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的福利,高考歷史必考,中國歷史大事件年表(彙總完整版)

歷史大事年表

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

奴隸社會: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政治:分封制與宗法制(血緣關係為紐帶)。

經濟:青銅器(作為權力、禮制的象徵,體現等級制度)。

文化:《詩經》。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

政治:分封制瓦解(宗法制影響至今),郡縣制出現。

經濟:鐵犁牛耕出現(二牛抬槓),土地私有制出現,小農經濟出現。

文化:孔子仁,老子道。百家爭鳴開始。《詩經》。


封建社會: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政治:商鞅變法,封建制度確立。戰國七雄混戰。郡縣制出現。

經濟:鐵犁牛耕(傳統耕作方式)。(秦國)李冰-都江堰,鄭國-鄭國渠。商鞅變法重農抑商。

文化:百家爭鳴,孟子、荀子、韓非子、墨子。楚辭,屈原《離騷》。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


政治:(專制主義)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權)郡縣制。嚴刑峻法,暴政而亡。

經濟: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馳道。重農抑商政策。

文化:統一文字(小篆),隸書出現。法家思想治國,焚書坑儒。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東漢(25年到220年)

政治:漢承秦制。(專制主義)中(內)朝制度。(中央集權)刺史制度。察舉制。

經濟:牛耕普及全國。鐵業官營。“市”有固定區域(時間、空間限制)。

繁榮的市為重要標誌的全國性商業中心形成。關中“井渠”。“絲綢之路”開通。

東漢一牛挽犁出現。東漢水力鼓風冶鐵(水排)。

文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正統)。設太學。西漢造紙術出現。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楷書始於東漢,隸書通行。漢賦。

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1)

政治:九品中正制。

經濟:出現“草市”。灌鋼法。

文化:東晉行草大家“書聖”王羲之,行書晉代盛行。

隋唐(581年到907年)

政治: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經濟:曲轅犁出現(傳統耕作方式定型)。官營紡織業規模大,私營紡織作坊興起。

唐三彩(陶器)。制瓷業成為獨立部門。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繪。

坊市分離。“夜市”繁榮。

長安常設商業區。長安、洛陽、揚州商業繁榮,杭州、湖州發展為江南都會。

文化:雕版印刷。火藥用於戰爭。唐詩李白杜甫。

楷書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草書大家懷素、張旭。王維以詩入畫,文人畫鼻祖。

五代(907年到960年)

北宋(960年到1127年)南宋(1127年到1276年)

政治:中央設中書門下,長官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

再設參知政事(行政權)、樞密院(軍政權)、三司(財政權)削弱相權。

經濟:棉花種植推廣到閩粵。五大名窯(河北定窯等),瓷器外銷(海上絲綢之路,瓷路)。

“市”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成街市。“草市”具備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

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管。北宋益州出現交子。宋代都市商業繁榮。

文化:北宋二程開創理學。活字印刷術(畢昇)。指南針運用於航海。

火藥運用於軍事,《武經總要》介紹火器和火藥配方。

宋詞婉約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北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

蘇軾“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文人畫注重詩意。風俗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南宋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南宋陸九淵開創心學。

元(1271年到1368年)

政治:創立行省制度。設宣政院管理全國佛教和藏族政教事務。

經濟:黃道婆革新棉紡織技術。棉布成為民眾主要衣料。

文化:元雜劇走向成熟,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

明(1368年到1644年)

政治:明太祖廢相,六部直屬皇帝。明成祖設內閣。八股取士。文字獄。

經濟:商業區繁榮,商品經濟發達,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商幫會館出現。

海禁政策(朝貢貿易)。

文化:王守仁(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李贄反正統意識。

小說,元末明初《三國演義》、《水滸傳》,明中期《西遊記》。

明末清初三大反君主專制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火器世界最先進。

清(鴉片戰爭以前)(1644年到1840年)


