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內古詩註釋、譯文

六年級下冊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註釋

1.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4.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

5.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得到燃燭。

6.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註釋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卷二九(中華書局1977年版)。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2.迢迢(tiáo):遙遠。

3.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南。 

4.皎皎:明亮。河漢:即銀河。

5.河漢女: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指織女星。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北。織女星與牽牛星隔河相對。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這句是說,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機杼:正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8.弄:擺弄

9.杼(zhù):織機的梭子

10.終日不成章:是用《詩經·大東》語意,說織女終日也織不成布。《詩經》原意是織女徒有虛名,不會織布;這裡則是說織女因害相思,而無心織布。

11.零:落。 

12.幾許:多少。這兩句是說,織女和牽牛二星彼此只隔著一條銀河,相距才有多遠! 

13.盈盈:清澈、晶瑩的樣子。 

14.脈脈(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

15.素:白皙。

16.涕:眼淚。

17.章:指布帛上的經緯紋理,這裡指布帛。 

18.間:相隔。

譯文

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

(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

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

雖然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註釋

1.十五夜:指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穎。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樣子。

4.鴉:鴉雀。

5.冷露:秋天的露水。

6.盡:都。

7.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懷人的思緒。

8.落:在,到。

譯文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溼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註釋

1.長歌行:漢樂府曲題。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

2.葵:“葵”作為蔬菜名,指中國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3.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

4.“陽春”:陽是溫和。陽春是露水和陽光都充足的時候,露水和陽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謂的“德澤”。

5.布:佈施,給予。

6.德澤:恩惠。

7.秋節:秋季。

8.焜黃: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

9.華(huā):同“花”。

10.衰:一說讀“cuī”,因為古時候沒有“shuāi”這個音;一說讀shuāi,根據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漢語》,除了普通話的規範發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讀法都是不可取的。

11.百川:大河流。

12.少壯:年輕力壯,指青少年時代。

13.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

譯文

園中的葵菜都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註釋

1.燕山:山名,在現河北省的北部。

2.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3.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譯文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註釋

1.石灰吟:讚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閒:平常,輕鬆。

4.渾:全。

5.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6.人間:人世間。

譯文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註釋

1.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鄭燮,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2.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

3.立根:紮根,生根。

4.原:本來,原本,原來。

5.破巖:破裂的岩石。

6.磨:折磨,挫折,磨鍊。

7.擊:打擊。

8.還:仍然

9.任:任憑。

10.爾:你。

譯文

竹子把根深深地扎進青山裡,它的根牢牢地紮在岩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你是吹來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吹來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同以前一樣依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學弈

弈秋,通國之 / 善弈者也。使 / 弈秋 /誨 / 二人弈,其一人 / 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 / 雖 / 聽之,一心以為 / 有鴻(hόng)鵠(hú) / 將至,思 / 援弓繳(zhuό) / 而射之。雖 / 與之 / 俱(jù)學,弗(fú)/若之矣(yǐ)。為是 / 其智/弗若與(yú)?曰(yuē):非/然也。

註釋

1.弈:下棋。

2.秋:人名。

3.通國:全國。

4.之:的。

5.善:善於,擅長。

6.使:讓。

7.誨:教導。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10.之:指弈秋的教導。

11.鴻鵠:天鵝。

12.將至:將要到來。

13.思:想。

14.援:引,拉。

15.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

16.之:天鵝。

17.之:他,指前一個人。

18.弗若:不如,比不上。

19.矣:了。

20.為:因為。

21.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22.與:文言助詞。

23.曰:說。

24.非:不是。

25.然:代詞,這樣。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也聽講,可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這個人雖然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有人說,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並非這樣。

啟示

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故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一定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註釋

1.東:東方。

2.遊:遊歷、遊學。

3.見:看見。

4.辯鬥:辯論,爭論.

5.辯:爭。

6.其:代詞,他們。

7.故:緣故,原因。

8.以:認為。

9.始:剛剛,才。

10.去:離;距離。

11.日中:正午。

12.初:剛剛。

13.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14.及:到。

15.則:就。

16.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17.為:是。

18.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19.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20.決:決斷,判定,判斷。

21.笑:在這裡不是嘲笑,在這裡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22.孰:誰。

23.為:同“謂”,說,認為。

24.汝:你。

25.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

譯文

孔子向東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孔子聽了之後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采薇(節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註釋

1.昔:從前,文中指出徵時。

2.往:當初從軍。

3.依依:形容柳絲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

4.思:用在句末,沒有實在意義。

5.雨:音同玉,為 “下” 的意思。

6.雨(yù)雪:下雪。雨,這裡作動詞。

7.霏(fēi)霏:雪花紛落的樣子。

8.遲遲:遲緩的樣子。

譯文

回想當初我離開的時候,連楊柳都與我依依惜別。

如今回來路途中,卻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長難行走,又渴又飢真勞累。

我心裡不覺傷悲起來,沒有人會懂得我的痛苦的!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註釋

1.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2.浥(yì):潤溼。

3.客舍:旅館。

4.柳色:柳樹象徵離別。

5.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譯文

清晨的微雨溼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註釋

1.乃:就。

2.發生:催發植物生長。

3.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裡指春雨在夜裡悄悄地隨風而至。

4.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5.野徑:鄉間的小路。

6.曉:天剛亮的時候。

7.紅溼處:雨水溼潤的花叢。

8.花重(zhòng):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9.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註釋

1.呈:恭敬地送給。

2.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3.天街:京城街道。

4.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裡形容春雨的細膩。

5.最是:正是。

6.處:時。

7.絕勝:遠遠勝過。

8.皇都:帝都,這裡指長安。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註釋

1.漁者:捕魚的人。

2.但:只

3.愛:喜歡

4.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5.君:你。

6.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7.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8.風波:波浪。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註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綠:吹綠。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4.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5.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裡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6.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註釋

1.遊園不值:想遊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

2.應憐: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

3.屐(jī)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4.小扣:輕輕地敲門。

5.柴扉(fēi):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註釋

1.卜算子:詞牌名。

2.鮑浩然:生平不詳,詞人的朋友,家住浙江東路,簡稱浙東。

3.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這裡反用。

4.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動的水波。

5.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6.欲:想,想要。

7.行人:指詞人的朋友(鮑浩然)。

8.眉眼盈盈處: 一說比喻山水交匯的地方,另有說是指鮑浩然前去與心上人相會。盈盈:美好的樣子。

9.才始:方才。

譯文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裡?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剛剛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歸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趕上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浣溪沙

【宋】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註釋

1.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

2.浸:泡在水中。

3.蕭蕭:形容雨聲。

4.子規:又叫杜宇、杜鵑、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迴歸,所以叫杜鵑啼歸、這種鳥也叫子規。

5.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6.白髮:老年。

7.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譯文

遊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穀聲聲。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清平樂

【宋】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註釋

1.寂寞:清靜,寂靜。

2.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

3.喚取:換來。

4.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

5.問取:呼喚,詢問。取,語助詞。

6.黃鸝(lí):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後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

7.百囀:形容黃鸝宛轉的鳴聲。囀,鳥鳴。

8.解:懂得,理解。

9.因風:順著風勢。

10.薔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

譯文

春天回到了哪裡?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要想知道,只有問一問黃鸝。那黃鸝千白遍地宛轉啼叫,又有誰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黃鸝鳥趁著風勢,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