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就是不用肥料、不打藥嗎?

新大風歌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資源與環境的雙重任務,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常常會導致環境的破壞與資源的浪費。

在所有產業中,農業與資源環境的關係最為密切和特殊,農業生產既可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也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並浪費大量資源。如不當的耕作造成水土流失;過度種植與放牧使土壤地力下降;過量的施用化肥和不當的灌溉破壞了土壤結構,加速了次生鹽漬化,使土壤生產能力日益下降,而為了維持農田眼前的生產,愈益依賴於化肥,如此反覆的惡性循環,導致土壤生態環境的惡化;為了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和除草劑,雖然暫時控制住了病蟲草的危害,保住了產量,但與此同時,殺滅了天敵,破壞了自然界動物區系及昆蟲、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生態平衡,有害生物抗藥性逐漸增強,最終會導致病蟲害的暴發,甚至達到難以控制的地步;此外,森林和草原面積的減少使風沙加劇,人類生存環境更加惡化,農業的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理有甚者,農藥、化肥的濫用不僅汙染了大氣、土壤與河流,也直接威脅到我們的食品安全等等等,這些問題使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目前人們已經認識到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為代價,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討既能實現發展目標,又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途徑,尋求農業持續發展之路,而發展有機農業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途徑。


農人小貝


有機食品的風潮在國內外已經颳了不少年了,因被正向關聯了健康、安全、營養等多重價值而受到市場推崇。在這個“有機”橫行的年代,你對有機農業的瞭解有幾分?是不是長期跑偏回不到正路上?今天我們就把大家對有機農業的誤解講清楚,一起為有機正名!

有機就是不打農藥有機真的健康嗎有機種植是放棄現代科技,是一種倒退有機的就是最好的,營養價值高,味道也更好有機就是用糞尿施肥有機產量低到底,該不該吃有機的啊?哈哈哈哈哈到底,該不該吃有機的啊?到底,該不該吃有機的啊?

史上最大的誤解:有機農業只是

不用施肥、噴藥、除草

當我們擺出“什麼是有機農業”的疑問臉時,往往會收穫一個這樣的答案:“在生產過程中,不用施肥、噴藥、除草,是所謂的“懶漢農業”。不用化肥農藥的確是大多數人對於有機的認識,但這樣的解釋將有機農業的門檻大大降低啦!

不用化肥農藥是大家對有機產品的普遍認知

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的定義:“有機農業是一種能維護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體系。不依賴會帶來不利影響的投入物質,是傳統農業、創新思維和科學技術的結合。”

權威機構---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

歐盟的定義:“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中國有機農業生產標準(GB/T 19630.1-2011)

中國的定義:“有機農業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從以上國際國內的定義中不難看出:有機農業是不使用化肥、化學合成農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合成物質,而是以有機質肥料、綠肥或無機礦物、生物肥料等來取代化學肥料,再配合輪作、間作等耕作方式,並利用耕作管理、物理防控、生物農藥等生防技術取代化學農藥抗擊病蟲害。

所以,沒農藥肥料≠有機農業,它是超越“不用農藥化肥”的新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拒絕化肥、化學農藥,

使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

國內外有機農業生產中,已普遍使用來自植物和微生物且具有殺蟲治病活性成分的生物農藥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如使用印楝樹提取物及其製劑,除蟲菊科植物提取液、藜蘆鹼、苦參鹼,真菌及真菌製劑,細菌及細菌製劑,釋放寄生、撲食絕育性的害蟲天敵,病毒及病毒製劑等防控病蟲草害、抵抗災害性天氣,從而實現免除化學農藥、實現高產、優質、 高效、環保無汙染的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使用植物源農藥苦參鹼防治蚜蟲

有機農業使用有機肥代替化肥,生產中允許使用有機肥料(包括動植物的糞便和殘體,植物漚制肥、綠肥、草木灰和餅肥等,通過有機認證的有機專用肥和部分微生物肥料)和部分礦物質(包括鉀礦粉、磷礦粉和氯化鈣等物質)。這些有機肥料不斷優化土壤理化生物性質,提高土壤調節機能和生產力,為植物健康生長和高產、優質、安全、營養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有機肥改善土壤環境

有機農業≠低產、低效的傳統農業,

是從“產量為王”到“可持續的綜合評估”

多數人接觸有機農業就會自動腦補傳統農業的畫面,將其與中國傳統農業等同,與低產量、低效益、甚至饑荒相聯繫,這也是對有機農業的認知誤區。有機農業拒絕使用農用化學品,但卻將生態學、生物學、生物防治技術、水土保持技術等現代科學融會貫通,以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有機農業是真正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體系,四種花瓣的顏色代表了定義“可持續”的四個維度:生產量(橙色),環境(藍色),經濟效益(紅色)和社會福祉(綠色)