政治:雍正設軍機處,密摺制。八股取士。文字獄。


經濟:康熙時發明粉彩瓷,雍正時達到巔峰。市鎮經濟繁榮。商幫會館發展。海禁政策(朝貢貿易)。

文化:乾隆時四大徽班進京,道光時京劇正式形成。曹雪芹《紅樓夢》


文科生的福利,高考歷史必考,中國歷史大事件年表(彙總完整版)


中國近代史(1840-1949)大事年表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晚清統治時期(1840年至1912年)

工業革命影響下的晚清(1840——1890)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政治:1841年 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1842年 《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附件列強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

經濟:外國資本主義商品輸出,中國手工棉紡織業衰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文化:林則徐、魏源邁出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學器物),《海國圖志》,師夷制夷。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政治:英法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佔領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

經濟: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然經濟加速解體。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

洋務派創辦近代軍事、民用工業。

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文化: 洋務思想,中體西用,(學器物),師夷自強,開啟中國近代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的晚清(1890——1911)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政治:黃海海戰,簽定《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反割臺鬥爭。

《馬關條約》簽定后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4年孫中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領導廣州起義。

1898年 戊戌變法(支持清朝改革,學制度,向日本學君主立憲)。

1898年 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反近代化)。

經濟:外國資本主義資本輸出,清廷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1895-1913)。

文化:維新思想(康、梁、譚、嚴)。

1900年-190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政治:1900年北京再次佔領,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學制度,向美國學民主共和),武昌首義。


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文化: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南京臨時政府統治時期(1912年1月至1912年3月)

政治:1912年(民國元年即民國1年)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 2月12日清帝退位。


1912年 3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佈(第一部憲法,主權在民,責任內閣,限制袁世凱)。

經濟:民國初期實業潮。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

文化:移風易俗,剪辮易服。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年至1928年)

政治:北洋軍閥專制統治。

孫中山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1917年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經濟: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

文化: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學思想,民主科學和馬克思主義)。


文科生的福利,高考歷史必考,中國歷史大事件年表(彙總完整版)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

新民主主義開端時期(1919-1923)

1919年中國參加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1921年7月 中共一大(建黨)。


1922年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最低綱領)


國民大革命時期(國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到1927年)

1924年 國民黨一大,國民革命開始(國共共同領導民資、小資、工人、農民,反對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

1924年 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

1925年 孫中山逝世。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標誌著國民革命失敗。


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年到1937年)

1927年8月1日 周恩來等領導南昌起義失敗(建軍,武裝反抗國民黨,城市中心論失敗)。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土地革命,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


1927年8月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毛澤東思想形成。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

1931年 九一八事變(國民政府不抵抗,人民自發抗日救亡)。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抗戰。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 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中共成熟的標誌,中共第一次獨立自主運用馬克思主義)。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5年 瓦窯堡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935年10月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

1936年10月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甘肅會寧,長征結束。


1935年 一二.九運動。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標誌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


抗日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到1945年)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標誌著抗戰全面爆發,全民族抗戰開始。


1937年 八一三事變(日軍進攻上海)。


1937年8月14日 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佈抵抗暴力。

1937年8月 紅軍實施改編(西北紅軍——八路軍,南方游擊隊——新四軍)。

1937年8月 中共陝北洛川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1937年9月 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

1937年9月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1937年9月 凇滬會戰,打破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1937年 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首次大捷)。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李宗仁組織徐州會戰,國民黨取得臺兒莊戰役勝利(最大勝利)。


1938年10月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40年 棗宜會戰(張自忠犧牲)。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懷華北“百團大戰”。

1941年12月9日 中國對日宣戰。

1942年1月 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部成立。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


1945年 中共七大,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領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成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佈投降。

1945年9月9日 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1945年 重慶談判,雙十協定簽字。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到1949年)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


1948年9月 到1949年初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


1949年春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制定《共同綱領》。


文科生的福利,高考歷史必考,中國歷史大事件年表(彙總完整版)


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

過渡時期(新中國成立至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

1950年 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企業。

中蘇簽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中國參加“朝鮮戰爭”(抗美援朝)。

1953年 “三大改造”開始,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開始實行。

1953年 朝鮮戰爭結束。

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解決國際問題的基本準則,中國外交成熟的標誌)。

1954年 周恩來參加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

1954年9月 一屆人大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54憲法)頒佈。

1954年12月 二屆政協召開,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成為基本政治制度。

1955年 亞非國家召開第一次無殖民國家參加的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1955年10月1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完成,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建立

