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什麼叫“元”?

進入公元13世紀中葉,風雨飄搖的南宋,在強悍的蒙古鐵騎衝擊之下,已經日漸衰微。而日益強盛的忽必烈於公元1271年歲末,終於在斡難河(今蒙古國鄂嫩河)一帶宣告建立元朝,並於第二年定都“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元朝為什麼叫“元”?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時,圍繞國號一事曾經發布《建國號詔》。其主要內容如下:

我太祖聖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頃者耆宿詣庭,奏章申請,謂既成於大業,宜早定於鴻名。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自我稱頌、標榜祖先功業為歷史少有或沒有,然後明確國號名稱為“大元”,並說明國號來源於《易經》,並取“乾元”之意。

那麼,忽必烈是基於什麼依據稱其祖先霸業具有開創性的呢?

元朝為什麼叫“元”?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元朝的確做到了許多此前歷朝歷代都沒有做到的事,例如廣闊的疆域等等,如《元史地理志》序言就明確說過,元之幅員“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裡數限者矣”。我們現在僅就主要方面談一談元朝具有開創性的幾件事:

第一,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所謂的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開啟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先河。我們為什麼在這裡用“所謂的”這種說法,一會兒將會和大家一起探討。

第二,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統一王朝,奠定了北京延續至今的首都地位。

第三,元朝打破了中國歷史長期以來以地域名稱命名王朝的傳統,建立了純粹選擇具有一定寓意漢字命名王朝的先例。

這麼多具有開創性的事例,顯然,元朝好像是一個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朝代。的確,元朝的名稱其實已經非常清楚地顯示出了這一點。那麼,元朝的名稱又有哪些寓意和講究呢?

“大元”這兩個字,都與人有關。“大”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人的形象 ,而且是一個撐開雙臂頂天立地的人。例如老子《道德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大”最初就是“高大、巨大、廣大”等意思;而且它與天、地、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其中,自然及其運行規律為最高,蒼天次之,大地再次,人世間的一切則依次向上遵循。再聯繫《呂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天下”,我們就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元朝立國者的抱負了,他要遵天地之道,治人世之事。

“元”的甲骨文字形是 ,表示一個站立的人,並且在最上面用一個短橫筆道特別突出了人的頭部。對這個字最初意思的解釋,目前有些意見採用了《說文解字》的說法,認為是“開始”。其實,“開始”的意思是“元”後來發展出來的,它原來的意思應當就是指人的頭部,例如古代男孩成人後舉行束髮戴冠的儀式稱作“加元服”,“元服”指的就是戴在頭上的冠,其結構與現在常用的“口罩、眼鏡”等完全相同。還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人歸其元,面如生。“歸其元”的意思就是把某人的首級歸還。

元朝為什麼叫“元”?


當然,由於頭部意味著位於頂端、最前面等含義,所以它隨之也可以表示“開始、開端”等意思,而且這種後起的意思反而更加常用,如“元初、元月”等。因此,元朝的名稱也具有非常明顯的表示開端、創始等含義。

與此同時,也確實像忽必烈《建國號詔》所表明的那樣,“元”也來自《易經》的“乾元”。那麼,《易經》中的“乾元”又有哪些講究呢?

“乾”是《易經》開篇第一卦。卦曰:“乾。元亨利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就詞語而言,“乾元”本身有好幾種意思,既指“天”;也指帝王;還可以指天子的德行。因此,無論是哪種含義,忽必烈可能都是滿意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