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一種"雜草"是春天必採的野菜之一,相信我:會做真的很好吃


30年前,或者更早些的時候,農村很多地方都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土地輪番種植,也就是刀耕火種,今年砍伐一片區域,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用火焚燒,然後用燃燒過的草木灰和泥土一起翻土,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基肥。


家門口一種


家門口的一種野菜

火燒過的土壤病蟲害少很多,且草本灰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土地肥沃而病蟲害少,農民在土地上的投入僅僅是種子錢和人力。不需要購買肥料和農藥,而且在那時的農民心目中,肥料會板結土地,今年使用肥料高產,明年不使用肥料就沒有什麼收成,很多農民是拒絕使用肥料的。

刀耕火種消滅了病蟲害,但問題也來了,經過刀耕火種的土地,特別喜歡長兩樣東西,一種是樹,另一種還是樹?並不是這樣的。

真實情況是一種是樹;另一種是“雜草”。樹是山胡椒樹;草是野茼蒿。山胡椒我們比較清楚,老一輩人說山胡椒的種子殼很硬,有特殊的保護機制,過火以後外殼被燒過,更容易生長;否則自然條件下要等果殼爛掉以後才能發芽。


家門口一種

野茼蒿就不知道怎麼回事了?按道理它的種子非常細小,過火肯定燒壞,但不知為何,刀耕火種的土地野茼蒿會長得特別茂盛,往往還長得密密麻麻的。


1.野茼蒿科普

野茼蒿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單生,上半部分有分枝,而且分枝較多,為菊科植物。植株高大,能長到120釐米左右,非常適合收割餵豬,位置半人多高,割它不用彎腰,不累,而且非常快。

葉片寬大,為橢圓形或者長圓狀橢圓形,花序為頭狀花序,總苞鍾狀,基部截形,花苞頂部赤紅色,完全盛開後白色,也很漂亮,種子成熟後會隨風飛揚,傳到更遙遠的地方。


家門口一種


2.野茼蒿的價值

農民的餵豬飼料。野茼蒿長得很快,幾天不見就長高一大截,而且非常嫩,嫩得能掐出水來。而且很喜歡長在火燒過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30分鐘能割一大背篼,用繩子往背篼上一絆,就可以揹回家了,夠一隻大豬吃兩頓。非常受歡迎,割豬草者的最愛,是最好的“餵豬”植物之一。

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廣西本草選編》記載:“健脾消腫,清熱解毒。”營養價值也很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B2,以及灰分和磷等元素,價值很大。

城裡人喜歡的野菜。春天很好,雨水充沛,春暖花開,晚上愛下雨,白天愛出太陽。植物生長很快,而且長得很嫩,對於喜歡採挖野菜的朋友來說,簡直是再好不過了。


家門口一種


而在城裡喜歡採摘的野菜之中,就有野茼蒿這種植物,三月,野茼蒿並沒有開支但是已經散葉。連根拔起,就可以做野菜了,也就是這個季節採摘的是野茼蒿的苗,整個植株都非常嫩,連根都可以吃。

3.野茼蒿好吃嗎?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有人說它很好吃,也有人說它很難吃。

新手點評:第一次吃野茼蒿是因為好奇城裡人那麼喜歡吃這種“餵豬”的野草。聽說白水煮熟蘸調料很好吃,白水煮熟很好辦,而且煮得很熟,一邊煮一邊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


家門口一種


煮熟端上桌,雖然很隆重地拿出了搞蘸料的拿手本身,加入了魚腥草、辣椒麵、花椒麵、蒜蓉、味精、蔥花、食用等一般吃水豆腐才配置的蘸水。可惜入口一股濃濃的“豬草味兒”,很衝,難以下嚥……

資深人士點評:而有的人則很喜歡吃,按照資深吃貨人士的分析,煮出“豬草味兒”的都是煮得太久的原因。真正會做的人,做出來的野茼蒿是非常好吃的,事實也證明,真的少煮一會兒,味道會好很多,那股濃濃的豬草味兒也不會出來。

4.野茼蒿的美食做法參考

涼拌。採摘野茼蒿嫩苗,嫩莖嫩葉,清洗乾淨焯水至熟,放入涼開水中冷卻後瀝乾一下。加入蒜蓉、蔥花、生抽、曬醋、麻油、辣椒麵、味精、花椒粉、食鹽等等, 就可以上桌了,不要煮太熟太爛,味道還是很好吃的。


家門口一種


煎炒。野茼蒿也可以炒著吃,味道也會特別好,把採摘的野茼蒿清洗乾淨備用,熱鍋燒油,倒入辣椒段兒,蒜末蔥花、花椒等爆炒至香,倒入準備好的野茼蒿,炒熟即可,別炒到爛。加入味精、生抽、食鹽等,出鍋,香味濃還帶著蒜香味道,非常好吃。

5.野茼蒿的栽培技術參考

種子來源。可以選擇在野茼蒿成熟的季節採收種子備用,也可以移栽野生的野茼蒿,都比較方便。

土壤選擇。野茼蒿在很多地方都能夠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也就是我們平常的土地就能種植,盆栽可以選擇菜園土或者腐殖土,專用的養花植料也是可以的。要求不是很高,很好種。


家門口一種


溫度範圍。野茼蒿喜歡溫暖的氣候,但是夏天也能生長,很能適應氣候,但是對寒冷抵抗力差。不適宜秋冬種植,一般2月左右播種,夏秋結果成熟。

澆水措施。給野茼蒿澆水儘量不要太多,做到盆裡不積水就可以了,土壤最好疏鬆透氣,能夠透水。

光照問題。野茼蒿喜歡光線充足的地方,盆栽可以放到陽臺上,保證一定的關注時間即可,陰養可能偏瘦或長得很慢。


家門口一種


施肥措施。可以使用草木灰,或者腐熟的有機肥,複合肥儘量選擇含鉀高一些的,因為草木灰鉀肥多。

結束語:春天真快,轉眼已經就到了4月,農村的一種植物“野茼蒿”,本身莊稼地裡或者家門口就有的一種雜草,誰知道因為味道和營養價值的原因,如今成了很多人必採的野菜之一。城裡人用來做野菜,相信我:會做真的很好吃耶;但是記住不能煮太爛,久煮“豬草味兒”!

注:本文參考文獻《廣西本草選編》,刀耕火種方式已經被禁止使用,當傳統文化看看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