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舉考試閱卷嚴肅嗎?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我認為整體是嚴肅的,但任何事情不能絕對!

說說嚴肅的理由:

其一,清朝以嘉慶皇帝為界限,上半場康乾盛世,選拔人才相對嚴肅公平,下半場慈禧專權,皇帝成了擺設,科考舞弊也多有記載,但拋開滿族專權人際關係後整體還是按照考卷按照文章質量拼仕途。

其二,科舉制度經過多個朝代的發展,從隋唐盛行到清朝晚期,都在逐步完善和規範,科考規定統一使用八股文,八股文就是一種文章規則,必須按照這種文體去寫,不會出現考試有人寫詩歌,有人寫小說,或者有人寫散文的現象,或者說不會寫文章隨便畫幾個字交卷的現象,這樣就大大方便了閱卷人員的評分規則,就比如現代高考作文打分一樣,突出了主題給10分,字體工整給5分等等,閱卷人員也必須遵守相應的打分規則。所以說拋開人際關係的影響,在沒有人際關係干涉的假設下,科舉閱卷是很嚴肅的,不行的卷子一定會被打壓下去,最終到達殿試,皇帝親自看的試卷絕對是精品。

其三,科舉試卷是要存檔的,而且有追責機制,科舉是寒門進仕途飛黃騰達的唯一方法,凡是英明的朝代都很重視科舉的選拔,都是選擇公正無私的大臣主持。對試卷也有多次閱卷機制。防止好的試卷被瀆職閱卷官錯過。

其四,對於清朝來說,每年所需的大量公務員,選拔獲得還是其主要途徑,所以相對公平的科考閱卷環境是必須的。否則選拔就沒有了意義。

綜上,拋開一些皇親國戚,富家子弟的影響,相對寒門學子清朝的科舉閱卷還是整體嚴肅公平,但任何事情不能絕對,清人何剛德寫了一本書《春明夢錄》就記錄了多起科舉舞弊事件,就包括咸豐八年八月柏葰主持科考鄉試,閱卷存在怒虛作假,御史孟傳金上疏彈劾,後咸豐帝命人核查試卷,發現有五十多份試卷評分有問題,咸豐帝震怒,奪柏葰官職並處斬,《清實錄》亦有記載。該事件說明再好的規則怒虛作假還是存在的,不能絕對,但咸豐帝的作為也說明,最高統治者是需要嚴肅公平的科舉閱卷。需要選拔真正的人才。《春明夢錄》還有其他舞弊記載,不再一一列舉,因為這些記載所以說不能絕對說清朝閱卷是嚴肅。可能時間萬物都不能絕對,包括1+1=2.但相對清朝科舉閱卷還是嚴肅可信的。



時空地遊鼠


科舉考試,對於大多數的貧寒子弟來說,是出人頭地、改善生活、提升地位的重要路途。

科舉制度雖然被後來自以為聰明、開明、清明的人不斷詬病,可是,實質意義上的科舉,並未終絕,依然存在,只是其辨識度比較模糊、變相而已。

變相之後的“科舉”,與所謂“封建時代”的科舉相比,引用一個非常不恰當的常用語,可以說是“一蟹不如一蟹”了。

隋唐以後的科舉,曾經打破了門第的禁錮,使得具有新鮮血液的普通士人,可以進入社會管理階層,從而改變了社會管理被群體僵化、思維固化的門閥獨佔的惡劣態勢,由此,大大促進了社會管理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正因為這一制度有它的優勢和長處,所以,便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沿用。

科舉制度發展到後來,即便是被人所詬病和詆譭,但是,必須明白,便是到了科舉制度的末期,它仍然是中下層士子進入社會管理階層的通途。

科舉變相之後,社會會不會再次迴歸到魏晉門閥的老路?

“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的苗頭,會不會又在歷史的循環中再一次瘋長?

社會管理階層,會不會再走回被特定群體霸佔的老路?

關於這一切的疑問,希望有心者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持續關注,細心觀察!

當然了,說到科舉考試,不能不提科舉考試過程中重要事項之一:閱卷。

那麼,關係到很多士子人生、前途、命運的科舉考試閱卷,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這神秘的科舉考試閱卷,會不會被嚴肅對待呢?