(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完成,純公有制計劃經濟確立)。

1956年 中共提出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十年探索時期(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至1966年“文革”的爆發)

1956年 中共八大(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是探索的初步成果)。

1956年 “雙百方針”(藝術上“百花齊放”,學術上“百家爭鳴”)

1957年 鞍鋼、長春一汽、瀋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投產(一五計劃大幅度超額完成)。

1958年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左傾錯誤)。

1960年冬 國民經濟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西藏自治區成立(最晚成立的自治區)。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實現。

“文革”十年(1966—1976)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革命委員會是政治建設的重大倒退)。

1967年 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天。

1971年4月 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乒乓外交,小球轉動大球)。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1年10月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26屆聯大,中國外交重大勝利)。

1972年2月 尼克松訪華,《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 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7年 恢復高考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


1978年底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的工作重心由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鄧小平理論形成)。

1978年12月 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自發包產到戶。

1979年元旦 中美建交。

《告臺灣同胞書》(和平統一)

1980年中央肯定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四川省廣漢縣向陽公社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

1981年 人大《關於臺灣迴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

1982年 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1984年 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

大連、寧波、溫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開放。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1985年 長江三角洲等4個經濟開放區開闢。

海南島成為經濟特區。

1988年 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990年 上海浦東開放。

1991年 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992年 鄧小平南方談話(和十四大一起,標誌鄧小平理論成為完整體系,

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體系)。

十四大(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九二共識”(一箇中國原則)。

1993年 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1997年 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

1997年7月1日 香港迴歸祖國。

1999年 “依法治國”寫入憲法。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迴歸祖國。

2001年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3年 成功發射“神舟5號”載人宇宙飛船(標誌中國在航天技術和運載火箭技術方面世界先進水平)。

世界史大事年表

世界古代史

一、古希臘:

公元前8世紀 希臘人建立眾多城邦。

前594年 梭倫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前443年——前429年 伯利克里執政(希臘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

前5世紀中葉 智者運動(人文精神起源)。

二、古羅馬:

前509年 羅馬共和國建立。

前449年《十二銅表法》頒佈(羅馬成文法的起點)。

前509年——前3世紀 公民法(《十二銅表法》屬於公民法)。

西塞羅(前106年——前43年)提出自然法。

前27年 羅馬帝國建立(萬民法時期)。

世界近代史

一、早期資本主義時期(工場手工業階段)(14世紀—18世紀中):

14-15世紀 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至17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發源意大利地區,反基督教神權,人文主義)。

15至16世紀 新航路開闢(1487-1488 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1492 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 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1519-1522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517年 西歐宗教改革(發源德意志地區,反基督教神權,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信仰得救) 。

1588年 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7至18世紀 歐洲啟蒙運動(發源英國,高潮法國,反封建王權,理性)。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克倫威爾,反對斯圖亞特王朝)。

1651年英國頒佈《航海條例》(針對荷蘭)。

1652年—1674年 三次英荷戰爭。

1687年 《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出版

(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第一次理論大綜合)。

1688年 英國光榮革命(議會邀請威廉三世當英國國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英國頒佈《權利法案》(奠定君主立憲的法律基礎)。

1756年—1763年 英法七年戰爭。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國。

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工業革命階段)(18C60S—19C中):

1765年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紡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為標誌)。

1771年 阿克萊特設立第一座水力紡紗廠(標誌近代機器大工業誕生。大工廠制度確立)。

1776年 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自由主義經濟理論誕生)。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佈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2年 瓦特改良蒸汽機(工業革命的標誌性發明)。

1787年 美國頒佈《1787年憲法》(確立了聯邦制、民主共和制)。

1789年 法國大革命。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07年 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1831年 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

19世紀中葉 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1859年 《物種起源》發表(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4年 第一國際成立。

