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公司OneWeb破產,別往疫情上“甩鍋”

疫情全球爆發的當下,上週五又一個壞消息傳出:頂著一系行業獨角獸、明星投資人、大航空概念、偉大夢想光環的科技公司OneWeb,在美國申請了破產。

OneWeb申請破產,還是很出乎意料,畢竟距離它第二批成功發射34顆衛星上天,才相隔不到一週,這家被SpaceX視為勁敵的衛星電信網絡公司,到底怎麼了?

破產消息不斷被熱炒,很多評論把破產原因紛紛指向了疫情,認為OneWeb未能從最大支持者軟銀在內的投資人手裡獲得新的資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帶來的資金鍊緊張。

今天,我們不能把什麼事情都簡單視為疫情的影響,面對Oneweb的破產,我們應該問問,一個原本計劃在2020年開始商業服務的衛星網絡公司,到底是什麼原因,倒在了最後一公里?

持續燒錢,為什麼今天沒人再投了?

OneWeb成立於2012年,其創始人Greg Wyler是一個成功的連續創業者,他早早看到了來自汽車,航海,航空和政府的全球衛星網絡需求,八年來經過一系列的研發和運作,終於從2018年開始發射衛星,目前已成功地發射了其650顆衛星計劃中的74顆,這對於一家初創公司而言,已經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

明星公司OneWeb破產,別往疫情上“甩鍋”

然而公司創立8年來,一直依靠融資燒錢,前後總共籌集了34億美元,由日本的科技巨頭軟銀領投,其它投資來自維珍、高通、空客、可口可樂和盧旺達政府等。投資人的錢終於花的差不多了,OneWeb此次危機,過多的目光都投在了明星資本軟銀上,其實背後的投資企業也都沒有繼續跟投。

除了大環境下的資金緊張,也多少說明OneWeb的模式和業務,不再那麼被大家認可,因為一個明顯的競爭對手,SpaceX正在通過不同的模式繼續堅持。而這背後,除了馬斯克的強大支持,也和目前其成本更低、持續建立優勢護城河的運作方式有關。

協作還是自建,哪個方式更好?

儘管OneWeb的早期融資能力超過SpaceX,早在2017年初就已經拿到了包括日本軟銀在內的約17億美元投資,但由於OneWeb業務只集中於衛星製造方面,其他很多業務都需要大量供應商協作,因而這筆投資的花費也非常快。

明星公司OneWeb破產,別往疫情上“甩鍋”

和SpaceX大部分業務都自己建廠截然不同,OneWeb的模式是更大範圍的外包協作。只不過他外包的形式和傳統不同,他把需要外包的大部分供應商都變成他的股東了。這也是為什麼空客、維珍、休斯敦、高通都是OneWeb股東的原因,它需要聯合不同協作的公司,以“一榮俱榮”的方式完成目標。

據北京千域空天諮詢有限公司諮詢專家藍天翼介紹,OneWeb的協作方式看起來應該成本更低,但是由於衛星通信這一特殊行業,相關協作業務的價格只能由不多的幾家供應商決定。OneWeb採用了早期綁定特定供應商的方式,在當時應是最佳選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是不是更省錢,會變得越來越難評估。

根據2019年發表的財報,2018年OneWeb在衛星研製、地面設備、發射費用上支出合計4.591億美元,2017年支出了8.998億美元。而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八年時間,34億美元投入,完成了74顆衛星的發射。

明星公司OneWeb破產,別往疫情上“甩鍋”

而反觀SpaceX的Starlink項目,已經利用自己的火箭發射了360顆衛星,SpaceX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衛星運營商。不僅SpaceX燒的錢較少,同時因為擁有火箭發射業務,也可以持續增加收入來源,持續造血,製造更多衛星。而OneWeb處於巨大的投入期,方方面面都要花錢,沒有收入就靠融資續命。

2019年3月,CEO維勒就在一次採訪中表示,2020年如果不遇到巨大的經濟波動或金融危機,我們很有可能展開正式的服務,如今一語成讖。

科技公司不能光靠願景講故事

科技公司需要會講過故事,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先期大量資本投入的模式。但是故事不能一直講下去,在講故事的同時,也應該逐漸建立起自己核心優勢。OneWeb創始人Greg Wyler很會講故事,早在2007年,就創立了O3b Networks.太空互聯網公司,志在為剩下的30億人(other 3 billion)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聽起來是一位專為貧苦大眾服務的慈善家。

後來成立OneWeb的願景,是為“地球的每個人” 提供互聯網服務,以將互聯網連接到農村和偏遠地區以及一系列市場。但偉大的夢想,也需要更為實際的運作和模式。尤其是在融資過程中,核心優勢如何逐步建立起來,如果核心優勢是未來所有業務體系完成後的理想效果。實現這個結果不確定性太多,這就好像薛定諤的貓,沒有人知道最後盒子裡裝的是什麼?

破產後還有重生的希望嗎?

OneWeb進入破產後,儘管不缺少潛在的買家,亞馬遜、Facebook,它們都在計劃佈局地球低軌道寬帶衛星,尤其是貝索斯今年2月出售了40億美元的Amazon股票,手握著大量現金。

但關鍵是不是有人會出手?

雖然OneWeb已經發射了74顆衛星,並展示了超過400Mbps的寬帶速度和32ms的延遲,其破產公告也指出,它擁有“有價值的全球頻譜”,這可能會吸引購買者。同時它已經針對各種客戶市場,開發了一系列用戶終端程序,44個地面站中的一半已經完成或正在開發中。不過英國《金融時報》並不好這項業務,目前其部署的74顆衛星還太少,無法提供電信服務,也難帶業務收入。

明星公司OneWeb破產,別往疫情上“甩鍋”

沒有人知道,要填滿這個坑,還需要砸多少錢?太空淘金在今天依然是一個長遠的,待培育的市場。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對所有公司也都一樣。疫情之前,“燒錢”、靠融資續命的風險投資模式,還有機會讓科技公司持續發展。但疫情之後,傳統的風投模式會迎來新的挑戰,我們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也必須與時俱進。

過去100多年投資模式也是不斷進化,上個世紀初偉大科技創新需要巨大的資本,投資銀行得以出現。隨後,計算機、互聯網興起,風險投資應運而生。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資本支持的模式。在今天的積木式創新時代,需要更加系統的從資本到資源,為創新企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的嶄新資本模式。

尤其是疫情之後,中國如何利用自己的製造優勢,為全球科技創新賦能,既是機會也是挑戰。疫情總會結束,OneWeb的破產,其實應該給我們帶來更多思考,疫情帶來的危機之下,真正有價值的科技企業才值得我們關注,千萬不能讓未來的科技巨頭倒在這個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