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They taught me the meaning of loyalty that you should never forget anyone that you loved
忠誠的意義在於我們不應該忘記愛過的每一個人 ---《忠犬八公的故事》

《忠犬八公的故事》從名字上看我們就能看出這是一部關於寵物的電影,往往這種類型的電影都會走溫馨催淚路線,引得人淚腺崩塌,這部電影也不例外;但是一部電影煽情容易,煽的高明就非常難,你看國內很多網劇又或是電影,往往演員在熒幕上撕心裂肺的表演,而螢幕外的我們無動於衷,甚至還想發笑。

這部電影講的主要是一個大學教授在機緣巧合之下,收養了一隻日本秋田犬,併為它取名小八,在隨後的兩年裡,教授陪著小八長大了,但是好景不長,教授因為心臟病去世了,小八非常的思念教授,因此它在生命的後續十年裡,每天依舊去教授常出現的那個車站上,等待著教授出現。

也因此很多人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都會覺得這部電影實際上是關於人與寵物之間的羈絆,關於愛與忠誠的電影,在前幾年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直到最近我又看了一遍這部電影,我覺得那時的我還是看的太膚淺。

因為“愛”和“忠誠”這一概念過於的表象,是我們直接可以從電影中的情節得出的結論,沒有討論的價值,但若我們更深層次的去探究,我們會發現這實際上是在探討關於“什麼才是幸福"的電影。

我們除了會被小八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所感動之外,關於這部電影,我們思考更多的是“值不值”的問題,小八為一個僅僅陪伴自己兩年的人,就奉獻出自己的一生去等待他,這到底是傻還是忠誠?

那麼今天,我們就以“幸福的定義”的角度去解讀這部電影背後的: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01 幸福往往灑落在生活的每個角落

整部電影實際上分了三部分,三部分講的內容實際上都在向我們闡述一個關於幸福的故事。

電影的第一部分講的是教授撿到了一條狗,也就是秋田犬八公,但教授的妻子強烈反對教授養狗,並且將狗的領養信息掛在了網上,最終卻被教授的行動所打動,同意教授收養八公;

在妻子同意的那一刻,彷彿整個畫面都靈動了起來,幸福感油然而生。

電影的第二部分則是小八長大了,與教授形影不離,養成了每日都接送教授去車站,並等待教授回家的習慣,小八還是一條很有個性的狗,它與其他的狗不一樣,一直不願意去做撿球遊戲;

但是某一天,小八卻似乎預感到了什麼,忽然與教授做起了撿球遊戲,果然那天之後,教授就因心臟病去世,再也沒有回來。

電影的最後一部分則是教授去世之後,小八不願意與教授的女兒一家生活,每天都走非常長的一段路去車站等教授,這一等就是十年,雖然這一部分的電影內容略帶悲傷,因為小八要用一生去等待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人,可我一旦想到一直能有一個生物,去用一生去等待一個人,就感到溫馨,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故事。

不管是撿到小八時的驚奇,還是與小八一起成長的快樂,抑或者是最後小八的等待,每一個部分講述的故事都是生活瑣屑的日常,但每一部分都能讓你感到撲面而來的幸福和感動,這或許就是這部電影成功的秘訣吧,我們之所以喜歡這部電影,除了溫暖純良的畫風之外,更多的是也是為了感受故事裡的幸福吧。


《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幸福到底是什麼?不如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科學地去看待幸福,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在他的著作《真實的幸福》中將幸福刨析為了三個層次,即“快樂,投入,意義。”

快樂:即幸福不會是一件令你感到痛苦的事情,是一種感受良好的情緒表達,是一種個人愉悅且獲得滿足的積極表現,是短暫,易逝的,獲取也非常的方便快捷,例如喝到了喜歡的飲料,見到了想見的人,解決了想解決的問題等等。

例如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的每個人的幸福都不一樣,教授的妻子同意他收養小八的時候,又如小八陪伴教授去火車站的時候,每一次的幸福都是短暫且讓人感到愉悅,同時也會讓螢幕外的我們為他們的幸福而感到快樂。

投入:我們如果要將淺層次的快樂,轉化為深遠的滿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需要不斷堅持並且為之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的事情。

例如秋田犬八公,它在主人去世之後的每個下午都守候在那個熟悉的車站,就為了有一天可以等到教授回來,在我們看來這或許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但秋田犬還不能理解人死亡的意義,依舊每天心甘情願的在等待教授,對於它來說,每天的等待就是它終生所追求的幸福。

意義:你所做的事情能帶給自己又或者他人意義的時候,我們往往就能感到感到幸福,幸福是一種自我的滿足以及他人的肯定,兩者的統一。

我相信大家都曾幫助過別人,即使幫助他人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好處,甚至要花費不少的精力,但是我們的內心依然會感到幸福和滿足,只要我們所做的事情存在意義,就會感受到快樂。

