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專題文獻研究——黃河基本概況

黃河文化專題文獻研究

黃河基本概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開封市圖書館在開封市文廣旅局的正確領導下,迅速成立工作小組,立足我市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上的獨特定位,開展黃河文化專題文獻研究。和廣大市民共同探討黃河歷史,瞭解黃河文化,感悟黃河孕育的中華文化精髓。


黃河基本概況


攤開中國地圖便可以看到,黃河像一條長帶,曲折縈迴,由西向東貫穿中國北部。在這條大河上下,孕育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和文明。伴隨著它奔騰不息的洪流,我們中華民族走過了悠長的歷史歲月。

地理學家按照地勢的高低,把中國比作三級階梯。最高的一級階梯是謂之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青藏高原向東,地勢呈梯狀陡降,依次遞降到第二、第三兩級階梯。在北方,第二級階梯的東界是太行山、崤山、熊耳山一線。此線以東,是最低一級的黃河下游沖積平原。(見圖1)

黃河文化專題文獻研究——黃河基本概況

黃河從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境內流出後,順著這階梯形的地勢拾級而下,依次流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7個省區,最後進入山東省境內,流向渤海,總流程5464公里,整個流域面積75.2萬多平方公里。按幹流長度計算,它是我國第二大河流,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5000多公里長的黃河,就像一條長龍,滾動在中國的北部。在這條長龍的不間部位,有著不同的特性,變化多端。

黃河干流現在總長5464公里(歷史上多有變化,海浸時期要縮短數百公里,隨著海退岸長,河亦伸長。直到今天,入海口依然在前伸不止,黃河還是不停地長長。)根據黃河流域形成發育的地理、地質條件及水文情況,地理學家把黃河干流劃分成了上游、中游和下游3個大的河段。從黃河源頭到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為黃河的上游,上游流經美麗的高山、草原,屬青藏高原地區,海拔一般在3000米以上,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左右。上游河段長3472公里,又可以劃分成幾個次級的河段。其中龍羊峽以上河段,流經於靑藏高原之上,天寒地凍,水分蒸發滲漏損耗極少。由龍羊峽到青銅峽河段,峽谷和川地呈串珠狀相間分佈,峽深川廣,河道忽而展寬,忽而狹束,變化明顯。由青銅峽到河口鎮一段,河床平緩,兩岸有大片的帶狀沖積平原,著名的銀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都在這一段上。

黃河的中游河段是從河口鎮到河南鄭州桃花峪,流程1206公里。從河口鎮到禹門口(即龍門所在),黃河穿行於險峻的峽谷之間,水深流急,兩岸是著名的黃土高原,海拔在1000-1300米。出禹門口後進入汾、渭兩河谷地,河面驟然開闊,水流趨於平緩。至潼關後又進入中條山與崤山之間的丘陵映谷地段,水勢漸趨湍急,著名的三門峽就在這一段上。

從桃花峪到河口,是黃河的下游河段。這一段長786公里,徜徉在華北平原,河道寬闊平坦,地勢低平,水流舒緩,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高出兩邊地面4~5米,成為世所罕見的地上“懸河”。

黃河按長度計算當是世界第5大河,中國第二長河,但流量並不很大,年均徑流量僅560億立方米(流域人均僅460立方米),不到長江的1/15,比珠江、松花江、淮河,只流經一省區的雅魯藏布江甚至漢水這樣的支流都要少得多,而流域人口又多,故黃河流域缺水比其他地方更為嚴重。

在黃河干流兩側,陸續匯入了許多支流,不斷為幹流補充著水量。據《水經注》載:黃河匯聚了 1701條支流。其中比較重要的支流有十幾條。在上游河段,有大夏河,洮河、大通河和湟水;中游支流最多,有窟野河、無定河、汾河、北洛河、涇河、渭河;下游支流雖少,主要有伊洛河、沁河和大汶河。數不清的溪流川穀,匯聚成了滔滔黃河,滾滾奔向大海。

摘錄自:辛德勇.黃河史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彭鎮華 彭揚華等.中國黃河史話[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