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什么意思?怎么做才称得上“学习”?

快乐的书虫


学习是从有限的例子中,找出问题和答案之间规律的一个过程。只有举一反三才叫学习。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学习根本不叫学习,那叫记忆。


一、为什么要学习?

从小家长和老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但是从未跟我们解释过:什么是学习?以致于我们将记忆当作学习,甚至市面上所谓的教你学习的课程搞得比学习还难!

要解释什么是“学习”?怎么做才算得上“学习”?那就要先要说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我们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理解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每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理解学习的本质。

二、什么是学习?

学习其实就是找规律的一种过程,就是要从有限的例子中去找出所遇问题和寻求答案之间规律的过程,而所找出的规律叫做知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可算是一个学习天才,他曾说过:

如果你没有办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你所学习的知识,就没有真正学会它。

学习就是用知识来压缩原本无限的信息。

三、怎么做才算是学习?

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出一个学习方法:

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意思就是尽可能地搜集更多例子帮助你体会问题和答案之间的规律,当你真正学会的时候,这些例子就会被压缩成知识。这就是案例学习法。


我刚开始学习社群运营时候就是先搜集社群运营的案例,然后总结出这些例子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就是社群运营操作的基本逻辑,不同点就是各自案例的特性,所以当我要一个社群运营的策划时候,就可以直接套用基本逻辑根据公司特性进行策划。

这就是学习,总结,假设,验证的过程,就是一条有效的学习路径。

四、如何持续更高效的学习?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将自己一生学习高效方法总结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标,明确想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在学什么?

第二步:以教促学,将所学习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复述出来或者交给别人

第三步:化整为零,如果当你在进行第二步以教促学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办法复述出来教给别人,就说明你对于这个知识并没有完全理解,需要将一个大的概念进行分解成很多个小概念,查问题补缺板,把你不明白的点结合在一起,进行集中的处理。


第四步:总结提炼,将已经理解的基础知识进行合并,用简单的话、用大白话加上例子讲出来。

只有通过以上4步,你才能真正的学会知识且越学越好!

【总结一下】

  1. 我们是为了理解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理解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而学习。

  2. 真正的学习是通过有限的例子去寻找问题和答案之间的规律,用知识来压缩原本无限的信息。

  3. 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通过例子去找规律才算是真正的学习

  4. 使用费曼学习法:明确目标、以教促学、化整为零、总结提炼可以持续更加高效的进行学习。


来趣教育


學習

学的繁体字,《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现在的繁体字形,应属“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按《说文解字》,臼是声旁。

“学”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人双手拿着一些木棍,下半部分是“冖”(意思是覆盖,教导)和“子”(意思孩子)。所以整个一个“学”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拿着一些小木棍教孩子们算数。

习的繁体字,按《说文》的解释是“数飞”, 指鸟类频频拍动翅膀试飞。“从羽,从白”。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认为羽是形旁,白是声旁。

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

学习的广义概念:

第一,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或内隐或外显);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丫爸亲子成长


學,古时与“效”等同(实际上同音),是仿效的意思。学的过程,就是仿效的过程。習,是雏鸟学飞之意,指应用于实际,亦即实操。学而时习之,意思是说学到的知识或技术、手艺等,如果有机会应用于实际,解决了问题,那么就收获了满足感,学习之乐趣在此。这里的“时”,不是时时、经常的意思,是得其时、遇到时机。

现在我们所谓学到了,往往是在能够用来解决了切身现实问题的时候,遇到困难,经过思考,终于解决,这样才会印象深刻,算是真的掌握了,也坚定了信念,认可这个知识点是对的,这时才有喜悦之感。那些光做纸面题目的,应用时一筹莫展,用错了工具或理论,就叫纸上谈兵,没用过,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就会怀疑学来干什么,纵不痛苦,学再多,也不过是书呆子、酸秀才一名——其实孔乙己抓住机会想将知道的四种字型传授一下,也是想应用一下场合,在他来说是乐趣所在,只是人们不给他这种机会,故而失望,他只是学的东西用不上,又没别的谋生技能罢了,早两年新闻又说某女博士自杀的,遗言就是学了那么多,除了考试有用,没有实际可用的场合,跟孔乙己就是一类,别去嘲笑的孔乙己那么轻浮,现在的教育,教孔乙己的多了,老毛叫学生学工农兵下去实训,真以为他脑子坏了?


TonyDeng


中国的文字是一字一意。学习的意思是中由学的意思和习的意思共同组成。学就是小孩子在房子里写字看书,以理论知识为主。习是小鸟练习飞翔的意思。对于孩子来讲就是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的练习的过程。所以学习既是书本,文字的认知,也是天地宇宙万物变化的认知,更是把这种认知落实到生活中如何应用。中国文化理念自古都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古代的读书人十六七岁就开始考科举,二十岁出任官吏的十几岁当将军大有人在。就是因为古人从小到大读的书完全可以让他胜任。现在则不然,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大学四年,毕业了还什么都不会干的也很多。还有很多孩子吃饭穿衣都不能按照自然规律冷热做。高考完书都烧了卖了,能忘的都忘了。

所以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学习什么?这实际也可以拆成两个问题,学什么?习什么?学首先是识字,字就是学问,中国人的象形字画的就是对自然万物的认知,怎么认知天地的,什么是人,每个文字都是有含义的。古圣先贤沟通天地的文字叫经,小孩子学的就是经。经里有智慧,经里宇宙的奥秘。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习什么?孔子也说过古人学六经,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演练生活中的场景,婚礼,祭礼,军礼,练习奏乐,习舞,射箭,演绎天文地理农学等。