《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02 但我們總容易在追尋幸福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最讓人憤慨的一幕必然是這一段。

秋田犬小八在火車站等待它已逝主人的故事傳開之後,不少人主動的給小八捐款,希望有人可以照顧這隻忠心的秋田犬,而離小八最近的則是那位管理員。

面對金錢的誘惑,不出意外的管理員將捐獻的錢中的絕大部分都私吞了,僅僅給小八買了一些便宜的狗糧,並讓小八獨自在風雪中等待主人,也不願意花錢為它搭建一個狗窩。

這一段在電影中雖然只是簡單的提了一下,但我卻深有感觸,看著管理員這樣的行為,不由得就想起現實生活中,為了利益所妥協,走歧路的是絕大多數人,而堅持原則的總是少數人。

同時這一段內容的出現,或許也是預示著後來小八的死亡,一隻狗獨自在冰天雪地裡,吃著劣質的狗糧,一天天的等待著他的主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肯定會承受不了。

追尋幸福和利益是我們人類的本能,但如果因在這個道路上迷失自我,不能堅持自己最初的堅持,不僅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還可能會因此失去更多,我們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越是簡單的事情,往往就越難辦到。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這個管理員不能不貪心小八的狗糧錢,而是真心實意的去幫助小八,我相信憑藉小八的社會影響力,他最終得到的一定會比付出的要多。

《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年老的小八

不由得想起了如今的百度,曾經的百度在國內的名聲如雷貫耳,是無可爭議的國內第一互聯網公司,與騰訊,阿里巴巴並稱中國互聯網公司的“BAT”,但如今的市值卻不斷的下降,甚至隱隱要被後起之秀字節跳動公司所取代。

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巨頭公司開始走向衰落呢,或許我們能從2016年發生的“魏則西事件”中可以管中窺豹。百度在搜索排名裡採取的一直是價高者優先的原則,也就是說誰出的價格更高,誰就能在相關的關鍵詞裡有更高的排名,也就能有更多的流量和更大的用戶信任度。

但百度卻為了利益,在醫療領域也採取了這一原則,導致民營的莆田系醫院的排名高於國營醫院,而莆田系醫院為了能更快的收回在推廣上付出的成本,就變本加厲的想辦法在患者身上收取醫療費,因此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最終因此死亡,這就是導致“魏則西事件”的原因。

這僅僅是曝光出來的,至於那些沒有曝光出來的呢?由此可見百度如今的沒落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追尋利益本無可厚非,但在追尋的過程中不能因為一時的快樂而迷失自我,否則最終的結果必然會得不償失。

反之我們看如今的格力,如今的格力在國際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18年就實現年入2000億,但誰能想到在2004年的時候,格力也險些被美國的開利集團以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彼時的開利集團是世界的500強,被開利集團收購就意味著能躋身世界500強的範疇,哪怕是放在如今都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更何況是20世紀初,面對這一巨大的誘惑,格力拒絕了,依然選擇堅持自我,不為外人所動。

曾經險些被9億收購的格力,現在僅用幾天就能賺回9億,由此我們可以也可以看出,在追尋幸福的道路上,或許為了短暫的利益而迷失自我,可以獲得一時的愉悅,但堅持自我到最後的人往往才能獲得最終的幸福。


《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03 幸福的大小,並不在於擁有的多少

看這部電影,相比“感動”“忠誠”這些話題,我覺得“值不值”這個話題會更有思考價值。

秋田犬小八的一生,是從遇到教授開始的,但教授僅僅在陪伴小八兩年之後,就因為心臟病去世了,小八也因此失去了它這一生最愛的人,隨後小八被教授的女兒收養,但每天小八都悶悶不樂。

終於有一天,小八再也忍不住,獨自一狗長途跋涉跑到與教授相遇的那個車站,在每天凌晨的五點零五分等待他的教授到來,這一等就是十年。

眾所周知,狗的一生僅僅有10-15年,這十年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或許只是生命的一個片段,但對於寵物來說卻是它的一生,為了一個僅僅陪伴自己兩年的人就付出一生去等待他,這到底值不值?

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除了感動之外,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於是我嘗試剔除那些諸如利益,得失之後,我才忽然明白或許是我們錯了。

在我們的世界裡,總是會給感情添加非常多的羈絆,從而導致感情變得越發的複雜而不純真,而這隻叫八公的秋田犬卻幫我們找回了最初的感動,你對我好,那麼我也對你忠義,不需要你回報,只希望你能回來,對於這隻秋田犬來說,等待教授的回來就是它的整個世界,是它的幸福所在。

我們人類呢?明明擁有的東西要比小八多得多,但卻經常感受不到快樂。對於感情也不會過於的珍惜,我相信大家的生活中都做過這些事,因為私事而不能按約定和朋友聚會的時候,就告訴自己是沒有辦法,下次再按時就好了;因為生活壓力和繁瑣的生活瑣事,導致你忘記與你關係很好的發小和朋友。