下面,就根據清人何剛德《春明夢錄》捲上中的一節,來說一說清代科舉考試閱卷的一些歷史與軼聞。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八月,柏葰(即巴魯特·柏俊)主持順天鄉試;九月,他被授為文淵閣大學士,十月,他因順天科場之獄被革職。

巴魯特·柏俊,原名松俊,字靜濤,蒙古正藍旗人,因主持順天鄉試期間,發生舞弊事件,下獄。按照清朝的刑例,凡是伏法的人犯,其名字中有好字面的,一定要加個偏旁,使好字面不成字,所以,柏俊就變成了柏葰。

柏葰平常持正,進入樞機之後,他與愛新覺羅·載垣、愛新覺羅·端華、愛新覺羅·肅順等人常常意見不一、相處不洽。在他主持順天鄉試之後,御史孟傳金上疏彈劾,說這一次考試的結果,參考的士子都難以信服。於是,清廷下令,核查勘驗試卷。最後發現,竟然有五十份試卷存在問題。為此,咸豐帝震怒,褫奪柏葰等考官的職務,並命令載垣等會同鞠訊。審問中,得知柏葰聽信家人靳祥的話,取中羅鴻繹一事。靳祥逮問後,死在獄中。咸豐九年(公元1858年),這一科場舞弊案定讞。據載,咸豐帝還因憐惜大臣而有意保全,但是,肅順等人意見堅決。

據《清實錄》記載,清廷最終下旨:

柏葰即行處斬。

已革編修浦安、已革舉人羅鴻繹、已革主事李鶴齡照例斬決。

副考官戶部尚書朱鳳標於柏葰撤換試卷,應訊供詞似不知情,著從寬即行革職。

同考官降調編修鄒石麟為已革舉人平齡更改硃卷,著革職,永不敘用。

應查辦的舉人餘汝偕等十二人,與考官徐桐、鍾琇、塗覺綱、何福鹹、對讀官鮑應鳴等,應得的處分,著交禮部查照科場條例,定擬具奏。

至於墨卷內更改馬丞字樣,是否由外簾傳遞,著原派監臨明白回奏。

另片奏催,未經到案之謝森墀、熊元培、李旦華等三人,著江蘇巡撫、即行派員迅速解京,歸案審訊。

這一案件,雖然有明顯的傾軋鬥爭痕跡,但是,案情也有事實可證,最終的處理結果,使得法律的嚴肅性得到了鞏固,隨後的數十年間,滿清考場的各種弊案几乎絕跡。

雖然考場上的各種弊案自此幾乎絕跡,但是,因為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眾多,而閱卷官員的數量有限,力不暇給,所以,閱卷當中,還是存在種種問題。

每科考試的總裁官中,一般都會有一名上了年紀的老中堂或者老尚書。這些人,因年齡、資歷、權勢等緣故,在閱卷時,他們常常會鬧出很多荒唐的事情來。

聽說,有一次科考,是一位滿人中堂擔任總裁官。臨場後,他根本耐不下那個煩,去一一細看考卷。於是,他就將其他考官推薦的試卷,排布成一個圓圈;然後,將自己的鼻菸壺橫放在圓圈中間;接著,他用手撥動鼻菸壺,讓鼻菸壺快速旋轉起來;最後,鼻菸壺的頭對著哪一份考卷,那麼,這份考卷的考生就可取中。

這可真是撞大運啊!

這種荒謬的舉動,明顯就是倚老賣老、任意製造鬧劇。

不過,閱卷之中,非僅此一人,與此類似的情況,應該不在少數。

筆記《春明夢錄》作者何剛德的座師索綽絡·寶鋆曾親自講述過自己的閱卷經歷。

講到寶鋆的閱卷經歷,先說說寶鋆其人。

寶鋆(公元1807年年~公元1891年),字佩蘅,滿洲鑲白旗人,世居吉林;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進士,授禮部主事,擢中允,三遷侍讀學士;清文宗咸豐時,曾任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時,任軍機處行走,並充總理各國事務大臣、體仁閣大學士,與恭親王奕訢、文祥等當樞務;洋務運動時期中央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造就同治中興;清德宗光緒年間,晉為武英殿大學士;卒諡文靖,入祀賢良祠。

