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孩子氣到了?這麼“發火”你就贏了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一部很久之前看過的電影——《芳齡十三》,該片講述了一個姑娘陷於惡習、自殘、暴力而不能自拔的故事。


又被孩子氣到了?這麼“發火”你就贏了


13歲的女主角翠西,是一個成長於單親家庭的普通女孩,愛寫詩,是學校裡的優等生,也是母親馬蘭妮的驕傲。純真又心存叛逆,隨著翠西進入中學,一切都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校園內,總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人,吸引著年少無知的孩子。早熟的艾薇是全校的焦點,她穿著性感,特立獨行,顛覆了翠西的對“青春”的認知,也漸漸勾起了她心中異樣的火苗。

翠西越來越在意身邊人對她的看法,與母親間的心牆,也在悄然建立。


又被孩子氣到了?這麼“發火”你就贏了


翠西開始以艾薇為榜樣,從外表改變自己,向艾薇靠攏,一次,翠西大膽的盜竊舉動,終於讓艾薇接受了她,從此二人形影不離,翠西也終於達成心願,成為校園焦點。


又被孩子氣到了?這麼“發火”你就贏了


但是壞的火苗一旦被引燃,便會不安於現狀,熊熊燃燒。

翠西的改變開始不僅限於舉止和著裝,只要是艾薇嘗試過的事情她也都要跟著做一遍,她學會酗酒、抽菸等惡習,嘗試紋身、打舌釘、自殘、吸食迷幻飲料。


又被孩子氣到了?這麼“發火”你就贏了

面對翠西忽然的改變,母親馬蘭妮倍感吃驚,她試圖與翠西溝通,阻止女兒不可思議的行為,這卻使叛逆期的翠西愈加排斥,每次談話都升級為母女二人關係的進一步惡化,日復一日,母女二人僵持到極點,爭吵、呼喊成為生活常態。

馬蘭妮漸漸發現,女兒的一切改變似乎與其好友艾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她開始嘗試將兩人疏離,艾薇的報復心理肆虐,她開始四處散播翠西的謠言。藏在翠西家的毒品被發現,艾薇將一切責任推給翠西,至此,翠西終於明白自己所作的一切有多麼不可理喻。

原本堅不可摧的友情,瞬間土崩瓦解。

翠西終於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條多麼錯誤的路,但已如離弦之箭,無法回頭。荒廢的學業和破碎的朋友關係,都難以挽回。

影片最後,翠西迴歸母親的懷抱,或許此時的她,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但她眼中早已失去了那份源自純真的光亮,滿目皆是對世事的鄙夷與冷漠。像一朵衰敗的向日葵,不去尋找陽光的方向。


又被孩子氣到了?這麼“發火”你就贏了

如果你認為,沉重僅限於影片之中,那我不得不告訴你一個事實,影片中的一切情景,都來源於真實生活。

影片導演凱瑟琳·哈德威克曾與一位單身父親拍拖,在他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女兒瑞德身上,哈得威克領教了少女文化及其對少女生活的負面影響。

當瑞德年滿13歲時,哈德威克發現她變得喜怒無常、沉默寡言、神秘莫測,每天早晨甚至要花費數小時打理形象。

後來,瑞德逐漸愛上了表演和電影,哈德威克不遺餘力的鼓勵她,希望她能一起實現自己的夢想。隨著對少女生活細節瞭解的加深,哈德威克發現了,那是瑞德親身經歷的真實故事,是一個充斥著混亂、憤怒、逆反、性、新潮、飲食紊亂、偷竊、自殘和毒品的世界,哈德威克被徹底震驚了。也因此,《芳齡十三》的劇本初稿,僅用6天時間便完成了。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叛逆的表現是“打人”,他們會通過這個行為表達自己反對的意見,表達“不”這個意識。

在這個時期,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強硬阻止,保持冷靜

2.不要第一時間拒絕,嘗試和孩子講道理

3.轉移注意力:當寶寶哭鬧時,講道理與批評教育都沒有太多作用,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養習慣、立規矩:要善於用規矩約束孩子

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變得任性不講道理,凡事和父母對著幹;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賴父母,愛哭、嬌氣。

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瞭解孩子的習慣

2.耐心傾聽,認真指導

3.與學校老師、孩子的小夥伴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需求

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這個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侷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

在這個時期,家長不妨嘗試以下方式與孩子溝通: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2.傾聽並保持好奇心

3.用鼓勵代替羞辱,尊重孩子的隱私

4.切忌與別的孩子做比較,要就事論事

5.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6.幫助孩子確定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