三、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階段)(19C60S—20C初):

1866年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德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為標誌)。

1870年 普法戰爭爆發。

1871年 巴黎公社。

1871年 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頒佈《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1875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佈(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

1885年 本茨和戴姆勒發明汽車。

19世紀末20世紀初 私人壟斷組織出現。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1903年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1905年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

1916年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現代史(俄國十月革命至今)

一、一戰後到二戰前(1918—1939)

1917年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年—1920年 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919年 巴黎和會。

1921年—1924年 蘇俄新經濟政策。

1922年 蘇聯成立。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大蕭條、大危機)。

1933年1月 希特勒出任總理(標誌法西斯統治在德國建立,二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 羅斯福新政(政府幹預經濟,開創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1935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1936年 西班牙內戰爆發。

1936年 廣田弘毅組閣(標誌法西斯統治日本國建立,二戰亞洲策源地形成)。

1937年 柏林—羅馬—東京三國軸心形成。

1938年3月 德國吞併奧地利。

1938年9月 慕尼黑陰謀(德國吞併蘇臺德區,英法綏靖政策的頂峰)。

1939年3月 德國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

二、二戰(1939—1945)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1939年11月 美國通過《新中立法》。

1940年5月 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6月 德國佔領法國。

1940年7月—9月 不列顛之戰(希特勒侵略計劃第一次沒得逞)。

1941年3月 美國通過《租借法》。

1941年6月 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大)。

1941年8月 《大西洋憲章》發表。

1941年9月—12月 莫斯科戰役(德國陸軍遭受第一次失敗)。

1941年12月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世界規模)。

1942年元旦 《聯合國家宣言》簽署(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1942年6月 中途島海戰(太平洋戰場轉折)。

1942年8月 瓜島戰役(太平洋戰場反攻)。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轉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戰爭轉折)。

1943年7月 意大利投降。

1943年7月 庫爾斯克會戰(德軍失去蘇德戰場主動權)。

1943年11月 開羅會議召開(《開羅宣言》宣告日本應歸還中國領土)。

1943年11月 德黑蘭會議召開(決定開闢第二戰場)。

1944年6月 諾曼底戰役(德國處於兩線作戰中)。

1944年7月 “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確立美元的霸主地位)。

1945年2月 雅爾塔會議召開(戰後處理德國)。

1945年5月8日 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會議召開(《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三、資本主義進入“黃金時代”(1945—1969)

1945年 聯合國建立。世界銀行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

1946年 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揭開冷戰序幕)。

1947年 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冷戰正式開始)。

馬歇爾計劃(歐洲經濟援助計劃)。

關貿總協定建立。

1947年 蘇聯為首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德國分裂。

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建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50年—1953年 朝鮮戰爭爆發。

1951年 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歐洲一體化的第一步)。

1955年 華約組織建立(標誌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形成,兩極格局形成)。

20世紀50年代中期 日本建立“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1961年 柏林牆修建。

1961年 不結盟運動形成。

1962年 古巴導彈危機。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20世紀60年代 聯邦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說明:20世紀60年代 世界多極化趨勢產生。


四、資本主義進入“滯漲”期(1970年代)

政治:

①西歐、日本、不結盟運動、中國等新興力量相繼崛起,衝擊兩極格局;

②美蘇爭霸,美國處於守勢,蘇聯處於攻勢;

經濟:

  ①資本主義經濟陷入“滯漲”危機;

②蘇聯處於勃列日涅夫改革時期;

說明:20世紀70年代 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


五、資本主義進入改革發展期(1980—至今)


政治:

  ①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1991年12月);

  ②歐洲聯盟成立(1993年);

  ③歐元正式啟動(1999年);

經濟:

 ①美國里根改革(20世紀80年代);

  ②英國撒切爾夫人改革(1979年開始);

  ③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開始);

  ④克林頓“新經濟”(20世紀90年代);

  ⑤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1989年);

  ⑥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誕生(1994年);

⑦世界貿易組織正式建立(1995年);


說明:90年代世界鉅變,政治上多極化趨勢加強,經濟上全球化趨勢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