就突然活不下去要關門了呢?就是三個字,流動性,遇上二個字,枯竭。流動性風險演變為流動性危機,致命。流動性危機,萬達發生過,最經典的是樂視賈老闆、賈會計。哪個不需要壯士斷腕?為夢想窒息,窒息了夢想!

流動性“吹哨”與企業生死


有的企業可能有很多職能部門司職風險管理。不管是誰是哪個部門負責,我都建議財務部門、財務會計人員應當在企業整個生命週期裡要始終堅持風險思維、制定風險戰略、提供風險策略、參與風險管理,“吹哨”責無旁貸。業務人員喜歡踩油門,財務會計人員則要善於踩剎車;業務人員喜歡考慮最好的情況,財務會計人員則要考慮最壞的情況,要有風險管理的思維習慣。當然,並不是說賬上要保留越多的現金越好,而是要有足夠的應對策略和計劃。手裡可沒糧,心中要有數。財務會計人員應當加強對各種危機的學習、理解和總結,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風險意識和和專業技能,幫助企業避免危機或者應對危機。

這次疫情,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企業意識到,流動性,不僅是一個高大上的金融名詞,不僅是央媽財爸關心,不僅是宏觀經濟指標,更跟每個人和每個企業息息相關!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企業意識到,企業的財務狀況,並不能簡單地看掙了多少利潤,更應該全方位、綜合判斷!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企業意識到,財務會計人員的價值,並不是簡單地收款、付款、核算、交稅、披露,更在於幫助企業創造價值並控制風險,做企業的“吹哨人”!小瀋陽曾經說過,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人還活著,錢卻沒了。企業也一樣。

一句話總結,利潤額是肌肉,決定高帥;流動性是血液,決定生死!

流動性“吹哨”與企業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