我們總是有很多的藉口和理由去原諒自己,但這隻秋田犬八公卻與這個世界的主題背道而馳,為了這一份感情就付出自己的所有,在揭下我心中最後的遮羞布之後,我終於明白我之所以會被小八這個故事感動,除了是對小八的忠誠所流淚之外,更多的是為了祭奠心中那早已逝去的“純真”。


《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有人說是因為狗狗的智商低,不懂得取捨,所以才會做這種傻事,但秋田犬的智商卻是有5歲小孩的智商,已經具備基本的認知能力。

也有人說這種故事或許很美好,但往往只存在於小說以及電影裡,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人狗情未了”,也沒有那麼多的感人真情故事,如果你真的為了一個人付出自己的十年,甚至是一生,我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拉你去鑑定一下智商。

但《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卻真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八公出生於1923年,是日本的本地土狗秋田犬,在僅僅2個月大的時候被東京大學的教授上野英三抱回家,教授每天的工作都很忙,早出晚歸,而每天回家的時候都能看到八公在澀谷站等他回家。

在1925年的時候,教授卻在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心臟病去世了,他的親友們都知道八公與教授的關係,因此將年僅2歲的八公帶了回家,而在八公的心中,他的主人只有教授一個人,因此它每天依然會去車站等待教授的回來。

不知不覺間,整整十年時間裡,晝夜更替了近4000次,十年時間足以改變世間的絕大部分東西,也能讓人忘記很多東西,唯一不變的,只有一隻叫八公的秋田犬,一直默默的在澀谷站等待它的主人。


《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提起追尋幸福,就會想起以前聽的那則寓言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王子出發尋找幸福,這時巫師告訴他幸福是一隻青鳥,有著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喉,只要你將他關在黃金籠子裡,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於是小王子提著黃金籠子開始了他的旅程,在這一路上小王子捉到了很多的青鳥,但無一例外的在放入黃金鳥籠的那一刻就死去了,說明並不是小王子要尋找的幸福。

後來黃金鳥籠變的有點久了,小王子也不再年輕,但他始終沒能找到那個幸福的青鳥,於是他回到了自己的王國,但他的父母都因為思念他過度去世了。

小王子落寞的走在街頭,這時一個發跡斑白的老人捉住他的衣袖,大巫師認出了小王子,說:“都怪當初我讓你去尋找青鳥,這是國王要求我給你的東西,希望你好好收藏,”說著便把手中的一隻用木頭雕刻的小鳥給到小王子。

小王子認出了這個木鳥,原來是童年的時候老國王親自為他雕刻的黃鶯,小王子非常後悔的將這個木鳥抱在懷裡,此時木鳥突然扇動翅膀飛走了,發出了悅耳的歌聲飛走了,原來那就是幸福的青鳥,而小王子卻來不及將它放進黃金鳥籠裡。

幸福到底是什麼?有人曾經向一位賢者請教什麼是幸福,哲人說:走得動,吃得下,睡得香,而英國愛爾蘭的巴克萊博士曾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愛人。

而生活中的我們幾乎都像這個小王子一樣,明明幸福就在身邊,但我們依然會執著於去尋找幸福,在經過了數不清的彎路和曲折之後,最終卻發現原來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早已擁有了幸福。

《忠犬八公的故事》:幸福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所擁有的多少

所以回到主題,秋田犬八公的這個行為,到底值不值呢?

我們人類要想在社會上生存下來,就要學會掩飾自己的感情,並要適當的絕情,似乎這樣才能像個社會人,但是這條秋田犬卻還原了我們最原始的情感需求。

我們去追尋幸福,會在這個過程中擁有很多的東西,遇到很多人,但是我們卻很難感到快樂,出現這結果的原因,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漸漸的忘記了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就像那個寓言故事中的小王子一樣,去追尋虛無縹緲的幸福,殊不知幸福早已悄然落在了自己的肩上。

到了這裡,我相信大家這個問題心中就已經有了答案,值,感情越純粹,也就越幸福。我們常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可能秋田犬也在笑我們。

八公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用十年時間,近4000次的等待,無休止地去等待一個永遠不可能回來的,八公早已在每一次幸福地等待中獲得了永恆的幸福。

擁有很多東西的我們人類經常不快樂,一無所有的小八卻是充實和幸福,看著小八的故事,它告訴了我們:幸福的大小,並不在於你擁有多少,只要你堅持而又堅定的努力,活的純粹,永遠不忘初心,那麼幸福其實早已在自己身邊。

我不知道八公在死去之後能不能如願的與主人相遇,但我願意相信,靈魂最終會超過肉體,執行終生的執念,會帶著小八的靈魂去找到教授,它那十年等待的終點就是它最初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