有機農業帶來的生態價值是“大肥大藥農業”無法比擬的,不會出現因農藥化肥造成的環境惡化、農殘重金屬健康風險、作物品種多樣性消失、生態系統破壞等環境成本。有機農業經濟效益將不再只單一計算畝產,而應從全面的生態體系考慮。

所以,有機農業是基於傳統的農業生產精髓,尊重自然循環規律,真正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體系,是從“產量為王”到“可持續的綜合評估”,而不是復古和倒退。

◆ ◆ ◆ ◆ ◆

有機農業拒絕了化學農藥和肥料的使用,承載著生態涵養的功能,它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向人們提供無汙染、安全環保的食品,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前景大有可期。






農人杜久時


不是


H蠻



燕184


是的


WJ國松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綠色消費的興起,消費者對有機食品日趨青睞。順應這一潮流,有機農業在各地迅速發展。發展有機農業還必須消除以下3個認識誤區。

1、認為有機農業就是不施化肥、不噴農藥的農業。有機農業,是指以生產、加工、銷售有機食品為核心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它是當今世界各國實施可持續發展農業目標時被廣泛接受的模式。有機農業以“有機環境”、“有機技術”、“有機產品”為主體,不是不用化肥和農藥,也不是一味地否定傳統農業模式,而是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藥,由過去主要依賴化肥和農藥轉變為主要依靠生物內在機制來取得農業增效。

2、認為發展有機農業投入高、收益低。我國有機農業主要通過優良品種培育和土壤改良,利用生態機制來求發展,把經濟、社會和生態益統一起來,大大降低對農藥和化肥的依賴,是一種低投入的農業生產方式。“有機消費”方興未艾,人們對消費品最迫切的要求是“無公害”。誰能在“機”字上大做文章,誰就能抓住更多的消費者,取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發展有機農業只要捷足先登,就會捕捉創業先機。

3、認為發展有機農業是農民自己的事。發展有機農業,需要加大有機產品的宣傳力度,加大有機技術的普及力度,加大項目資金的扶持力度,開發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等適用技術,培植有機農業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提高農民有機農業技術水平,這樣才能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從而更有利於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





三省坡種植團隊


不是的

有機農業不僅僅是不施用農藥、化肥

有機農業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依靠輪作、作物秸稈、家畜糞尿、綠肥、外來的有機廢棄物、機械中耕、含有無機養分的礦石及生物防治等方法,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易耕性,供給作物養分,防治病蟲雜草危害。


高豔麗—守農


在生產過程中,不用施肥、噴藥、除草,是所謂的“懶漢農業”。不用化肥農藥的確是大多數人對於有機的認識,但這樣的解釋將有機農業的門檻大大降低了。不用化肥農藥是大家對有機產品的普遍認知,有機農業是一種能維護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體系。不依賴會帶來不利影響的投入物質,是傳統農業、創新思維和科學技術的結合。

有機農業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從以上定義中不難看出:有機農業是不使用化肥、化學合成農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合成物質,而是以有機質肥料、綠肥或無機礦物、生物肥料等來取代化學肥料,再配合輪作、間作等耕作方式,並利用耕作管理、物理防控、生物農藥等生防技術取代化學農藥抗擊病蟲害。希望這樣的回答能幫到你。


養牛人小張


當我們提出這些疑問時,往往心中會有這樣的一個答案,有機農業就是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的除草劑,所謂的男漢農業。不用化肥農藥的確是大多數人對有機的認識,但這樣的解釋將有機農業的門檻大大降低了!不用化肥農藥,使大家對有機產品的普遍認知。 根據有機農業聯盟的認定定義:有機農業是一種能維護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體系,不依賴會帶來不利影響的投入物資,是傳統農業創新思路和科學技術的結合。 根據中國有機農業的定義:有機農業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而是有機質肥料,綠肥無機礦物,生物肥料等取代了化學肥料,再配合輪作,間作等,耕作方式,物理防控,生物農藥等生防技術取代化學農藥,抗擊病蟲害。 所以沒有農藥肥料,不等於有機農業,它是超越不用農藥化肥的,新有機農業。 肯定的是有機農業拒絕化肥,化學農藥。


農村新勝


有機農業是不使用化肥、化學合成農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合成物質,而是以有機質肥料、綠肥或無機礦物、生物肥料等來取代化學肥料,再配合輪作、間作等耕作方式,並利用耕作管理、物理防控、生物農藥等生防技術取代化學農藥抗擊病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