再說寶鋆閱卷閱卷事。

寶鋆曾親口說:

“閱卷時,我只看詩,文章也只是稍稍過眼即可。一般情況下,詩作好的試卷,文章沒有不好的。”

寶鋆也喜歡作詩,他自己也是真正的進士出身。他這種只詳細看詩而粗略閱文的方式,有他自己的實際創作經驗和考試經歷作為依據,大體不會走偏。但是,可以猜想,這樣閱卷,偶爾也會有詩不好而文佳的人被錯失。

聽說房考(分房閱卷的考官)閱卷,也並不是逐一批閱試卷,只不過是走馬觀花而已,然後,挑選一些字跡工整、賞心悅目的試卷,推薦上去,就算完差了。至於其他的試卷,也不會細看內容,預先自行擬好一些空泛的批語,寫好後,貼在試卷上了事,比如說“欠警策”、比如說“未見出色”等。貼好之後,再在試卷的文章上補進幾處批語,這些試卷就算交代過去了。

那些落榜的試卷之中,也有一些評語,實實在在指出了考生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和毛病。但是,須知,這些試卷都是房考推薦,卻沒有取中的;或者是房考打算推薦,最終卻沒有推薦的。這些切中肯綮的落榜試卷的評語,都是後來重新加批的,並非初次閱卷時就這麼精細。

還有一些房考非常懶惰,會將補批、補點的事情交給家丁辦理,家丁也有讓友人冒充的。

清廷選派房考時,都是挑選年富力強、精壯幹練的人,為什麼還會出現家丁補批、補點一類的荒謬事情呢?

主要還是因為閱卷時間匆促、試卷數量眾多、形勢逼人導致的結果。

據說,有一科考試,一名舉子落榜。他要求查看試卷,結果發現,試卷上批貼有“火腿一支”四個字。

後來,經查證,閱卷的房考還是考生自己熟識的人。

然後,這位舉子就帶了自己的落榜試卷,去找房考理論。

房考見考生帶了卷子前來理論,他倉猝回答說:

“真是大錯特錯了!這個是我參加閱卷時,向供給所要求的東西,他們怎麼貼在您的試卷上了?”

舉子不依不饒,大鬧道:

“好、好、好!你們作房考,就只知道向供給要火腿,不看我的試卷,還把我的試卷交給他們貼批條。他們是誰啊?他們明明就是你的家丁。”

房考只好說:

“我們倆都是熟人,所以,您來問我,我就跟你講老實話,您怎麼和我打起官腔來了啊?”

舉子說:

“我辛辛苦苦準備了三年,來參加考試,我的文章,都沒法勞駕您看一眼,您還說什麼熟人不熟人的?”

房考只好講好話了:

“如果打官司,就我們的交情來說,您肯定不忍心。您如果要求我賠償,這樣的事情,我又如何賠償得起啊?我也就是一個窮翰林,家道怎樣,您也十分清楚。我的廄中,只有一頭騾子,您牽走吧,就算是我賠償您的!”

舉子無奈,只能說:

“罷了!”

於是,他就牽了房考的騾子,離去了。

這也算是考官閱卷不慎,被懲罰的一樁公案吧。

如此看來,科舉考試及其閱卷,就如同人生之中的許多事情一樣,看似嚴肅,其實,裡面實實在在的不嚴肅與荒謬,也是隨處可見的。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謝謝大家關注!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儘管如此閱卷程序繁瑣,但考官的主觀因素也會在批閱過程中對考生成績有著一定作用。

潛在的黑幕,不僅影響了考生的成績,還有一些許多落榜生被不負責任或瀆職的閱卷人員誤了前程。

因此,一些責任心強的考官會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權力調閱副主考官未“取”的薦捲進行復核。

此外,還有一條比較人性化的規定——允許落榜生查卷,這也是監督閱卷人員的一種好辦法。如果把優秀的卷子評差了,考生一旦上訪,麻煩就大了,責任人是要被朝廷治罪的。

古代閱卷程序複雜,而且責任到人,並有專人監督。因此,每份硃卷上至少有6個各環節負責人的簽印。謄錄手、對讀生的姓名、籍貫也要留下來,標註在墨卷的末尾,以備查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