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測溫、小班化教學、不聚集就餐 海口各學校積極備戰迎復課

海南日報海口4月1日訊 (記者計思佳)根據省教育廳要求,我省高三、初三年級將於4月7日正式開學。復課在即,我省各個學校的防疫復課準備工作做得如何?這段時間,海口各校正在積極開展開學疫情防控演練,海南日報記者也對各校的開學準備工作進行了探訪。

入校實現快速無接觸測溫

“健康第一”,是學校復課的前提和原則。為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海口各個學校都制定了詳細的開學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對返校師生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摸排,築牢防疫第一道安全防線。

“36.1℃,體溫正常”“36.3℃,體溫正常”“37.4℃,體溫異常”……4月1日下午,海南華僑中學高中部正進行開學疫情防控應急演練。來自該校高三年級的60多名學生刷學生卡進入校園後,來到該校體育館進行排隊測溫。和平時使用的額溫槍不同,該校在體育館內安裝了5臺紅外熱成像體溫測試儀。人從機器面前經過,機器就能自動拍照、測溫,每人測溫耗時僅需1秒。

海南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機器和電腦相連,每個被測溫者的照片和體溫都能在屏幕上實時顯示。電腦系統還專門將體溫異常者全部單列出來,方便學校管理者進行核查。

“這5臺機器是校友專門給學校捐贈的,不僅測溫速度快,節約了人力,而且避免了皮膚接觸,非常適用。”海南華僑中學辦公室主任王生巧介紹,一旦發現學生體溫異常,校醫要按照要求進行二次或三次測溫。確有發熱症狀,將及時聯繫家長把學生帶到定點醫院進行觀察、診斷。

海南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海南中學、海口一中的教學樓、宿舍也安裝了人臉測溫一體機。海口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給學校順利復課提供保障,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緊急從深圳一工廠採購了500臺人臉測溫一體機,分發到各個學校。這款機器在室外的測溫精確度會降低,所以各學校基本都放在了室內。”

部分學校進行小班化授課

3月31日,教育部發布消息,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延期一個月舉行。同時,中考原則上安排在高考之後進行。考試時間調整後,海口各個學校的教學是如何安排的?省教育廳、海口市教育局倡導的小班化教學能否實現?

海南日報記者瞭解到,海南中學、海南華僑中學都將高三原有的每個班級拆分成A、B班進行小班化教學,確保每個班級人數控制在30人以內,並抽調其他年級骨幹教師進行補充。

“開學後,我們把每堂課的授課時間適當延長,並一分為二。高三年級老師先在A班授課25分鐘,再到B班授課25分鐘。老師在其他班級授課的時候,安排其他老師為學生答疑。”海南華僑中學高三年級主任黎必鋒介紹。

但也有不少中學表示,小班化教學意味著要重新調整班級學生,增加老師配備。現在已進入備考衝刺階段,從學生的適應能力,以及學校的師資力量配備來看,短時間內都很難滿足,所以不少學校還是維持原有班級結構不變。

“初三年級開學後,會要求學生實行單人單桌,每張桌子間隔1米。教室開門開窗保持通風,不能開空調,以減少交叉感染。”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校長助理、初三年級主任李慧宏說。

同時,這些學校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採取各種方式儘量降低教室人員密度。海口一中高中部增加了高三年級教室數量,保證每兩個用於教學的教室間隔著一個空教室。在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每晚的晚自習會將學生分散,實現30人一間教室。

為了檢驗學生假期期間的在線學習效果,各個學校還會組織開展摸底測試。“開學一週內我們就會進行考試,以全面準確瞭解學生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的盲點、弱點。同時,我們會根據學生各自的知識掌握程度,開展分層次教學。”李慧宏說。

不聚集就餐

降低宿舍人員密度

除了教室,做好食堂、宿舍的防控工作也非常重要。海口各學校食堂實行餐飯打包、錯時取餐、分開用餐制度,不得聚集就餐。排隊取飯和吃飯時每人都要間隔1米,且保持同一方向。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將原來的食堂就餐改為打包送到教室用餐,所有的餐盒實行統一消毒。

相比於調整教室,降低宿舍人員密度更容易實現。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啟用了空置房間,將原來8人一間的宿舍降低至4人一間,且相對的兩個床鋪實現上下鋪錯位。

在課間,各個學校也安排學生分散區域進行課外活動。“4月7日開學後,我們以班級為單元,劃定定點活動區域,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廣播體操等運動強度較小的活動。”海口一中高中部副校長莫秋蓮介紹。

“今年,學生們不僅面臨考試的壓力,也要承受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老師們應該遵循嚴厲和關愛並濟的原則,做好非智力因素的文章,加大對學生的幫扶指導、關心關愛,幫助學生減輕心理壓力,給他們以信心和動力,讓學生們能夠以最好的狀態迎接考試。”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校長王宏建議。

原標題:引進人臉測溫一體機,嘗試小班化教學,降低食堂宿舍人員密度 海口各學校積極備戰迎復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