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保十”

華潤“保十”

對巨無霸企業的評價,往往如盲人摸象。


遠看全是優點,近看千瘡百孔,臆想化身一座崑崙山,實則遜如滄海一粟。


比如,近幾年飽受爭議的華潤置地,曾在2016年滿載“進取心”,帶領一眾攀登5000米海拔的崑崙山,隨後一紙“限價令”,便讓華潤在遍地維權的口水仗中聲音越來越弱。


3月26日,華潤置地以電話會議形式舉行了2019年全年媒體業績會,總裁李欣、副主席張大為、高級副總裁謝驥,財務部總經理郭世清等出席。


華潤“保十”


不過遺憾的是,剛剛履新三個月的董事會主席王祥明僅出席了投資者會,而在半小時後舉行的媒體業績會上,缺席了。


王祥明的缺席,外界猜測原因,不外乎“前任的鍋,我不背;前任的業績,我也不領。”


2019年,華潤置地壓線完成2420億元的銷售任務,15.1%的增長率,增速創下近三年新低,排名剛好在第十位。而同年,世茂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併購,手裡拿著大量項目做籌碼,一舉就反超了華潤。


前有猛虎,後有追兵,華潤陷入了“中年油膩男”不進則退的尷尬境地。


01


高層震盪,增速下滑


華潤置地2019年銷售增速下滑,或許更多是受高層持續震盪的影響。


年報顯示,2019年華潤置地實現簽約金額2425億元,同比增長15.1%,權益簽約金額為1630億元,同比增長1.8%。


2019年,華潤置地的15.1%簽約金額增速出現明顯放緩,其2017年該公司簽約金額同比增長58.54%,2018年增長22.29%。


面對2019年的增速下滑,華潤置地2020年並無提速意願,繼續降速。其預期銷售目標2620億元,同比增長僅8.04%。


業內人士認為,華潤置地銷售增速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如企業管理效率變弱、早前佈局失誤等都是較為明顯的問題。


自2019年年初,官宣吳向東辭任執行董事後,華潤置地高層持續震盪。


2019年12月17日,華潤置地董事會主席唐勇離職,王祥明接任,成為華潤置地主席;12月19日,有媒體報道稱華潤置地董事局副主席、華北大區董事長張大為已經提出離職。華潤置地副總裁、華北大區總經理蔣智生目前也已經就職中國融通,擔任房地產業務總經理;12月20日,藍光發展官宣同意任命遲峰為公司總裁,遲峰此前是華潤置地高級副總裁,兼任華潤置地華東大區總經理。


華潤置地這波離職潮包括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董事局副主席、副總裁、高級副總裁等,均為集團的一二把手。


總結而言,2019年從年初到年末,董事會主席兩次易主,市場對它未來的戰略方向多少存在擔憂。


02

盈利表現差強人意


銷售中增速創新低的同時,華潤置地的盈利表現亦不盡如人意。


財報顯示,2019年華潤置地全年綜合毛利潤率為37.9%,這是近3年最低的水平,在2017年和2018年,這一數值分別為40.3%、43.4%;開發物業毛利率36.5%,在2017年、2018年同期,則為39.7%、42.9%。


對於毛利潤率下降,華潤置地管理層在發佈會上表示,毛利率下降的趨勢很明顯,整個行業趨勢也是如此,但“華潤置地有信心維持行業有競爭力的毛利率水平,2020年將維持在30%-35%。”


此外,華潤置地銷售成本增幅的提高同樣擠壓了其毛利率的增長。數據顯示,近五年來,華潤置地2019年的銷售成本增幅首次超過其營收、毛利增幅,分別超11.8個百分點、27.21個百分點。


受毛利潤率影響,淨利潤增速下滑。


2019年,華潤置地錄得股東應占溢利人民幣286.7億元,同比增長18.3%,增速同比下滑4.79個百分點;扣除投資物業評估增值後的核心股東應占溢利人民幣216.5億元,同比增長12.2%。


盈利增速下滑的同時,華潤置地節制拿地。


2019年該公司以總地價1424.4億元(權益地價933.9億元)新增了82宗土地,新增土地總計容建築面積達2020萬平方米,而在2018年,該公司新增土地多達103宗。華潤置地一二線權益地價佔比81%,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核心城市分別佔比20%、22%、13%。


新增土地儲備中,開發物業為1784萬平方米,持有物業為236萬平方米,平均拿地成本為7050元/平方米。


華潤置地總裁李欣在業績發佈會上稱,公司今年可售貨值達5000億元,其中八成土儲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加上需求仍強勁,市場情緒也有復甦,對達成全年目標有信心。


03

“包租公”能否旱澇保收?


相比其他四平八穩的央企而言,華潤置地本身其實算是資質優良,在房地產行業稱得上是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家——業務觸角廣泛,多元多棲,是真正的“城市綜合運營商”而非純粹的“住宅開發商”。


除傳統住宅之外,其投資性物業不容忽視,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包租公。


年報顯示,華潤置地2019年投資物業實現營業額120.3億元,同比增長26.3%。其中購物中心業務營業額91.5億元,同比增長33.4%;寫字樓業務營業額13.9億元,同比增長12.3%;酒店業務營業額14.9億元,同比增長4.5%。


然而,華潤置地投資物業一直沒有起色,寫字樓、酒店業務營收增速相應下滑。


2010年至2019年,華潤置地包括酒店經營在內的投資物業營業額分別為18億元、28億元、38億元、46億元、54億元、67億元、73億元、88億元、95億元,120.3億元佔總營業額的比例始終在6%至9%之間徘徊。


2019年寫字樓營業額增速同比去年降低3個百分點。


2019年酒店營業額增速創下近三年最低值。


數據顯示,華潤置地酒店營業額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增速分別為40.1%、10.2%、4.5%。


同時,在運營的14個寫字樓年內租金收入雖實現了12%的增長,為14億元,但受年內新投入運營的寫字樓初期出租率較低等因素影響,整體出租率只有72.9%,同比下降16.9個百分點。


新冠疫情的出現,進一步阻礙了投資物業的增長。“疫情給購物中心營業額帶來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而影響最大的是酒店。”華潤置地方面表示。


不得不說,2019年地產商們整體“並不好過”,而依靠形勢政策吃飯的“時代寵兒們”,也不得不赤膊上陣接受這一切。


在業績會上,華潤置地管理層明確表示,具體目標就是要保持行業前十。


2020年,新的管理團隊是否能穩住局勢,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