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金融服務持續加碼給復工復產注入“活水”

義烏:金融服務持續加碼給復工復產注入“活水”

“搶”金融輸血,釋放“100億元”擔保能力。1個月召開了27批次政策性擔保對接會,對接企業269家,涉及資金27.9億元。

“搶”政策兌現,兩月“零利息”帶動全面減負。小微企業和市場經營戶按貸款基礎利率減免2個月利息,已惠及5354家,減免利息7752萬元,帶動降息1.69億元;

“搶”重點幫扶,一企一策“金融補鏈”。密集召開協調會146個,穩定信貸規模153.8億元,降息7425.9萬元,新增貸款17.5億元,緩解流動性33.6億元……

這是一組市金融專班用腳步丈量工作,用數據呈現的成果。為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中遇到的金融困難和問題,支持企業共抗疫情健康發展,2月20日,我市成立了由市金融辦、銀行以及農信擔保公司等單位組成的市金融專班,該專班成立以來,緊緊圍繞“搶”服務、“搶”政策落地,全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政策落地“加速度”

“我們要當好金融‘突擊隊’,以‘又快又準搶回13天’為工作指引,政策落地早一天都是好的,讓金融支持速度跑過疫情影響速度。”市金融專班副班長、金融辦主任王承剛說,疫情發生以來,市金融專班帶動各銀行、農信擔保公司,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做好服務,把金融政策送下去。

2月19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支持小微企業和市場經營戶復工健康發展四條意見》,金融專班快速推進,各種手段搶抓落地。在此基礎上,金融專班制定了兩個月零利息、政策性擔保、轉貸通等10多個實施細則和操作辦法,確保政策落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為了讓政策快速落地,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對接活動,如政策性擔保對接會、金融三服務現場會等。”市金融專班小組成員陳奇說,“金融工作沒有捷徑,前期我們要和部門鎮街逐個溝通,蒐集信息、企業摸底、風險評估、形成方案;對接會結束後要建群反饋、列表跟蹤。”疫情以來,專班骨幹同志每天工作到晚上10點是常態,有時為了處理事情和趕材料,就直接睡在單位。

連日來,市金融專班為了落實小微企業和市場經營戶兩個月“零利息”,連續召開11場部署會及30餘次現場督察;為了落實政策性擔保政策,與時間賽跑,連續開展27場政策性擔保銀企對接會,對接企業269家,幫助小微企業和市場經營戶打通資金“堵點”。

金融服務“有熱度”

6小時火速化解省重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義烏市百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兩鏈”風險;40分鐘形成對紅雨醫藥資金成本、對外擔保、企業失信三大問題的解決方案,助力企業保障防疫物資生產……連日來,市金融專班聯合各部門走進各大企業,開展“一企一策”服務,幫扶企業化解風險。

“解決企業的金融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就如排兵佈陣,不同企業解決的方法各不相同。”王承剛說,按照市委市政府“搶”的理念,再難也要想盡辦法幫企業解決。企業現場提需求,銀行現場定方案,部門鎮街協同參與,合力支持,共同做好企業服務,保障企業擴大產能。

這段時間,市金融專班密集召開協調會146個,穩定信貸規模153.8億元,降息7425.9萬元,新增貸款17.5億元,緩解流動性33.6億元,對20家核心企業、65家上下游企業實施全鏈條幫扶,疏通產業鏈中的每個堵點,幫助行業整體復甦。這些舉措如同“及時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也提振了市場信心。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節奏加快,金融問題不斷凸顯,為此金融專班在抓企業服務工作的同時積極推動“三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全省首個鎮街金融“三服務”站,並迅速在14個鎮街鋪開,通過資源下沉、陣地前移、靠前服務,徹底打通全市金融“三服務”脈絡,讓所有的金融問題都“有人問、有人管、有人跑、有人跟”。

(原標題《“搶”金融輸血 “搶”政策兌現 “搶”重點幫扶 金融服務持續加碼給復工復產注入“活水”》,原作者駱紅婷。編輯樓菲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