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斤,養殖戶該如何應對?做好這6點很關鍵

從2月下旬開始,國內生豬價格不再繼續上行,反而出現了逐步回落的現象,3月份調整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多地生豬價格回落至35元/公斤以內,生豬價格超過40元/公斤的地方更是不見了蹤影。2月25日農業部發出了2020年2月份第3周的相關數據,當時的生豬平均價格為37.51元/公斤,環比漲幅為0.6%,同比漲幅達到194.2%。在2020年2月份第4周,生豬價格回落至37元/公斤,環比下跌1.4%;而在3月24日發出的數據看,3月份第3周生豬均價為36.16元/公斤,環比下降0.9%。

3月份第4周的數據暫未發出,但從養豬網的生豬價格數據來看,生豬價格依然處於下行通道,3月31日全國生豬價格為34.46元/公斤,均價回落至35元/公斤以內,區域上來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均回落至35元/公斤,價格相對較高的為海南地區,生豬價格為39元/公斤,廣東、廣西等地生豬價格處於37元/公斤附近。生豬價格出現持續回落後,對養殖戶直接的影響就是出欄時的收益減少了,如果保持繼續下跌,那麼對養殖戶是很大的考驗,出欄節奏沒有把握好的話,養豬的收益就容易存在波動。從市場預期來看,今年年底各地生豬存欄量有望恢復至正常水平,意味著生豬價格會出現一定的波動,那麼此時養殖戶該如何應對當前的變化呢?個人認為可以做好以下6個方面。

生豬價格跌破35元/公斤,養殖戶該如何應對?做好這6點很關鍵

一、緊跟當地的扶持政策

目前各地積極推進穩定生豬生產,扶持措施的力度也比較大,比如貼息貸款的門檻大幅度下降,原來需要養豬場年出欄量在5000頭以上,而如今只需要500頭以上,這一門檻的下調,可以說讓不少養殖戶從中受益。還有的地方對引進種豬有資金扶持,比如說河南鄭州,對二級以上的種豬場,只要引進種豬的時間是在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就可以獲得2000元/頭的補貼,累計補貼3000頭,也就是說一個種豬場,最高可以獲得600萬元的扶持。另外,在用地審批、融資等方面,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扶持措施,無論後期生豬價格如何變化,養殖戶可以跟著當地的扶持政策走,這樣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和成本,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方式。

二、加強衛生防疫工作

原來沒有出現非洲豬瘟之前,養殖場的衛生防疫雖然也有操作,但各環節並沒有那麼嚴格,可以說只是一些常規的操作,但2018年8月首次出現了非洲豬瘟後,整個養豬行業的衛生防疫水平有了質的變化,落實不到位的,就容易被淘汰出局。經過非洲豬瘟的洗禮後,養殖戶的衛生防疫意識明顯提升,人員、車輛、飼料等進出養殖場,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消毒,有的養殖場消毒環節有3道以上,這種高壓的態勢可以說要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如果養豬場裡的豬出現中招的,那麼後期生豬價格即使漲得再高,養殖戶也無法獲得高收益。根據農業部公開的信息顯示,2020年3月份,在湖北神農架、四川樂山、四川瀘州、河南三門峽、四川廣元、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均有中招的,因此,養殖戶很有必要提升養豬場的衛生防疫等級。

生豬價格跌破35元/公斤,養殖戶該如何應對?做好這6點很關鍵

三、推行自繁自育,降低養豬成本

當前國內生豬均價還處於30元/公斤上方運行,生豬價格上漲的同時,仔豬價格、飼料價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特別是仔豬的價格,不僅價格偏高,而且部分地區還比較難買。3月24日,農業部發出了3月18日的仔豬價格數據,仔豬平均價格為92.87元/公斤,意味著一頭20公斤左右的仔豬,養殖戶需要投入的成本為1900元左右,如果是購買30公斤左右的仔豬,那麼投入的成本接近2800元。如果回到2018年年底,東北多地仔豬價格只有300-500元/頭,如今仔豬價格大幅度增加,養殖戶補欄的資金壓力也是不少。為了增加抗風險能力,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發展自繁自育,仔豬價格帶來的高成本壓力會明顯減少,即使生豬價格回落至20元/公斤以內,養殖戶同樣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四、主動拓展銷售渠道,探索差異化養豬模式

對於一些中小養殖戶來說,在出欄方面,很多時候是處於相對被動的,大部分比較依賴中間的經紀人,通過豬販來銷售生豬,養殖戶的確省不少事,但同樣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自己的話語權相對不高,而且一旦豬販不上門收購了,那麼自己的出欄節奏會受到影響。目前多地在探索,養殖場與屠宰企業直接對接,省去中間的一些環節,這種思路養殖戶是需要重視的,一方面是可以更加穩定的解決銷路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屠企,更加及時瞭解到市場需求,反過來調整出欄節奏,從而避免了集中出欄的現象。另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有變化,養殖戶可以考慮差異化養豬模式,比如有的地方喜歡吃土豬肉,養殖週期雖然長些,但豬肉價格卻比普通的高出不少,這也是中小養殖戶應當考慮的發展方向。

生豬價格跌破35元/公斤,養殖戶該如何應對?做好這6點很關鍵

五、依然要重視環評問題

雖然說目前對養豬行業的環評規則有所調整,重點不再是事前審批,而是放在事中、事後監管,這種調整對養殖戶來說省了不少事,特別是新建、擴建養殖場的,可以在較短時間投入運營,仔豬育肥出欄的時間會大幅度縮短,有利於贏得市場時間。如今環評規則調整後,養殖戶同樣不能掉以輕心,依然要重視環評階段,各項措施要落實到位,一方面是自身信譽問題,畢竟環評備案制考驗的是企業的自覺性;另一方面,養殖場想要長期穩定生存下去,那就要通過環評這關,如果環評方面不符合要求,後期養殖場還面臨著被拆除的風險。為了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養殖戶在前期就需要把環評設施落實到位,並嚴格執行下去,這樣才能安心把豬養好。

六、合理安排出欄節奏,不盲目壓欄惜售

很多養殖戶在出欄時,往往形成一種慣性思維,生豬價格持續上漲時,會選擇壓欄惜售,就像2019年10月份的行情,很多地方生豬價格單日漲幅超過0.5元/斤,可以說一天一個價,而養殖戶此時卻不願出欄,心想著多壓欄一天,就可能多得100-200元,這樣的想法也可以理解,畢竟適當的壓欄,一旦趕上了行情,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當生豬價格出現連續的下跌時,養殖戶往往會急於變現,會加大出欄量,比如2020年2月下旬開始,全國生豬均價開始進入下降通道,生豬價格從38.75元/公斤一路回落至35元/公斤以內,也就是說一個多月的時間,生豬價格回落了近3元/公斤。隨著多個養豬大省生豬存欄量的回暖,生豬價格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為了守住養豬利潤,養殖戶需安排好出欄節奏,不可盲目壓欄,以免錯失行情。

生豬價格跌破35元/公斤,養殖戶該如何應對?做好這6點很關鍵

總之,當前生豬價格緩慢下行,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是大勢所趨,畢竟各地的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可出欄豬源在不斷恢復中,而豬肉的消費量並沒有明顯增長,工廠、高校等消費量暫未恢復,另外儲備豬肉和進口豬肉不斷進入市場,對後期豬價上漲有一定抑制作用。此時,養殖戶要認識到自身優勢及不足之處,在管理好養豬場的同時,也要多留意當地的市場行情變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分析,不盲目進行跟風操作,只有這樣,養豬的收益才會比別人高出不少,同時也不容易被淘汰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