现代人学习什么?好像什么都学了,什么都没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利字当头。是该静下心来想想,学习到底是学什么?社会在进步,照搬古人的学习的内容显然不切实际,时代在进步,是否我们可以参照借鉴古人,总结出适合现在的人学习的内容和练习的项目呢。一家之言。


成长洞察


学习的定义

科普篇:是通过觉察,是用分享的方法产生新行为,从而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更快速的达到目标,更多元的赋能他人的过程。

大众篇:养成新习惯。

我们不需要再记忆,而是运用,我们需要不是在知道,而是做到我们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学以致考,而是以自己为中心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习等于养成新习惯。人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学习目标就等于弥补差距

缺啥学啥,确定目标从最差的一项开始学最高效,不对称学只会事倍功半,南辕北辙。

自问三个问题,你想通过学习达成什么目标?第二,要达成目标差距是什么?第三,差距产生的原因有什么方法能弥补?


多去寻找可执行的知识,能够模仿一步步执行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大道理。学一个技能最快的方法现学现用,即学即用,不用不学,学了就用。


比如知识分为三类,习惯区,学习区,未知区。你上课有部分内容没有听懂,希望从未知区进入学习区,但此时真正需要做的是把学习区的知识实践在行动区,真正产生价值,扩大习惯区,产生认知新认知水平。


当你阅历不够,思维层次没达到,是没办法用大脑想清楚,高于思维层次的知识


小朋友不懂爱情,背诵再多的爱情箴言也没意义,长大体验初恋,甜蜜离别痛苦才会明白,此时应该做的抓住学习篇,在实战上下功夫,然后为之前的知识就会懂一点。

总而言之,学习就是弥补我们当下的差距,并形成新的习惯。


多思考最近都养成了哪些新习惯,给你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哪些习惯想要完成?

多为实践找指南针。


糕小糕视觉笔记


学习的中心是获得知识和经验,让人发生或可能发生改变。

在《说文解字》里“斆,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蒙也。”,习,"数飞也。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似入切"都包含了这个意思。

从心理学定义上解释,“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比如,孩子们在没有学习四则运算法则之前是不能正确解答加、减、乘、除等运算问题,学习之后就可以了,这就说明行为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明显的,但有些变化并不那么明显。比如今天教了孩子二十个新生字,我们听写他们的时候,可能只能写下十五个。能不能说剩下五个汉字他们没有学,只是说明掌握的并不扎实,因为这五个字已经不完全陌生,在再次见到他们时,孩子们可能会快速激发起自己的回忆,能够知道它的读音和大致意思,记住它的字形也比其他完全陌生的字容易。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一定是相对持久的。

不管是明显的行为变化,还是潜在的行为变化,只有改变的持续时间比较长,才可以称之为学习。疲劳或者疾病都能引起一些暂时的行为变化。比如病痛、劳累都能让我们烦躁不安,但当病痛消失,能力恢复后,这种变化也随之消失了。而掌握了骑自行车或者开车的技能后,即使隔了很长时间,我们还是能够很好的骑车或者驾驶,即使是略显生疏,熟悉很短的时间就可以重新的熟练起来。

学习的改变一定是有经验或者练习造成的。

这里说的经验,既指我们在生活中切身行动获得的相关经验,也指我们通过系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但仅仅获得概念性的经验与知识是不够的,很多改变需要系统而反复的练习才能达成。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知识后,需要领着学生们做练习的原因。

学习就是学、练、用。

通过学习的定义,我们就很容易了解真正的学习是什么。其实学习就是学、练、用,首先就是掌握相关的经验与知识,否则就会出现“思而不学则殆”。然后通过思考、分析并不断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让自己发生明显或潜在的改变,才能算真正的学习,这也是“学而不思则罔”的意义,最典型的改变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过去自己不知道怎么做,而经过学习自己明白或者知道怎么做了,其实这种情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应用。

学、练、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生活中的很多知识、经验都是在应用和练习中逐步发现和掌握的。我们总结了这些知识和经验,为后人再次在相同的情境下更好地解决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去练习或解决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促进我们再次学习与总结。循环上升,才让我们的学习和能力都随之发展。


数学与逻辑


“学习”二字造字的确切操作意思是:

“学(學)”是用客观实践检验过的(F)文化知识(爻)解放、指导头脑思想(冖子);

“习(習)”是主动不变,练“习”实“习”掌握初学到的文化知识,不断改革创新(羽),成为“习”惯,不至于“白”学。

例如:学会电脑、手机操作,要主动不变,练习掌握了,熟能生巧,可改革创新,成为习惯,不至于忘了,白学了。

中华文化造字原则详见《破译的龙学密码》《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前面的“说明”。


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学习两个字,拆开来,就是学加习。

学,就是教你的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如果有什么不懂的,要虚心请教,直到弄懂学会为止。

习,就是复习,练习。也就是在学了之后,还要不断反复练习巩固,直到熟练灵巧为止。

学习贵在行动、思考和坚持。只有一颗向学爱学之心,学习效率才最佳。


快乐的书虫


这个问题问的可以😊

学习古人有古人的理解,现在有现在的理解。个人认为学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任何领域的了解都是学习。

怎样才算学习了,任何一个事物,知识点都有它自带的客观规律,发生所需要的特定条件,你能够掌握它的规律条件才算学习到了。

都说兰花难养,你掌握好它的规律就不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