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新劇再度跌破下限?實為“雙男主”好劇!

於媽新劇一出,帶著放大鏡般的觀眾紛紛開始挑刺,但這次於媽表現實為突出。繼通過《延禧攻略》刷新觀眾對影視劇莫蘭迪色彩的認識,他顛覆曾在觀眾心中留下的“大紅大綠”的《宮鎖心玉》形象,通過高配服化道表現下營造的高級電影感的畫面,使這部《鬢邊不是海棠紅》收穫一眾好評。


於正新劇再度跌破下限?實為“雙男主”好劇!


01

米姐看來,這部劇著實刷“新”了我對國產劇的認知。

首先,這部《鬢邊不是海棠紅》帶觀眾遊覽民國時期,題材也頗為新穎。它講述一位知名京劇名角商細蕊與愛國商人程鳳台因戲結為知己而並肩前行。京劇國粹的故事與戰火動亂的國家奔波,既帶有大“家”的愛國情懷,又有京劇文化中愛戲入迷的小“家”的兄弟情。

新穎的題詞靠國粹文化引發大眾觀眾的共情也是一大難題,但於正在這部劇中完成度十分高,表現有以下。

於正新劇再度跌破下限?實為“雙男主”好劇!


表現一,兩大男主性格各有優勢。扮演程風臺的黃曉明在劇中頗為大氣幹練,而另一男主即尹正飾演的商細蕊的表現更為耀眼,在戲臺倒塌之際也秉承心中原則,未立刻向程鳳台索取投資,擁有一派底氣與自信。

表現二,好的劇需細品,尹正在劇中的表現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主角商細蕊的性格更多不是直白的表達,它借戲發聲,借戲會友,通過人物的戲的表演我們更多看出這個人物的堅韌與毅力。同時,在情節處理上,它也藉此拉近了觀眾與國粹文化的距離,讓觀眾藉助理解戲曲理解戲子,理解戲子而理解戲曲。


於正新劇再度跌破下限?實為“雙男主”好劇!


而其他的表現包括二奶奶聽順而乖巧的傳統女性形象、街上乞討的小孩的唱曲求打賞、家族傳承的京劇文化精神甚至是愛而不得的變態式親情都會十分充滿力度的戳中觀者內心最脆弱的地方,讓觀眾對劇中這個本不熟悉的民國故事而產生強烈的共情。

02

米姐傾情推薦該劇的原因當然不止在它小情感細節的把控,關鍵而言該劇不落窠臼,該題材自然獲得一批偏小眾文藝的觀眾,但於媽在服化道上肯下功夫,畫面與構圖的準確考慮才是使該劇觀之精巧質感精良的主要原因。

仔細看該劇,不論是推崇京劇戲服的質量把控還是樣式雷的建築細節的追究,戲內人為設計痴迷,戲外一眾設計者更是在演員的戲服上著為考究。程鳳台考究的西裝、商細蕊精美的戲服,琳琅滿目的建築模型,正是這些工作人員對該劇的講究,才使該劇與民國時代背景相關聯。

於正新劇再度跌破下限?實為“雙男主”好劇!


其次,該劇在配色細節不再混亂,低飽和度的顏色處理,畫面整體顯得乾淨而有主體,堪稱一場視覺盛宴。而如果你細品,則會發現顏色的信息、服裝的信息開始為人物、為人物的身份說話。比如素淨淡雅的商細蕊衣著的素白色外套在光影的烘托中也開始為人物說話,表明他是雖不通人情練達而戲痴的這一身份。


03


於正新劇再度跌破下限?實為“雙男主”好劇!


最後,京劇、京劇服裝、京劇的故事,該劇讓觀眾走進戲曲而體驗它,更是成為該劇獨特的文化魅力。戲曲擔當插曲

,當耳畔響起曲調是一種文化深處的自信,它講故事也講文化,通過傳聲筒連接著觀眾與國粹京劇,其魅力實屬不同凡響。幾十首戲曲淋漓盡致的展現是在劇組請來90歲的京劇藝術家畢谷雲演員認真學習的表現,也可見劇組在此下的功夫。

既為傳統文化,文化傳媒能做到的即是利用網絡傳媒電視劇這些媒介讓年輕人拾起它,發現國粹的魅力,而在米姐看來這樣一部劇在擔任起一定的文化傳播的魅力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情節畫面的吸引力,實屬好劇。

如果你是對這部劇,對新於媽好奇的觀眾,那麼我敢肯定它會給你煥然一新的觀劇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