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術後“復發”了該怎麼辦?

在日常的門診工作中,經常有馬上要進行白內障摘除手術的老年人一臉擔憂的問我:“醫生,白內障術後會不會復發啊?”或是“我有朋友說是白內障術後又復發了,我很擔心我也會這樣,該怎麼辦呢?”其實,白內障術後的“復發”問題並沒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希望下文能夠解答患者們的疑惑。


一、白內障手術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進步以及眼科手術設備及技術的發展,白內障手術已經發展為安全有效的微創手術之一,尤其是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僅在表面麻醉下即可很快完成手術,切口小於3mm。手術過程主要是在眼部製作切口後,通過超聲乳化儀將眼內混濁的晶狀體粉碎並吸除,隨後植入起到替代作用的人工晶狀體。手術過程中患者無痛苦,一般十幾分鍾即可完成,術後視力恢復快。


白內障術後“復發”了該怎麼辦?

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是通過超聲乳化針頭將混濁晶體粉碎後吸除

二、白內障手術後會不會“復發”?

正如上文所述,混濁的晶狀體已經在手術過程中被完全的吸除,且人類的晶狀體是不可再生的組織,因此並不存在所謂的白內障“復發”。

但是,為什麼少部分患者在白內障手術後視力又會再次下降呢?術後的視力下降可有很多原因,例如出現眼底病變、人工晶狀體脫位等等,以及最常見的原因:後發性白內障。


三、什麼是後發性白內障?

在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中,替換的人工晶狀體需要植入到晶狀體囊袋當中。後發性白內障指的就是發生在這個囊袋後層的混濁。那麼,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既然這層膜會發生混濁,為什麼不在手術的時候一起拿掉呢?晶狀體的囊膜是維持人工晶狀體位置的重要結構,相當於支架的作用,手術時必須完整保留,用來支撐人工晶體。但是後囊膜上有一些細胞,這些細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增生以及纖維化,當增生的細胞佈滿整個後囊膜,就出現後囊膜混濁,從而再次阻擋光線進入眼內,這時候就發生了後發性白內障。


白內障術後“復發”了該怎麼辦?

中央的灰色部分就是晶狀體的囊袋,是植入人工晶狀體所需的支架結構

白內障術後一般多久以及有多少人會發生後發性白內障呢?後發性白內障的發生時間存在個體化差異,從數月到數年不等,且發生率在不同年齡的患者也有很大不同。兒童由於自身增生的能力比較強,在保留後囊膜的情況下,先天性白內障術後幾乎100%會發生後囊膜混濁,因此兒童患者採取的一般是切除後囊膜的手術方式,但此種手術方式並不適合老年患者。年輕的患者後發性白內障的發病率也會較高。以往老年患者術後的發生率大約在3⁓10%,隨著白內障手術技術及人工晶狀體的研發不斷進步,現在已有多種技術能夠在術後阻止後囊膜上細胞的增殖,後發性白內障的發生率已經大大降低。

白內障術後“復發”了該怎麼辦?

後發性白內障,可見晶體後的灰白色混濁

一般患者在聽到自己發生了後發性白內障的情況會出現擔憂的情緒,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後發性白內障的治療很簡單,可在門診使用激光把混濁的後囊膜的中央部分打掉,讓光線能夠進入眼內,就能夠恢復視力。整個治療過程僅在門診就可完成,只需幾分鐘,安全且無痛;激光治療費用各地不同,一般為幾百元。


白內障術後“復發”了該怎麼辦?

後發性白內障的激光治療示意圖,使用YAG激光將晶狀體後囊膜打開

五、白內障術後的注意事項?

雖然後發性白內障的治療非常簡單,但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白內障手術後出現了視力下降,首先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由醫生檢查後做出明確診斷。引起視力下降的原因很多。眼球結構極為複雜,任何一個部件發生問題都會導致視力下降。如果是患了眼底病或人工晶狀體出現了脫位,則需要進一步治療,切不可延誤了治療時機。因此,患者在進行白內障術後還需應該定期複查的,出現問題時能夠早發現、早治療、早痊癒。


白內障術後“復發”了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