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業 疫情中護航我們的生產和生活

“疫情來了以後,網上消費一下子躥了起來。因為不能出門,實體店也關門,所以以前不網購的人也學著在網上買東西了。我現在每天的分銷收入就能達到幾千元,比之前平均多了大約20%。”雨兒(化名)去年加入了一個社交電商平臺,成為一名社交電商分銷人員。由於此前在直銷行業工作的積累,雨兒在目前的社交電商平臺如魚得水。在一次分享會上,雨兒這樣跟她的團隊分享:“無論遇到何種突發情況,你一定不要拒絕互聯網,給自己多一個選擇,多一個渠道,就多一種可能。當別人紛紛關店,活不下去的時候,你卻在彎道超車。”

雨兒告訴記者,她原來是開實體店的,後來認識到了“互聯網+”的廣闊前景和趨勢,於是進入了社交電商領域。如今,疫情襲來,相比從前開實體店的朋友,她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每天的收入還在穩步上升。

疫情影響下的特殊鎧甲

疫情突如其來,全國範圍內生產生活受到較大沖擊。好在,近年來我國持續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互聯網+”,為疫情下的經濟社會罩上了一層抵禦外界侵襲的鎧甲,不僅守護了我們的生活,更緩解了經濟增長壓力。

3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線上新聞發佈會,綜合司副司長李慧表示,雖然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了比較大的衝擊,但是一些行業企業特別是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都出現了逆勢成長。

李慧舉例,比如網購快遞、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遠程問診、遠程辦公等新興服務需求快速擴張。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了5個百分點,信息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了3.8%,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的產量分別增長了119.7%、45.1%。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出臺多項政策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互聯網+”發展。這一系列舉措為經濟社會構築了一道道安全防護牆。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觀上促進了部分新興業態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消費市場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隨著城鄉物流配送體系的不斷完善,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率日益提高,網購用戶數量持續增多,我國網絡零售規模穩步擴大,對零售市場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9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8.5萬億元,比2014年有統計以來增加2倍以上,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5%。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由於在線消費對到店消費的替代率提高,市場主體為適應市場變化,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意願增強,客觀上推進了我國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和供給結構優化的發展步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同比增長3%;2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27.7億件,同比增長0.2%。一些產品逆勢增長,生鮮電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新模式新服務快速擴張。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潛力和良好發展勢頭。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前不久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出:“雖然疫情對傳統消費和產業造成了較大沖擊,但壓力之下也蘊含巨大潛力和機遇,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爆發式增長,對沖了部分負面影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擴大消費的重要驅動“前段時間病毒鬧得很嚴重,我爸媽都不敢出門。以前他們從來不網購,買東西都到超市或者菜市場,現在沒辦法了,只能學著網上購物。現在他們倆都會用淘寶和京東買東西了。”家住北京的廣西女孩單鑫告訴記者。

疫情影響之下,不僅許多線下消費者湧入互聯網開始線上購物,很多行業也迅速擁抱互聯網,在淘寶等平臺實現復工。

2月17日淘寶發佈了第一份《淘寶經濟暖報》,數據顯示,進入2月以來,每天有超過3萬人上淘寶開新店。物流方面,全行業超過一半快遞員已返崗。4000家工廠、500個樓盤開淘寶直播實現“雲復工”。

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業,也在淘寶、天貓上找到了突圍的新路徑——開展線上營銷,通過淘寶直播等內容化互動“帶貨”。2月16日晚,來自西貝莜麵村、小龍坎、眉州東坡、新雅等多家自主餐飲品牌的主廚齊聚淘寶,通過直播開展“雲端營業”。2月17日凌晨,直播帶貨的貨品在聚划算上線,小龍坎在短短10分鐘內賣出上萬份自熱小火鍋,同比增長1200%。

到3月3日,《淘寶經濟暖報》顯示,2月份有超100萬人來淘寶開店。新開直播的商家數環比勁增719%,淘寶直播商家獲得的訂單總量平均每週以20%的速度增長。

疫情影響之下,互聯網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推動各行各業逆風前進。

3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佈《關於開展產業鏈固鏈行動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的通知》,提出要發揮“互聯網+”作用,拉動輕紡、家電、汽車等傳統消費,培育智慧健康養老、綠色產品等消費熱點。支持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數字科普、在線辦公、協同作業等新業態新模式,拓展數字網絡等信息消費。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加快5G網絡、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製造業智能化改造。在實現對各個行業救助的同時,互聯網自身也迎來了新一波的快速增長期。

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不僅在經濟生活中佔領了半壁江山,在疫情的催化下,更是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原來,孩子有點狀況,我們就趕緊去醫院,這次疫情當中,我們也嘗試了一下線上問診,覺得還不錯,挺方便的。”家住北京的30歲寶媽倪潔告訴記者,她兩歲半的寶寶前段時間身上出現了一片片的紅斑。孩子的姥姥很著急,催促她趕緊帶孩子去醫院。但當時疫情還比較嚴重,她怕去醫院反而被感染。情急之下,想到了線上問診。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後,互聯網醫療行業快速響應,湧現了包括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丁香醫生、阿里健康、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微醫等十多家在線問診平臺。

“我嘗試向一位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的大夫線上問診。他看了我孩子的照片,問了一些問題之後,判斷可能是過敏,就開了一些藥店能買到的外用藥。我給孩子抹了幾天後,紅斑漸漸就淡掉了。”倪潔說,這次問診不到10分鐘時間,費用為48元,加上26元的藥錢,總共花費74元。“跟去醫院比,費用可能會略高一點,且主要是自費。但節省了很多時間,還避免了交叉感染。”倪潔表示,今後遇到這種小問題就打算網上解決了。

倪潔遇到的小問題通過非處方藥就可以解決。而疫情期間,處方藥的購買也藉由互聯網變得更加便利。2月26日,阿里健康和天貓還聯合宣佈啟動“放心購藥”計劃:即日起,全國慢性病患者可以在天貓上購買處方藥,在北上廣深杭等十座城市,最快30分鐘就可以收到藥。

我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度的改變。不僅僅是在線醫療,還有在線教育、在線會議、在線逛博物館、在線看電影、線上兼職……自1994年4月20日中國加入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以來,互聯網不但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而且正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而此次疫情中,互聯網產業危中尋機,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加速轉變著。(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成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