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 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

人性化 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

市民在臨時菜攤選購蔬菜。記者 馬黎攝

人性化 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疫情期間,出店經營保證了群眾安全。記者 馬黎攝

3月16日,“成都允許商戶臨時佔道擺地攤、允許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的話題登上熱搜;3月23日,陝西省明確,在不影響行人的情況下,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開闢臨時攤點攤區,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經營。

流動攤點一頭挑著民生需求,一頭關乎市容市貌,如何找好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廣大市民、臨時攤點攤主又是怎麼看待這一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對此,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政策

非常時期採取非常之舉

“老闆,現在的營業情況如何?堂食的顧客數量有增加嗎?熟食可以拿出來在指定的區域內擺攤售賣,但千萬不要佔用盲道,影響行人通行,切記一定要做好一碼通查驗、測量體溫、消殺等工作。”在西安高新區一家羊肉泡饃館門外,西安市城管執法總隊高新區支隊執法人員並沒有制止商家出攤佔道的“不規範”行為,反而“關心”起商家的經營情況。

這一特殊時期的舉措源於3月23日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衛健委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對返城復工務工人員提供便利化服務保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人社、住建、城市管理、城市執法、衛健部門和各建築施工企業為返城復工務工人員提供便利化服務保障,其中就包括疫情防控期間,城市管理執法部門要堅持柔性執法,在不影響行人的情況下,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開闢臨時攤點攤區,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經營。

“前幾天得到的消息,超市、便利店、果蔬店商戶可以臨時佔道經營,城管工作人員每天一大早就會來我們店裡,指導我們在指定區域內擺攤,這樣的暖心舉措不僅讓市民生活更便利,也給人們的復工增添了信心。”3月25日,西安市雁塔區崇業東路青青水果店店主王師傅說。

長期以來,出於維護市容市貌、保證交通順暢等多種原因,佔道經營成為各地城市管理部門的整治對象,管理者與商戶之間也為此發生過不少衝突。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市民生活受到影響,也讓很多商戶的經營遭受損失。有關政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推出便民舉措,允許商家有序出店經營,開闢臨時攤點攤區。這一措施不僅方便了百姓生活、穩定了物價,同時也提振了商家信心,贏得了不少市民和商家的點贊。

聲音

允許臨時佔用不等於“一放了之”

“臨時攤點確實很方便,解決了我買菜難的問題,只要不影響市容市貌我是很支持的。”西安市長安區智慧城小區業主楊麗對臨時攤點的設立持肯定態度。她每天下班比較晚,總擔心晚上買不到新鮮蔬菜。“路邊的小菜攤即使到了晚上,蔬菜、熟食等日常所需食材也是一應俱全,周圍很多群眾都選擇來這裡購買。”楊麗說。

西安市長安區萬景荔知灣是一個入住時間不是很長的小區,商業配套還不是很完善,距離超市相對較遠。小區居民李建超告訴記者,疫情之前,每次買菜自己都得開車到超市去。疫情防控期間,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他曾擔心過買不到菜。“事實證明,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我們小區外面就有了臨時菜攤,不僅買菜比以前方便多了,價格也實惠,隨時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蔬菜。”李建超在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希望以後這種“便利”能夠延續。“家裡有老人,希望一直都能方便地買到蔬菜,這樣一來,即使我在外出差也不用擔心家裡買菜不方便。”

疫情防控期間,許多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給群眾購物帶來不便。同時,由於人們出行大大減少,許多平時人流眾多的街道變得行人稀少。相關部門允許和鼓勵設立流動攤點,既不會因佔道經營造成出行不暢,也方便了群眾,便利了商家,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可謂非常時期一舉多得的非常之舉,受到了市民的歡迎。

對流動攤販經營“開口子”,這是在特殊時期因時而變的舉措,既可以提升社會活力的恢復和經濟復甦,同時對提高居民生活便利程度、拉動生活消費大有好處,但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很多人都在關注,這種政策是否會成為長效機制得以延續?如何寫好“下半篇文章”?這是值得相關部門思考的問題。

思考

人性化措施更要規範化管理

“流動攤點確實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也會影響城市環境。除了菜葉菜梗隨地亂扔、燒烤油煙四處飄散外,還存在佔道經營影響交通安全、商品質量無法保證、叫賣噪音影響市民休息等問題。經過多年整治,我們的城市面貌越來越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西安市民趙良寧說,疫情期間,臨時攤點確實方便了很多市民的生活,也幫助各行各業的人渡過難關,但臨時佔道不是隨意佔用,而是在規定時間內,要做到不佔用盲道、不佔用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

“事急從權”需要人性化措施,同時也需要規範化的管理。

據瞭解,成都市在出臺政策的同時,對商家、攤販提出了登記顧客信息、將攤位打掃乾淨、不得侵佔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等要求。然而,僅僅有要求還不夠,相關部門更需要監管到位,講清臨時佔道是階段性的支持措施,並進行後續規範,為疫情結束後恢復正常做好準備。

“要放寬政策,但並不是無限度放寬。比如出店、佔道經營一定不能影響正常通行,可以在特定區域、特殊時間內進行有序經營。”陝西萃澤律師事務所律師馬娟鋒表示。

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開闢臨時攤點攤區、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經營,這樣的政策是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的表現。受疫情影響,許多地方政府轉變管理思路,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好政策。對這些臨時推出的好政策、好措施進行調整後予以推廣,不僅可以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務水平,更能讓城市更具溫情、早日恢復活力。

“希望疫情過後,相關政府部門能夠繼續從便民利商的角度出發,因地因時制宜,在一些非人流高峰時段,在商業配套不完善的新建小區或者偏僻居住區,在規範有序的前提下,適當允許出店經營,實行靈活管理,既保證市容整潔,又方便群眾生活。”相關專家表示。

便民利民是城市管理的根本

馬黎

城市管理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城市管理水平對城市運行效率和城市居民生活的便捷性和滿意度有著極大影響。對於相關部門來說,城市管理不僅僅是規則的制定和執行,更重要的是因時因勢,及時調整、靈活運用,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疫情期間,我省相關部門根據防控所需和群眾所盼,適時調整政策,允許和鼓勵商家出店經營、攤販流動經營,既滿足了群眾需求、穩定了人心,也有效帶動了產品的銷售,可謂是非常時期一項有益有效的創新之舉。

城市管理的根本是便民利民。平日裡,對商戶出店經營、流動經營嚴格管理和限制,是為了還路於民,保持市容整潔、通行順暢,這是便民利民。非常時期,允許和鼓勵商戶出店經營、流動經營,也是便民利民。我們可以看到,這項措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

城市管理不是程式的、僵化的,而是在不斷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和擔當。管理的措施也不應一成不變,而應該適時調整、完善。在城市管理中,任何的措施都是為便民利民這個根本服務的,應常思利民之策,常行便民之舉,處理好“管”和“放”的關係。

我們也應從疫情期間的特殊舉措中總結經驗,對其中行之有效的、受到群眾歡迎的,在疫情結束後予以借鑑、完善或延續,而不是簡單地回到以前的狀態。城市管理的方式與手段,只有在不斷改進與創新中才能持續發揮作用,也只有在不斷改進與創新中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更好地便民利民,我們的城市也才會更具溫情和活力。(記者 馬黎 見習記者 劉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